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值班模式变革
摘要:在电力运行系统当中,电网运行管理尤其是无人值班变电的普遍推广,
设备的整体性能力获得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其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缺少合理性,如何对无人值守变电站实行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在当前已经成为工作重点某
供电公司针对变电运维专业的现状,分析整理出长沙变电运维专业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研究采用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划分运维工作区块和“2+N”值班方式的新型变电运维值班模式进行试点。
试点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
地提高变电运维的工作效率,提高运维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值班模式;变革
1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的发展现状
传统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主要由4种类型的设备构成:继电保护,故障记录,实时监控和
遥控设备。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设备都已经具备高度集成化,智能微机装置
虽然在实现的器件及原理方面与常规装置有较大的不同,但在体系结构和功能方面却无明显
的优化改善,每组设备都有自己独立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
一些设备收集常见的数量和控
制对象,使设备繁琐且重复。
需要根据各变电站实际情况,在原有的一次设备基础上进行二
次设备改造,由于设备处于不同时间段,技术标准不统一,改造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改
造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改造后对于地方电网整体发展以及达到其“提质增效,建设一流配
电网”的整体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人值守变电站是变电站运行管理的一种模式。
第一
种是将有人值守的常规变电站转变为无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方法。
二是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技术,一般用于建设新的无人值守变电站。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变电站采用了综合自动
化技术,建成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传统的变电站需要进行改造以实现无人值守的改造。
其
中大部分是修改二次系统的接线,保护功能保持不变,控制和计量功能不受影响,信号全部
上传到调度和集中控制,主设备保持不变。
重建的变电站必须具有“四遥”功能和原有人变电
站的基本功能。
由于设备处于不同时间段,技术标准不统一,改造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改造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110kV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的研究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利用改进的微机保护变电站,更新自动化技术,已建立的通信网络,使变电站具
有一定的管理和运行能力,实施集中控制中心和控制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集中控制中心采用
人工负责,负责各控制站的远程操作监控、切换操作、事故异常处理、设备检查和维护,达
到减少操作人员和集中管理的目的。
由此可见,对于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的研究具有相当大
的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2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值班模式变革
2.1基本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度,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是当前电网调度管理发展的方向,拟运
用可靠的一次电力设备以及软硬件设施,通过先进的数据采集、传输等网络技术达到改变管
理模式从而提高变电所工作效率的目的。
某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现共管辖变电站116座,包
括25座220千伏变电站、74座110千伏变电站、17座35千伏变电站其中8座智能变电站(220千伏3座,110千伏5座),按照地理片区分为10个运维班组。
按照十三五规划,预
计至2020年,长沙地区全社会最大负荷将达到843万千瓦,规划新扩改建220千伏变电站
15座、110千伏变电站34座,新扩建35千伏变电站11座。
变电运维室班组普遍采取“3+1”模式,即“3个轮班值+1个白班值”模式,轮班值实行24小时值班制,白班值实行工作日8
小时工作制。
变电运维原有的值班模式下的人员结构不均、工作强度大、班组工作效率较低
等问题凸显。
2.2变电运维新模式实施
无论是对常见值班模式的分析还是对新的值班模式的设想,都是在理论情况下,在现实
的工作中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员工缺岗,且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团队建设等活动也会影
响到运维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变电运维值班模式的选择与安排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
2.2.1资源统一管理
对机构和人员进行统筹安排,设管理层和10个运维班组(同现运作模式),其中管理
层和5个运维班组(运维二、四、五、六、七班)办公地点设立在本部,形成“一中心”,同
时根据长沙行政辖区东西向狭长特点,将运维一、九、十班的黎托基地站和运维三、八班的
天顶基地站构成“两基地”,全力保障事故情况下应急反应能力与反应速度。
2.2.2值班方式优化
集约后,采取“2+N”的值班方式,每日每班2名24小时值班人员,其余人员按正常白
班方式上班。
(1)“2+N”值班方式。
24小时值班人员。
各班24小时值班人员均有3个值,
每值2人。
考虑与长沙地调交接班时间一致,运维室交接班时间定为早上9点,其轮转模式为:应急班(当日09:00—次日09:00),备班(次日09:00—次日12:00),休息(第三日),周末及节假日不休息,其值班安排表如表1所示。
常白班人员。
常白班人员一般情况下周末
及节假日休息。
常白班人员作为夜间应急备班。
遇有周末计划性检修工作及春节保电等特殊
时期,相关工作再另行安排。
(2)夜间“2+2”机制。
夜间同一区块运维基地各班组值班人员成立一个应急分队,遇有大型及复杂事故,应急分队同时出动进行应急,由主网操作组当班
值长担任应急指挥人。
表1 24小时轮流值班安排表
2.2.3强化运维管理
除以上对于变电运维工作值班模式的优化设想之外,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
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并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营与维护成本,尽可能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
效益。
(1)合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与工作经验。
优化与改进变电运维工作,首先要积极参
考并学习其他同类企业在这方面的先进管理制度与工作经验,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与变电
运维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开展,适当调整值班模式与轮班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公布,以提升这种制度与模式的威信力。
(2)增加交接管理力度。
现阶段,变电运维工作问题通
常会发生在不同值班组工作交接前后,这是由于上一班值班组工作即将结束产生了懈怠心理,而下一班值班组还没有进入到工作状态。
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对于变电运维工作交接的检
查与管理,只有在确认情况正常时,才可以进行工作的交接,以此明确责任归属。
2.2.4变电运维新模式实施成效
新的运维工作模式实现了班组相对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配的目的。
同一区块内的班组
进行有效融合,从源头上规避了T接线路停送电操作集中在一个运维班组的情况。
新模式下,工作日白天可支配人数从原来的76人提升到92人,每日人员利用率提高了21%。
白天可支
配人员的增加,有效缓解了人员相当紧张的局面。
新模式实施后,本部化人员从当前21人
增加到79人,整个运维室内部人员在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多,制度标准及公司新的发展
要求能够及时传达,统一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前运维班组“各自为阵”的问题,更进一步适应
了安全发展及精益管理的要求,促进了青年员工成才和专业后续发展。
3结束语
通过对某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专业实际现状的统计、调查和分析,针对现有运维模式对于变电运维专业发展的瓶颈效应,研究将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划分运维工作区块,采用“2+N”值班方式。
实践表明,如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变电运维的工作效率,保证运维质量,提高运维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飞飞,牛俊勇.创新变电运维值班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运维效率[J].通讯世界,2017,07:191-192.
[2]李月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一体化平台的设计研究[D].甘肃:兰州理工大学,2017.
[3]王金龙,刘永斌,胡静,等.大庆油田35kV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的设计思路[J].石油规划设计,2018,3(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