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桅杆结构脉动风速模拟与风荷载计算

桅杆结构脉动风速模拟与风荷载计算


刁(pat)= ̄/2△(tJRe{G(pat)exp(i(pn/M))) P=0,1,2,…,M一1
(9)
量纲一的量山’=黑有关
L[-耳,丌]之间的随机数
GJ(pat)=∑B,(z△叫)exp(i/讼w。pat)一
如,:』一。:‰¨三j巍。。
m。>0.125 (5)
善N--1蹦/‰)exp(警)
式中:
用以下表达形式
载模拟谐波叠加法的基本理论;王吉民[5],J.S. Owenr61等采用线性滤波器法模拟了膜式结构表 面上的风荷载;曹映泓口j、胡亮[83在桥梁的风场模 拟中引入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改进谐波叠加法的运 算效率.谐波叠加法虽然是一种有效模拟随机风 荷载的方法,但它计算效率低,模拟多维风速时程 将耗费大量机时.本文在风自功率谱、互功率谱及 模拟公式中采用统一的自变量——圆频率,并利 用引入FFT改进的谐波叠加法模拟桅杆结构的
15(1):44-52.
王吉民,李琳.脉动风的计算机模拟[J].浙江科技
学院学报,2005,17(1):34-37.
对土木工程中桅杆类高耸结构进行风致动力 响应分析,特别是疲劳分析时,需要事先对多个风 向、不同等级参考风速工况进行多维风速时程模 拟,模拟工作量十分巨大,谐波叠加法较低的运行 效率不能满足大量风速时程模拟的要求,严重影 响结构的后续计算分析.而引入FFT算法改进的 谐波叠加法,不仅模拟精度高,而且运行速度快, 可以大幅减少多维风速时程模拟的总运算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为后续结构动力计算提 供方便.
nozuka,C.M.JanL 3|,王之宏[41详细介绍了风荷
时间改变的量;而脉动风则具有明显的随机性,一 般可用零均值平稳Gauss随机过程来描述.作用 于结构上任意处的风速为平均风速和脉动风速之
和,风的模拟主要是针对脉动风而言的. 1.1平均风速剖面
平均风沿高度的变化规律,常称为风速梯度 或风速剖面.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常采

《 杂 崖
t/s
-∥Hz b)清波叠加法
图3上层纤绳与杆身连接处(高度115 m)的风荷载时程
图5高度125 m处的脉动风自功率谱比较
万方数据
・1060・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年第34卷
为了检验模拟精度,本文将桅杆高度为55
[23
Deodatis G.Simulation of ergodic multivariate
_2
与风压间的关系将所得到的风速时程转化为动力 计算分析所需的风荷载时程.
sV(∞)=4lv(10)丽扔‘2)
z=600cc,/(7c云(10))
(3)

风的的基本特性
自然风包含平均风和脉动风2种成份.平均
式中:k为反映地面粗糙度的系数;ct,为圆频率. 1.3脉动风互功率谱和空间相关性 实际观测表明,作用在结构上不同高度处的 风速不是完全相关的,有时甚至是无关的.造成这
瞿伟廉2’

明3’
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淄博255037)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
摘要:介绍了风的基本特性、风速模拟的谐波叠加法原理,引入快速傅里叶FFT改进的谐波叠加 法.采用改进后的谐波叠加法模拟桅杆结构沿杆身高度不同位置处的多维风速时程,根据风速、风 压间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结构分析所需的风荷载时程.并与相同条件下谐波叠加法模拟风速时程的 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模拟功率谱与目标功率谱均比较吻合,但改进后的谐波叠
[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1,23(5):521—536.
[7]曹映泓,项海帆,周
颖.大跨度桥梁随机风场的模
拟EJ3.土木工程学报,1998,31(3):72—78. [83胡亮,李
黎,樊
建.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桥梁
风场模拟E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2008,32(1):16—19.
sto—
和125 m处的模拟风速时程曲线的自功率谱与
chastic processe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 ics,1996,(8):778—787.
Davenport谱进行了比较(见图4、图5).由图可 以看出两种模拟方法的自功率谱均与Davenport 谱符合较好,表明模拟的脉动风特性与自然风基 本特性相近.
[63
Owen
J S,Eccles B J,Choo B S,et a1.The applica—
series modeling for the
tion of auto-regressive time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4)
度较高,但计算效率低,模拟多维风速时程需耗费 大量机时.利用FFT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改进 谐波叠加法,模拟效率显著提高,改进公式如下.
取M--__2兀/△c以z,引入FFT算法,式(7)可写
成以下形式
式中:coh(w)为相干函数;9(cc,)为互谱的相位角, 在风荷载模拟中,可按以下公式选取.舻(∞)值与
1 200 S,时间间隔取0.1
s.
将模拟所得到的风速时程离散点数据、结构 迎风面积及其他相关的已知条件代入式(18)即可 得到相应桅杆杆身相应高度处的脉动风荷载.图 2和图3分别为下层纤绳与杆身连接处(高度55
4 Z 2
f|Hz
a)改进的FPr法
杂()
噻一2
—4 t/s
图2下层纤绳与杆身连接处(高度55 m)的风荷载时程
a)改进的FFr法 ∞^
乩冉
l|H1
b)谐波叠加法 图1
150
m高桅杆
图4高度55 ITI处的脉动风自功率谱比较图
本文采用引入FFT算法改进的谐波叠加法
在配置为Celeron(R)CPU2.40 GHz,256 MB内
存的电脑上进行了风速时程模拟.模拟沿桅杆杆 身高度分布的15条风速时程曲线,持续时间为
[93瞿伟廉.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风振控制设计[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103韩大建,邹小江.大跨度桥梁考虑桥塔风效应的随 机风场模拟口].工程力学,2003,20(6):19-22.
平均风压:
(13)
w。一妻妒;
脉动风压:
(14)
乃=∑∑I巩(帆)I x
I暑1 f罩l
硼f一妒ivi+百1∥2i
(7)
(15)
 ̄/2△∞cos(w^t+钆(缺)+丸)
式中:y为空气质量密度.平均风压面i反映了风 对结构的静力作用,脉动风压Wi反映了风对结构 的动力作用.一般平均风速远大于脉动风速,在忽 略了脉动风速的平方项后,脉动风压Wi近似为
(8)
而作用在结构上的脉动风荷载和脉动风压的关系
可以表示为
F=Ail2,wi (17)
//汀(∞)是下三角矩阵H(cc,)的转置共轭矩阵.复数 功率谱矩阵的Cholesky分解可以参考文献[10], &(姚)一arctan[Irn(H砖(灿)/Re(H庙(坝))],为2 个不同作用点之间的相位角. 谐波叠加法模拟脉动风速时程理论完备,精
多维风速时程,根据由Bernoulli定理导出的风速
云(2)=云(10)(孟)。
与地面粗糙度有关的指数.
1.2脉动风自功率谱
(1)
式中:孑(10)为参考高度10 nl处的平均风速;a为
目前关于脉动风速谱的研究较多,常用的风速 谱主要有不随高度变化的Davenport谱、与高度有 关的Kaimal谱、Simiu谱等.我国国家规范采用不 随高度变化的Davenport谱.其表达式为凹]
k=1
l一0,1,2,…,N一1
(11)
2.2脉动风荷载计算 当不考虑结构与风的耦合作用及漩涡影响 时,根据Bernoulli定理,自由流动的风速提供的 单位面积上的风压力为…]
w=妄弦2
∞,l(叫)=exp(一互G7【口w‘△luz))
(6)
(12)
结构任一高度处的瞬时风速Vi为平均风速 矿i与脉动风速口;之和:V;=彰+奶 则作用在结构上的风压w
式中,Ai是结构挡风面积;口,为风荷载体型系数. 将式(1)、(16)代入式(17)得脉动风荷载与脉动风
速的关系为
F—A彬(蠢)。云・。Vi
(18)
万方数据
第5期
鲁丽君。等:桅杆结构脉动风速模拟与风荷载计算



m)、上层纤绳与杆身连接处(高度为115 m)的风 荷载时程曲线. 在同样的配置的电脑上、相同的模拟参数条 件下采用谐波叠加法对桅杆结构进行了15维风 速时程曲线模拟,共耗时7 法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风是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风力大小及方向等不随
收稿日期:2010—06—21
鲁丽君(1977一):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工程结构疲劳与断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50678142)
万方数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年第34卷
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类似圆球形状的阵风首先作 用于结构的较高处,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差后,才作 用于结构的较低处.因此可推知风的互相关函数 是不对称的.故互谱密度函数一般为复数形式. Sf,(c£,)= ̄/Sf(叫)S,(c£.)coh(甜)ei样曲
FFT算法仅耗时53 min.由此可见改进的FFT
用镀锌钢丝绳,上层直径d。=18.5 mm,截面积 A2=2.688×10叫m2;下层直径d】=14.5
mm,
截面积A1=1.65×10叫m2;纤绳弹性模量Ek=
120 GPa2;纤绳初应力均为2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