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写作

汉语写作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一、现代写作的含义(1)就其过程而言,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

其表现形式是进行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操作。

(2)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3)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它随着文字符号的诞生而开始,又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

写作指行为活动过程,文章指行为过程的结果。

1.现代写作的诞生2.现代写作文体的发展3.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4.现代写作的工具化特征5.现代写作的思维和思维方法二、现代写作的作用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1.个体的创造性2.实践的操作性3.动态的综合性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第一节写作主体写作主体的含义: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而不仅仅指文本形成以后对其具有隶属关系的“作者”。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生活素养是指写作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对生活和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生活素养的源泉2.生活素养的升华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1.学识修养的内涵所谓学识,就是写作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

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机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规则方面的知识。

2.学识修养的构成写作以文字符号和语言体系为媒体和工具。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1.人品与文品2.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3.人格品味与文章格调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一)审美理想的作用(二)审美理想的创造1.按美的规律创造美2.美的创造需要激情3.审美创造与知识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一)观察的含义与作用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称为“思维的知觉”。

(二)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1.注意力2.鉴别力3.联想力(三)观察的方法1.定位观察2.移位观察3.比较观察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一)感受的含义:感受是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感觉、知觉、表象。

(二)感受能力的培养1.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2.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3.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三)感受的种类1.从感受器官来看有“无觉”感受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味觉感受、触觉感受2.从感受的方式来分有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三、写作主题的思维能力(一)思维的含义与类型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

它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抽象思维(逻辑思维)2.形象思维3.灵感思维(二)思维的方法1.归纳与演绎2.分析与综合(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能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新的思路、方法、认识、成果的思维。

它是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的有机的综合,具有敏捷性、概括性、新颖性、深刻性等特性。

1.辐射扩散(扩展思维)2.辐辏聚合(聚合思维)四、写作主体的想象能力(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1.再造想象2.创造形象3.幻想(三)想象能力的培养1.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2.以高度的理性为指导3.以强烈的激烈为动力第三节写作客体的构成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

1.客体是写作的动因。

2.客体是写作的对象。

3.客体是写作的触发物。

4.客体是写作的检验物。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1.自然现象与写作对象2.自然景物与写作触发3.自然物象与表达媒介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2.文学的社会功能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1.个体的人生状态2.个体的生理基础3.个体的后天因素4.写作的个性化特征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1.精神文化与精神产品2.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3.精神文化的生产特性4.精神文化与精神消费第四节写作主客体的关系一、写作主客体的对照关系1.“认识——反映”活动2.作者的双重角色3.文体与视角二、写作主客体的同型关系1.“心物同型”与“天人感应”2.“主客交融”与“物我融合”三、写作主客体的双向建构1.双向建构的内涵2.双向结构的自我调节四、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1.中介的含义2.中介三种形式:感觉、表象、语言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第一节写作载体的内质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括、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

写作载体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一、材料的含义与作用(一)材料的含义:材料是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牧笛而收集的、或写人文章中的一些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等。

(二)材料的作用1.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前提2.材料是形成主题的支撑3.材料是安排结构的依据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一)材料的选择1.选择表现主体的材料2.选择新鲜生动的材料3.选择典型的材料4.选择真实的材料(二)材料的使用1.确定带料的性质特点2.确定材料的先后顺序3.确定材料的详略疏密4.显示材料的浓淡深浅三、主体的含义与特征(一)主题的含义: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主题的特性1.主题具有主观性2.主题具有客观性3.主题具有认同性4.主题具有时代性四、主题的提炼与要求(一)主体的提炼1.主题的确立:觅意、炼意、新颖2.揭示主题的方法:明点、暗点、不点第二节写作载体的外形一、结构的含义与形式(一)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各部分按一定的组合关系联结而成的序列形式。

(二)结构的形式1.开头(1)开门见山式(2)曲径通幽式2.主体3.结尾(1)力截奔马式(2)委婉含蓄式二、结构的单位与要求(一)结构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层次和段落1.层次与段落的区别层次是内容上相对完整的意义单位,也叫意义段。

段落指在书面形式上以换行为标志的章法单位,也叫自然段。

2.层次组合方式(1)纵式组合: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2)横式组合(3)纵横交错式(二)结构的基本要求1.形式匀称2.衔接紧密3.节奏鲜明三、语言的功能与素养(一)语言的功能写作是如何运用书面语言把作者对世界的认识、体会、感触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既是思维工具,又是表达工具。

(二)语言素养的培养1.听2.读、记3.写、练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一)语言的特性在写作中,语言的使用除了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考虑特殊的“品质”,即语言的特性。

(二)语体的种类1.新闻语体2.文学语体3.理论语体4.应用语体5.科学语体6.法律语体7.事务语体8.文艺语体9.政论语体10.新闻语体11.网络语体(三)语言的要求1.准确2.简洁3.生动第三节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一、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读者的素质):身心感受、文化修养、生活阅历1.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2.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3.丰富的生活阅历素质二、写作受体解读的特征1.求知性2.交际性3.创造性三、写作受体的解读方法(一)解读的原则1.类型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深思性原则(二)解读的方法1.笔读法2.声读法3.分类法4.比较法5.圆识法第四节写作受体与写作载体的关系一、写作受体对写作载体的选择1.读者的解读素质决定着他如何选择对作品内容的理解2.读者的解读意识决定着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去解读二、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1.文章语言的语音语调层2.词句意义建构层3.意象意境建构层三、写作受体与载体的双向建构第五章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第一节写作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指文章写作中经常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叙述的视角与方法叙述是将任务、事件本身极其及其原委陈述给读者或听众的一种表述方法、它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一)叙述的视角(人称)1.第三人称(最广,“他字叙法”)2.第一人称(其次,“我字叙法”)3.第二人称(最窄,“你字叙法”)(二)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二、描写的类别与要求描写指的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具体或抽象事物的状貌或情态加以形象展示的表达方法。

以风格手法分,有白描、工笔;以描写角度分,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下面以描写对象区分(一)人物描写1.肖像(外貌)描写2.语言描写:语言要符合任务年龄、身份、经历、职业、文化素养、3.行动描写4.心理描写(二)环境描写1.自然景物描写2.社会环境描写(三)场面描写(四)细节描写三、抒情的方式与要求抒情是指作者或文章作品中任务主观感情的表现和抒发。

(一)直接抒情(二)间接抒情1.即事抒情2.寓情于景3.即物抒情4.寄情于理四、讨论的要素与方法议论,是依据事实或理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分析的手段,对某些事物表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一种表达方式。

(一)议论的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二)论证的方法1.立论:例证法,引证法,因果论证法2.驳论:当头棒喝法,归谬法,釜底抽薪法,逻辑错误指正法五、说明的分类与方法说明,是运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性、成因、关系、功用等所作的客观明晰的解说和阐释。

(一)说明的类别1.形式——简单说明、复杂说明2.语体——科技性说明、文艺性说明3.性质和目的——阐释性说明、简述性说明、实用性说明4.对象——对具体事物的说明、对抽象事理的说明(二)说明的方法1.定义说明法2.诠释说明法3.分类说明法第二节传统常用写作技法举隅一、聚焦与立骨(一)聚焦1.人物聚焦2.细节聚焦3.场面聚焦(二)立骨1.一字立骨2.一句立骨3.一段立骨二、悬念与那辗(一)悬念1.设悬2.解悬(二)那辗1.多重铺垫,曲径通幽2.抑扬结合,欲擒故纵3.明断暗续,另辟蹊径三、巧合与误会(一)巧合1.巧合要合理2.巧合要新奇(二)误会1.言语误会2.视觉误会第三节现代常用写作技法举隅一、意识流与蒙太奇(一)意识流:是从西方意识流小说中引入的,长于表现人物的多层面意识活动的一种写作技法。

1.内心独白2.自由联想3.时空交错(二)蒙太奇:主要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画面或片段巧妙地“剪辑组合”起来,用以表现某一主题的手法。

1.相似式蒙太奇2.平行式蒙太奇3.联想式蒙太奇4.隐喻式蒙太奇二、反讽与黑色幽默(一)反讽:是以超然的态度、戏谑的口吻表达言外之意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