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队 列 研 究(Cohort Study)
队 列 研 究(Cohort Study)
27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研究对象的条件
1)临床研究 满足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并不能被
排除的患者,有无特征的两个队列应有 较大的可比性。 2)病因研究 目前未患某研究结局疾病,在 观察期间 可能发生研究结局疾病的人群。
28
3)暴露与非暴露分组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若研究因素(暴露 因素)属于分类变量 如:心电图正常与不正常, 心电图不正常 暴露组 心电图正常 非暴露组 如果暴露因素是连续变量,如:胆固醇 水平,可将暴露水平分为几个级别(亚组), 暴露水平最低者为非暴露组。
隐伏期(病因过程完成到疾病发现前时间)。如: 评价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时, 没必要在原子弹爆炸发生即开始随访,应根据评价 恶性肿瘤特征最短诱导期和隐伏期,在原子弹爆炸 数月后或数年后开始随访,尽量缩短观察期,节约 人力、物力、经费并减少失访。
队列研究开始前,对最短诱导期和隐伏期应做出 恰当估计,以合理确定随访观察期限。
19
(2)选择历史性队列研究时,除考虑前述
1)~5)点,还应考虑是否有足够量的、
完整可靠的过去某段时间内有关研究
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记录或档案 材料。 如:医院的病历、个人的医疗档案、
及工厂和车间的各种记录等。在具备条件
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历史性队列研究 设计方法。
20
(3)选择双向性队列研究时,应考虑: 在具备进行历史队列研究的基础上, 如果从暴露到现在的观察还不能满足 研究的要求,需继续前瞻性观察一段
13
(3)双向性队列(ambispective cohort )
两种冠 脉支架 接受者
紫 杉 醇 药物释放 冠脉支架 雷帕霉素 药物释放 冠脉支架
紫 杉 醇 药物释放 冠脉支架
雷帕霉素 药物释放 冠脉支架
结果
1年前
现在
2年后
14
(4)病例队列研究(case cohort )
该方法将队列设计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相互 交叉,融合两者的优点后形成的一种设计方法。
31
(4)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可比性
1)两组人群的基本特征,如:疾病严重程度、 病期、病理类型、年龄、性别、民族、职业、 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是否可比。 2)两组在追踪观察过程中发现/检测所研究 疾病及其结局的手段或标准是否可比。
32
3. 观察结局的确定
结局指追踪观察中出现的预期结果的事件。
要按国际或国内统一标准确定诊断。
26
收集暴露资料时要注意收集队列研究开始前 研究对象的暴露年限,如:探讨吸烟与肺癌关系时, 要了解队列研究开始前每个研究对象吸烟年限。 有些研究较融易收集暴露年限,有些则不容易收集, 如:探讨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联系,除非每个研究 对象有以前历史记录,大部分情况下无法知道研究 对象的暴露年限。 了解暴露年限对确定研究对象及队列研究追踪 观察期有指导性意义。
不同病情、病程、严重程度的预后比较; 不同心理、营养、免疫状态的疾病结局 ; 不同行为因素对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等。
5
常见暴露因素 2:
接触(曾接触)某可疑毒物或化学物质等;
习惯食用(曾食用)某种(些)食物; 具有某(些)行为,如:吸烟或饮酒、长期
上网,长期熬夜,滥用药物等;
从事某种职业,如:石棉工人、翻砂工人、
《临床医学研究方法》第二章第四节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教研室
1
一、队列研究概述
评价
某种疗法的效果 某种药物的疗效 某药物不良反应 影响预后的因素 治疗 病因 预防 癌 症 心血管病
2
队列 研究
临 床
循证 医学
重要 贡献
B级 水平 证据
前瞻研究
队列研究
定群研究
随访研究
16
4. 三类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表2-4-1 三类队列的优缺点
名 称 前瞻队列(即时性)
缺 点 时间长、工作量 和费用大 历史队列(非即时性) 时间短、 准确性差 结果快 双向队列 相对弥补
优 点 偏倚小
17
5. 选用不同队列研究类型的原则 选择队列研究前,需根据具体情况
考虑不同类型队列的优缺点。
30
(3)非暴露组的选择
1)内对照 在选定的一组研究人群内部形成了对照组为 内对照。如:高血压病人服用两种药物的对照。 2)外对照 暴露组选自特殊暴露或职业人群时,需在 该人群外寻找对照组。如:研究教师与静脉曲张, 选择教师以外的人作对照。 3)同时设内对照与外对照 可同时设立内对照与外对照,以便增加判断 因果联系依据及减少只用一种对照带来的偏倚。
双向性队列
E
追踪收集资料
E
现在 将来
图2-4-2 前三种队列研究方法类型
10
(1)前瞻性队列(prospective cohort )
例:Johnson等人(1981年)评价骨髓移植术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
24例首次化疗后 E 接受骨髓移植术 的急性白血病儿 21例首次化疗后 E 复发又接受化疗 的急性白血病儿 存活 11例 追踪 观察 两年 死亡 13例 存活 2例 死亡 19例 1例处于 缓解阶段 9例处于 缓解阶段
23
又如:探讨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时, 纸烟 雪茄烟 烟斗烟
① 定性 ② 定量
吸烟 不吸烟 吸烟量/日
吸烟年限
③ 半定量
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有无剂量反应关系 是判断它们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重要条件。
24
根据暴露因素可将研究对象分为:
严重暴露 暴露组 中度暴露 (暴露亚组) 轻度暴露 非暴露组 (非暴露亚组) 如:暴露水平: 按吸烟支数/日
以验证假设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
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可以分为临床研究模式和病因研究模式。
4
常见暴露因素 1: 服用(曾服用)某种药物(剂量);
接受(曾接受)某种或某组治疗措施;
接受(曾接受)核素、放射线检查; 应用药物预防疾病或者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某些特征,如:
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血管事件的差别;
35
(5)队列研究样本含量计算公式:(P35)
( Za
+ Z 2 pq b
1 2 + p q p q) 0 0 1 1
n =
( P - P )2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式中:P1为暴露组发生率, q1=1-p1 , q0=1-p0 P0为非暴露组发生率,p=(p0+p1)/2, q=1-p z α和z β分别为与α、β值相对应的 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
两种冠 脉支架 接受者 紫 杉 醇 药物释放 冠脉支架 TVR 3.2% P=0.23 TVR 4.4%
雷帕霉素 药物释放 冠脉支架
1年前
现在
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紫杉醇支架的TVR发生率明显低于雷帕霉素 支架(2.8%:8.5%),P=0.004。 提示:糖尿病患者用紫杉醇支架疗效优于雷帕霉素支架。
特点:时间短、省人、物力、出结果快;暴露与结局跨度时间长、偏倚大。
(1)存活结局
发病、治愈、副作用显现、疾病复发等, 如: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观察结局 为冠心病的发生。
严格的标准:不同型、期、轻重程度。
(2)死亡结局:注意其它死亡。 (3)结局指标:影像、生化等客观指标。
33
4. 追踪观察期间的确定 (1)临床观察:依据事件发生时间和量而定并要结合
疗程。
(2)病因研究:考虑诱导期(完成充分病因过程)和
(1)选择前瞻性队列时,应重点考虑:
1)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准; 2)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如: 不低于5‰。
18
3)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观察
人群的暴露资料。 4)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且 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可靠的手段。 5)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楚地 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6)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并取得完整 可靠的资料。 7)有足够的人、财、物力支持该项队列研究工作。
25
(2)收集研究对象暴露因素的暴露资料方法
l)调查问卷 通过直接调查询问或信访获得研究对象的暴露 情况。如:吸烟习惯、饮食习惯,年龄等。 2)医学检查 如:测量血清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等; 测量血压、身高或体重; 收集心电图、X光检查资料。 3)相关记录 如:病历、健康卡、门诊记录、预防接种卡等 4)环境检测 如:检测环境有害物质含量。
或数据库研究(database study)。 该方法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确定要根据过去 某时期暴露于某因素情况而定。观察结局(如: 发病或死亡)在研究开始时就可以从历史资料中 获得。其观察时间提前,而非由果到因的观察, 故该研究方法本质上属于前瞻性研究,资料收集 及分析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12
例:波士顿科学公司2006年回顾比较了应用两种 冠脉支架 1年期靶血管血运重建(TVR)临床 结果,共1558例。
R
按一定比例 子队列(对照)
全队列 剩余者
随访一定时间 收集欲研究疾病 结局或发病者
用一定统计方法比较随访后两组资料,以探讨 影响结局(疾病)发生、生存时间和预后等的因素。
15
资料分析时,子队列中的发病病例需要 排除于子队列分析。
要求病例与对照都来自于界定明确、有
基线资料记录的队列,暴露史的质量较高, 还可以有病例尚未发病时的实验室检验记录, 而且可以省去对占绝对多数的未发病成员的 暴露史调查。
时间时,则选用双向性队列研究。
21
二、队列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确定研究因素、分组和暴露因素分级 (1)研究因素与分组的确定
1)因素多为已被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经验和/或 现况研究初步验证的暴露因素。 对暴露因素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即定性和/或 定量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