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化学联考试卷专题汇编--无机推断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化学联考试卷专题汇编--无机推断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情况能说明Cl比S的非金属性强是()①Cl2比S容易与H2化合;②Cl2能从Na2S溶液中置换出S;③HCl酸性比H2S的酸性强;④HCl比H2S稳定⑤Cl2熔沸点比S的低A. ②③⑤B. ③⑤C. ①②④D.①②③④2.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已略去)。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B、X都是气体单质,C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A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在纯氧气中点燃可生成单质B,则A是____。

写出反应A→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若A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单质,X是一种常见最高价易挥发的含氧酸,常温下,发生如图转化关系,则X是____(填化学名称),B是____,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C→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若将15P原子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 x23p y1,它违背了()A. 能量守恒原理B. 泡利不相容原理C. 能量最低原理D. 洪特规则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沟油与矿物油均属于酯类物质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 直馏汽油、裂化汽油、植物油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5.为检验某卤代烃中的X 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煮沸;(2)加入AgNO 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 溶液;(6)冷却。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3) (1) (5) (6) (2) (4) B. (3) (5) (1) (6) (4) (2)C. (3) (2) (1) (6) (4) (5)D. (3) (5) (1) (6) (2)(4)6.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4g 22H O 中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3A NB. 1mol 2SO 溶于足量水,溶液中23H SO 、3HSO -与23SO -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 NC. 常温常压下,17g 甲基(143CH -)所含的中子数为11A ND. 22.4L 2Cl 在一定条件下与铁粉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A N 7.用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22.4L (标况下)NO 与0.5molO 2混合充分反应,最后得到N A 个NO 2分子B. 7.8gNa 2S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 AC. 5.6g 铁粉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D. 7.1gCl 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 8.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重要方法。

由下列实验现象一定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A. AB. BC. CD. D 9.完成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 HCl→HNO3B. Ba(OH)2→BaCl2C. K2SO4→KNO3D. Fe2O3→Fe(OH)310.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D.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11.有Ⅰ~Ⅳ四个体积均为0.5 L的恒容密闭容器,在Ⅰ、Ⅱ、Ⅲ中按不同投料比(Z)充入HCl和O2(如下表),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g)2Cl2(g)+2H2O(g);ΔH,HCl的平衡转化率4HCl(g)+O2(α)与Z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0,a<4<bB. 3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64C. 容器Ⅲ某时刻处在R点,则R点的v正>v逆,压强:p(R)>p(Q)D. 若起始时,在容器Ⅳ中充入0.25 mol Cl2和0.25 mol H2O(g),300 ℃达平衡时容器中c(HCl)=0.1 mol·L-1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12.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

烯烃复分解是指在催化条件下实现C=C双键断裂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

如图表示则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3-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生成新的烯烃种类数为( )A. 3B. 4C. 5D. 6 13.自然界中铝元素主要存在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O、Fe2O3、SiO2)中,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科研等领域应用广泛。

工业上用铝土矿制备铝的某种化合物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实验室实施操作Ⅰ需要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B.为使铝元素全部转化为Al(OH)3,每一步操作的试剂均需过量C.将试剂X与操作Ⅱ的试剂过量盐酸互换,也可制得Al(OH)3 D.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FeO和Fe2O312.下列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与表中条件也匹配的是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恒温恒压容器中反应A(s)+2B(g)3C(g)达平衡后,再加入A ,气体B 的浓度保持不变B. 恒温恒容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平衡后再通入N 2, SO 3的体积分数增大C. 恒温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NH 2COONH 4固体,反应NH 2COONH 4(s)2NH 3(g)+CO 2(g) 达平衡后,缩小容器的容积,再达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不变 D. 恒温恒容容器中,N 2(g) +3H 2(g) 2NH 3(g)达平衡后,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再达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 解析:C 【解析】【详解】①Cl 2比S 容易与H 2化合,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 ,则非金属性Cl>S ,故①正确;②Cl 2能从Na 2S 溶液中置换出S ,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 ,则非金属性Cl>S ,故②正确;③氢化物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如HF 是弱酸、HCl 是强酸,但非金属性F >Cl ,故③错误;④HCl 的稳定性比H 2S 强,说明Cl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④正确; ⑤Cl 2熔沸点比S 的低,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故⑤错误; 答案选C 。

2.H解析: (1). NH 3 (2). 4NH 3+5O 24NO +6H 2O (3). 硝酸 (4). Fe(NO3)2 (5). Fe +4H ++NO =Fe 3++NO↑+2H 2O (6). 2Fe 3++Fe=3Fe 2+【解析】【详解】(1)C 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则C 为NO ,A 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 为NH 3,A 在纯氧气中点燃可生成单质B ,B 为氮气,反应A→C 是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4NO +6H 2O ;(2)若A 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单质,则A 为铁;X 是一种常见最高价易挥发的含氧酸,常温下,发生如图转化关系,则X 是硝酸,B 是Fe(NO 3)2,C 是Fe(NO 3)3;反应A→C 是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4H ++NO=Fe3++NO↑+2H 2O;C→B是硝酸铁与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推断,转化关系的理解应用,注意反应特征和试剂关系,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3.D解析:D【解析】【详解】P原子的3p能级上有3个轨道,3p能级上有3个电子,3个电子应该排在3个不同的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

本题的电子排布违背了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是在等价轨道(指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据此可知,该电子排布式违背了洪特规则,应排布为1s22s22p63s23p x13p y13p z1。

故选D。

【点睛】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洪特规则:在相同能量的轨道上,电子在排布的时候优先进入空轨道,每个轨道中的单电子取得相同自旋;能量最低原理:在不违反泡利原理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

4.B解析:B【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

详解:矿物油的主要成分属于烃类,A错误;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如类毒素),疫苗多不稳定,受光、热作用,可使蛋白质变性,不仅失去应有的免疫原性,甚至会形成有害物质而产生不良反应,因此疫苗必须冷藏运输和保存,B正确;直馏汽油没有不饱和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的特点是:条件温和、不需加热,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作用,温度越高酶会发生变性,催化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速率减慢,D 错误。

故选B 。

点睛:疫苗储存和运输不是越冷越好,比如许多疫苗都含有非特异性的佐剂,最常用的佐剂是氢氧化铝,能够将疫苗中的成分均匀的吸附在分子表面,具有佐剂作用,疫苗的冻融会破坏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影响免疫效果,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有的疫苗冷冻后肽链断裂,影响疫苗效果;有的疫苗冷冻后疫苗中类毒素解离成为毒素,也增加疫苗接种反应。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要求疫苗保存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5.B 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要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 元素,首先要将该X 元素替换下来,通过(3)(5) (1)这三个步骤,X 元素就被羟基替换下来。

冷却后,溶液时呈碱性的,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出去干扰离子,再加入AgNO 3溶液,看出现的沉淀颜色即可判断出X 元素是何元素,即依次进行操作(6) (2) (4) 。

故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 。

考点: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卤离子的检验点评:首先判断出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与卤离子的区别,不能电离出,所以需要应用卤代烃的性质反应后,生成带有卤离子的物质,才可以检验。

6.A 解析:AA. 34g 22H O 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3A N ,A 项正确;B. 2SO 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此溶液中除了23H SO 、3HSO -与23SO -粒子外,还有SO 2分子,则23H SO 、3HSO -与23SO -粒子的个数之和小于A N ,B 项错误;C.常温常压下,17g 甲基(143CH )物质的量为1mol ,所含的中子数为8A N ,C 项错误;D.气体状况未知,无法计算氯气物质的量和转移电子数,D 项错误; 答案选A 7.A 解析:A 【解析】【详解】A 项、标况下,22.4LNO 的物质的量为1mol ,1mol NO 与0.5molO 2混恰好反应生成1molNO 2,NO 2气体中存在平衡:2NO 2⇌N 2O 4,则得到的NO 2分子个数少于N A 个,故A 错误;B 项、Na 2S 和Na 2O 2的摩尔质量都是78g/mol ,7.8g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硫化钠是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过氧化钠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每摩尔Na 2S 和Na 2O 2都含1mol 阴离子,所以7.8gNa 2S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为0.1mol ,阴离子数等于0.1N A ,故B 正确;C 项、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与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5.6g 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mol 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 ,故C 正确;D 项、7.1g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l 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歧化反应:Cl 2+2NaOH=NaCl+NaClO+H 2O ,此反应中1molCl 2转移1mol 电子,故0.1mol 氯气转移0.1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1N A 个,故D 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