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YJK基础设计的10个常见问题

YJK基础设计的10个常见问题

式中,ρYY,min — 翼缘纵筋最小配筋率
解决办法
1、计算参数<区分腹板、翼缘>保持勾选状态 2、根据设计要求修改<翼缘纵筋最小配筋率>
按受力方向设计时,建议不小于0.15% 按非受力方向设计时,建议不小于0.2%×15%=0.03%
计算结果
实配结果
(1964)
(201)
(2945)
(452) (1005)
4、为什么边、角位置柱(墙)冲切不容易满足要求? 计
5、为什么下部纵筋要按腹板、翼缘分别表达?
6、正方形独基要不要验算受剪?
独立基础设计
7、为什么有的两桩承台算不出箍筋面积? 承台设计
8、修改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为什么不起作用?地基承载力验算
9、轴心竖向力、偏心竖向力YJK如何考虑? 桩基承载力验算
10、沉降计算如何考虑水浮力的影响?
G — 箍筋面积Asv(cm*cm) FB — 腹板底筋面积 (cm*cm) YY — 翼缘底筋面积 (cm*cm) [*] — 翼缘底垂直梁方向每延米配筋面积 (cm*cm/m)
不区分 区分
按矩形截面计算受弯承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10条
计算结果:As=26.9cm2
独基防水板
顶板人防荷载产生桩反力、非土反力 饱和土中,板底有绕射波作用力
顶板人防荷载只在独基下产生土反力 防水板下为垫层,没有土反力 饱和土中,板底有绕射波作用力
解决办法
使用YJK进行底板人防设计时,可以参考下表设置参数。
选项 <不考虑顶板人防>
筏板基础
弹性地基梁板法 倒楼盖法
不勾选
勾选
d0
基础施工后(长期) 历史最低水位(设计用)
水头高度 Hw2
都考虑: 都不考虑:
P0
P
d
F
G A
w Hw2
d1
w
Hw1
P0
P
d
F
G A
d1
Hw1
当Hw1=Hw2时,二者等价。 当Hw1>Hw2时,“都考虑”更不利。 YJK默认按“都考虑”计算。
解决办法 要么都考虑,要么都不考虑!
不可选线性 不可选线性

注:“—”表示没有要求,无论选择“非线性”还是“线性”,都自动按“线性”计算。
实例分析
地下室底板,厚450mm,按核5级设计。 人防荷载:顶板120kPa,外墙100kPa,底板90kPa
3、为什么YJK不按净反力Pj计算冲切力Fl?
基础造价由板厚决定 筏板厚度由冲切控制 结构设计师尤为关注冲切验算
A0=4700×800mm2 Vs=1438.7kN
尺寸较小的柱下独基 (注:岩石地基较为常见)
岩石地基 fak=5000kPa
柱下独基冲切承载力
柱下独基受剪承载力
y x
高宽比满足刚性角要求, 不需要计算冲切!
YJK默认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计算: 按《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计算时:
单柱独基,尺寸较小时,要验算剪切!
7、为什么有的两桩承台算不出箍筋面积?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G.0.4
“纵筋+分布筋”
“纵筋+箍筋”
Vc
配筋形式 “纵筋+分布筋”
Vs1 竖向分布筋提供
Vs2 水平分布筋提供
“纵筋+箍筋”
箍筋提供
0
采用“纵筋+箍筋”方式,当l0/h ≤ 2时,如果V > Vc,Asv无解。
1、历史最低水位高于板底时,准永久组合中考虑水浮力,分项系数取1.0
2、输入地质资料时,注意水头标高
实例分析
板底标高-5.4m
勘查可见水位:-1.3m(相对±0) 历史最低水位:-1.3m 都考虑:S=66.3mm 都不考虑:S=66.3mm
勘查可见水位:-1.3m 历史最低水位:-3.3m 都考虑:S=84.1mm 都不考虑:S=66.3mm
1
技术条件、升级说明、
疑难解答、宣讲PPT等
2.条理清晰
2
按照YJK基础软件的操作
顺序组织章节
4
4.实时更新
随新版本同步更新
3
3.支持搜索
可以输入关键词搜索内容
最常见的10个问题
1、为什么整体抗浮满足但配筋异常?
2、要不要勾选<不考虑顶板人防>?

3、为什么YJK不按净反力Pj计算冲切力Fl?
板 设
式中, P0 — 基底附加压力(kPa) P — 准永久组合的基底压力(kPa) γ×d — 基坑开挖的卸载应力(kPa) γ — 基底以上土的自重应力(kPa) d — 开挖深度(m)
要不要减掉水浮力? P F G A
水位以下取饱和重度还是浮重度?
施工前
施工后
地勘时 勘查可见水位 水头高度 Hw1
筏板基础,自重产生的基底反力 与自重处处平衡,所以:
=
桩筏基础,自重为分布力 、桩反力为集中力,无法 处处平衡:
采用基底净反力是简化方法、适合手算。 计算机程序其实不需要简化。 兼顾桩基的计算要求,YJK不采用简化方法。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9.7条
解释1:自重传给地基土?
沉降计算
1、为什么整体抗浮满足但配筋异常?
抗浮稳定性满足要求:
Gk Fk 1.08 1.05 Nw,k
配筋面积显红:
位移图明显异常:
1.0恒-1.2浮(高) 荷载、反力不平衡:
基本组合:1.0恒-1.2浮 默认采用非线性分析,先组合荷载再计算内力
浮力较小时 Nw,k ≤ 1.2(Gk+Fk)
冲切力 Fl = 1946.6-220.7=1725.9 (kN)
YJK计算过程:
轴力设计值+自重 N+G = 1946.6+1.35×15×1.5×1.6=1995.2kN 基底反力 R = 112.2×1.5×1.6=269.3kN 冲切力 Fl = 1995.2-269.3=1725.9 (kN)
解决办法
观点1:任意荷载组合,既看作“轴心竖向力”,又看作“偏心竖向力” 处理方法:按默认选项验算 观点2:按是否含风荷载、地震作用区别“轴心”、“偏心” 处理方法:勾选<不含风和地震的标准组合按1.0倍Ra验算单桩承载力>
10、沉降计算如何考虑水浮力的影响?
按基底附加压力计算沉降:
P0 = P - γ×d
按翼缘、腹板分别计算构造配筋面积: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5.1条
YJK计算结果:
腹板,As,min=600×1000×0.2%=12cm2 翼缘,As,min=(300+600) ×1450×0.2%=26.1cm2 二者相加,As,min=38.1cm2
38.1cm2如何分配不明确! 翼缘最小配筋率取0.2%太大!
0.66
0.34
0.37
① 临界截面周长减小
边柱
um=4375×2+2950×1=11700mm
角柱
um=4375×2=8750mm
中柱
um=2850×4=11400mm
地下室外墙
um=8550×1+975×2=10500mm
对《地基规范》边、角柱判断准则的理解
附录P
筏板边界

筏板边界 柱
延伸到筏板边: um1=2(L+hc+0.5h0)+(bc+h0)
锚固
抗拔锚杆 抗拔桩 …
2、要不要勾选<不考虑顶板人防>?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4.9.2条,第4.9.3条
条文说明: 小结: 常规级别,基础设计考虑人防组合,也符合规范。 核武器级别,需要考虑顶板传来的静荷载。
筏板基础
倒楼盖法
弹性地基梁板法
桩筏基础
N Mx=N×e
e 冲切临界截面重心
③ 扣减反力减小
《地基规范》第8.4.7条
④ 冲切力放大系数
《地基规范》第8.4.7条
边、角柱,按临界截面扣减反力:
中柱,按冲切锥体的底面积扣减反力:
Fz=25510.6 kN R=6506.0 kN Fl=(Fz-R)×1.1=20905.1 kN
5、为什么下部纵筋要按腹板、翼缘分别表达?
支座反力
组合弯矩等于:
当MD和MW方向不同时 Mcomb = Mw
当MD和MW方向相同时 Mcomb = MAX(MD,Mw)
MW
解决办法
观点2:需进一步提高抗浮能力。 处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抗浮措施。
配重
降水
增加板厚 板底挂低等级混凝土 板顶加覆土 钢渣混凝土 …
降低设防水位,取至 ±0 减小水浮力分项系数 排水盲沟+排水井 …
解释2:增加安全储备?
按平衡关系: Fl = N + G1 - R
按规范: Fl = N - (R - G1 - G2)
= (N + G1 - R) + G2
4、为什么边、角位置柱(墙)冲切不容易满足要求?
边、角柱冲切不容易满足要求:
边柱 0.95
中柱 1.27
边柱 0.73
角柱 0.71
地下室外墙冲切不容易满足要求:
解决办法
1、增大承台宽度、高度,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使混凝土能够提 供全部剪力
b+200 h+200
2、采用水平、竖向分布筋的配筋形式 3、增加桩数
8、修改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为什么不起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