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
1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2 、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 标准分 B. 标准差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
3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4 、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
5 、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A. 46 : 9
B. 32: 9 C . 23 : 9 D. 16 : 9
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8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A. 46 : 9
B. 32: 9 C . 23 : 9 D. 16 : 9
9 、若以 w 1 和 w 2 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 -1 和 b mol·L -1 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 2a =b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2003 年高考题 * 江苏卷)
A. 2w 1 = w 2
B. 2w 2 = w 1 C . w 2 >2w 1 D. w 1 <w 2 <2w 1
10 、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A. 含磷洗衣粉
B. 酒精
C. 氟里昂
D. 含汞电池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 、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
和。
12 、中学化学的“四基”是指、、
和。
13 、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三个部分。
14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5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 1 和化学 2 ,选修包括 6 个模块分别是、、、
、和。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 、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17 、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18 、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19 、简要介绍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20 、你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四、设计题。
( 8 分)
21 、请对以下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所必须的基本分析,具体包括: 1 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2 教学对象分析 3 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分析 4 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分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卤族元素第一节“氯气”(第一课时)
五、论述题。
( 12 分)
22 、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要求不少于 300 字)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考试试卷( I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 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
12.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能力,基本观念和态度
13. 人格,知识,能力
14.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
15.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 ( 1 )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 2 分
( 2 )主导性与主体性;―― 2 分
( 3 )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1 分
( 4 )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 1 分
17.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特点在于知识点多,繁,杂;化学实验多,几乎没一个单元没一个章节都有相应的实验与之相配套;化学与社会生成生活联系的多。
― 6 分
18.
1.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2.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4. 必修课、选修课-- 6 分
19. ( 1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设问引入――诱发做答――解答评核―― 3 分
( 2 )需要注意的问题: a. 提问应有针对性
―― 3 分 b. 问题难易程度的适当性
c. 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
20. 一节好课的标准:( 1 )目标明确,切合实际( 2 )内容正确,难易适中
(每条一分)( 3 )方法得当,运用灵活( 4 )语言生动,言简意赅
( 5 )结构紧凑,组织有序( 6 )以情感人,积极性高
四、设计题。
( 8 分)
21.
1. 教学内容地位:是理论前的一族元素化合物知识,起衔接作用、铺垫作用,个别到一般的归纳作用。
―― 2 分
2. 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碱金属族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 2 分
3. 教学目标: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实验,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 2 分
4.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 1 分
5. 指出应用何种教学思想来设计教学过程,指出何种教学模式、手段、多媒体技术等。
―― 1 分
五、论述题。
( 12 分)
22. ( 1 )该教学原则的涵义:应尽量以化学实验、实物等开路、引导,并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观察――思维统一,通过实验启迪思维。
―― 2 分
( 2 )提出该条教学原则的必要性:从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及化学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
―― 4 分
( 3 )实施这一化学教学原则的途经:―― 6 分
a. 多做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b. 教学中实施“看――做――想”相统一;
c. 学生能做的实验由学生自己完成,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
d. 加强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