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规范和标准1.1.编制依据1.1.1.福建省东南建筑设计院设计徐碧村公寓综合楼工程的施工图纸。
1.1.2. 徐碧村公寓综合楼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测量定位控制坐标成果和工程水准成果表。
1.1.3. 福建省东南建筑设计院的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1.1.4.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筑法及招投标法等)。
1.1.5.现行的国家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标准图集。
1.1.6.福建省三明市有关建筑工程的地方标准(包括标准图集)和政府有关施工管理规定。
1.1.7.现场勘察及三明市建筑市场的调研情况。
1.1.8.国家、福建省三明市关于环境管理规定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1.1.9.公司有关的施工管理规定文件;1.1.10.公司GB/T19002-2000《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1.1.11.公司领导对工程的有关指示精神。
1.1.12.公司的技术力量及装备1.2.主要施工规范、标准1.2.1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1)工程测量规范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3)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16)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8)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3)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规程2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程30)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3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2.2.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3)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7)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二章工程概况2.1.地理位置及建筑类型、指标徐碧村公寓综合楼位于三明市徐碧村。
该工程地下层为平战结合一体的人防停车库,一层为店面其余以上为宿舍。
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2278.28M2,建筑基底面积为1447.04 M2,地上建筑面积20322.96 M2,地下建筑面积955.32 M2。
该工程地上16层,地下室1层建筑高度为54.350M。
2.2.设计概况2.2.1.土建本工程功能布局有变配电室、公寓、地下停车场,均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四级,上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人防工程等级6级;防水等级除地下室设备用房防水等级为一级外其余主体、屋面部分防水等级均为二级设防;地上部分除特殊标注外,外墙填充墙、梯间墙、防火墙和内填充墙采用190厚190x190x90粘土多孔砖, 砌块强度MU5.0, M5混合砂浆砌筑。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极,混凝土强度等级按部位的不同分为C25、C30、C35、C40、C45。
地下室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标号为C30、C40密实性防水砼,抗渗等级为S6;其他相关构造做法详闽03J21说明与节点设计;底板,外墙结构自防水:顶板、外侧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40 。
施工后浇带按结施平面图中所注明位置设置,后浇带的宽度800mm,板梁筋贯通不断。
本工程项目±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
2.2.2.电气安装工程1.强电部分主要有动力和照明系统。
本工程为二类综合楼,根据有关规范:消防备用电、配电室、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的一般照明等按二级负荷供电;客梯电力、生活泵、普通污水泵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按三级负荷供电。
本工程所有电源均引自本大楼变配电室,变配电由业主另行委托当地供电部门设计。
设计时应按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一级负荷电源须设计时应按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一级负荷电源须。
来自两个不同发电厂或两个区域变电站(电压在35kV及35kV以上)。
2.防雷接地系统。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标准设计,采取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变压器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弱电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3.弱电部分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控制,有线电视,通信及宽带网络等系统。
2.2.3.给排水安装工程1.生活给水系统。
1)本工程水源一层为市政管网直供,二层及以上由生活变频设备供水。
地下室设生活水池和生活变频供水设备,其结构与建筑物本体结构脱开。
2.排水系统(1)生活污水、废水与雨水分流。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2)地下室排水集中至各集水坑,经潜污泵加压提升后排至室外雨水管网,集水池均设盖板, 另详土建图,泵启闭均设有自动控制装置;人防干厕污水坑排水需要就近排至室外污水检查井,其余废水坑排水可就近排至室外雨水口井中.(3).屋面及阳台雨水设计见建筑专业,阳台雨水地漏详建筑专业, 雨水就近排入室外雨水口或者雨水检查井.3.消防给水系统1)消防水箱进水采用生活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设置屋顶水箱30m3;地下室设置消防水池350m3.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本工程消火栓给水系统布置成环状,采用统一消防加压给水系统,消防水泵房内设两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地下室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房内设两台喷淋水泵结合器(一用一备),火灾初期10分钟内用水接自消防水箱。
2.2.4.通风工程1.通风、防排烟系统1)地下车库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兼做车库排烟系统,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2)地下排烟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利用新风井送风管道进行补风。
3)无外窗的楼梯设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不能自然排烟的地下内走道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
4)防排烟系统采用就地手动控制和消控中心遥控相结合方式,排烟阀以及空调、通风系统总管上的防火阀均与系统风机连锁,通风系统风机的开、关均能就地控制,也可在消控中心遥控。
2.3.工程特点2.3.1. 工程量大本工程建筑面积为22278.28M2,地上建筑面积20322.96M2,地下建筑面积955.31M2。
这就要求在有限的平面空间范围内集中多班组同时平行、交叉作业,多投入材料设备。
2.3.2.建筑高度大本工程建筑高度为54.350M米,因此必须安排好施工平面,减小相互干扰,增大垂直运输的投入,保证足够的垂直运输能力,塔吊不可避免相互影响时相邻塔吊之间应保持高差2米以上。
2.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业主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本工程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场内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1)杂填土;2)素填土;3)粉质粘性土;4)含泥圆砾;5)粉砂岩残积粘性土;6)砂土状强风化粉砂岩;7)碎块状强风化粉砂岩。
8)中风化粉砂岩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可知,本工程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河流一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粉砂、圆砾,进行土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排水降水措施。
2.6.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见下表:2.7.工程施工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2.7.1.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先导,按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及公司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集中技术和管理素质较高的施工管理人员,配备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优质、高速、安全地完成任务。
2.7.2.实施目标1) 工期目标本工程工期依据合同的要求600日历天。
2) 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为:必须达到合格标准,根据《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3) 安全目标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0.2‰以内。
4) 文明施工目标坚决执行三明市及我公司有关文件规定,确保文明施工达标。
5) 环保卫生目标不污染城市道路,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夜间施工不扰民,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三章施工管理组织机构3.1.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我公司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来组织实施,成立专门的项目经理部,选派具有相当资质和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和技术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管理该项工程。
项目经理部下工程部、技术质量部、经营部、物资设备部和办公室。
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对整个工程的质量、现场文明施工等全面负责;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对项目经理负责。
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公司GB/T19002-ISO2000质量体系程序文件,采用专人负责、目标管理的工作原则,确保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如下:3.2.管理机构岗位人员配置管理机构岗位人员配置表第四章施工部署4.1.总体施工流程图总体施工程序框图--------------------------------------------------重焊接-----------------------------------------------------------------------------------------------------------------------------------------------4.2.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考虑内容如下:4.2.1.大临设施:尽量实现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分离,布置时考虑场地实际条件和作业人数来布置,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和卫生标准》的要求。
4.2.2.钢筋加工场、材料堆场:1)基础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设置简易的钢筋加工棚和材料堆场,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环保要求,场地用150厚C10砼硬化。
2)主体施工阶段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上部施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施工平面,我们按照专业分包单位任务的不同区域在其塔吊覆盖范围内设置钢筋加工厂及结构施工、工程用料堆场。
4.2.3.现场用水、用电:施工现场用水利用业主提供的供水点,从适当地方引入。
1.施工用水计划 (1)用水量计算1)工程用水:q 1= = 0.666 L/S 式中:q 1—— 工程用水量,L/S ; K 1—— 未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5; Q 1—— 季度工程量,经验计算取4000; N 1—— 施工用水定额取400; T 1—— 季度有效作业日,取72d ; t —— 每天工作班数,取2班; K 2——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 2)施工机械用水:q 2= K 1∑Q 2 N 2 K 3/(8×3600)=0.120 L/S 式中:q 2—— 工程用水量,L/S ; K 1——未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取1.15;36008 . . . 21 1 1 1⋅ ⋅⋅ K t T N Q KQ2——同一种机械台数,取10台;N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额,经验算取200;K3——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5;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可不作考虑):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q4=(P2×N4×K5)/(24×3600)=1.73 L/S式中:q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L/S;p2——生活区居住人数,取1000人;N4——生活区生活用水定额115 L/人.日;K5——用水不均衡系数1.3;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q5 =10 L/S(依居住人数查表)总用水量:Q =(q1+q2+q4)+q5= 12.35L/S经济流速1.3 m/s,主干管管径选用φ1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