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建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复习资料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
1简述唐大明宫的分区与布局以及含元殿、麒德殿的建筑概况
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全宫自南丹凤门起,北达官内太液池、蓬莱山。

为长达数里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对称布局。

全宫分为官省两部分(前朝后寝)省(衙署)在宣政门以南。

其北属“禁中”帝王生活区。

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

宫城以北为为禁?区。

含元殿:踞龙首?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

十一间,前有75m龙尾道。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阔十一间,进深十七间,面积5000㎡是太和殿的三倍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环绕,造形相当丰富。

含元殿麟德殿开间尺寸最大梁栿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如后世,材料也小。

用较小的木材构成宫殿,技艺很高。

2、指出明清故宫在北京城的位置及皇城、紫禁城内主要建筑、四向门名字。

皇城:天安——地安
(官)紫禁城:午门——神武门
还有:体仁阁、弘义阁、左太庙、右社稷坛、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六宫、西六宫、苏宁宫、宁寿宫、钦安殿、钟鼓楼
3、指出北京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主要城门的名称及屋顶样式。

4、概述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5、概述北京故宫内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6、简述北京故宫在艺术方面的建筑成就。

永定门----正阳门---大明(清)门---天安门(重檐歇山)---端门---午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重檐歇山顶)---乾清门(单檐)---坤宇门(重檐歇顶)---神武门(重檐庑殿顶)---地安门
坛庙
8,概述天址在北京的位置及总体布局
9,简述圜丘和皇宫宇的建的形制和成就
10,给出新年殿的平面简图,指出其建的形制及艺术处理手法
11,简述曲阜孔庙的建的布局及大成殿的形制
大成殿:天禧元年(1017年)始建,的重建,传雍正二年(1742年)再建,令状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色疏璃瓦,仅此于最高级,(相当保和殿)殿的外檐柱均用石料琢成为的遗物。

正面一列石柱雕盘龙,宛转生动,为国内仅见,其他檐柱八棱线刻云龙,殿内为楠木柱,天花错金壮龙,彩花五色间金,富丽堂皇。

中央藻井蟠龙含珠,如太和殿形制。

布局:孔庙南北600M,东西145M,全庙自南而北,以桓祥庙庑分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坊,棂星门,植柏树。

由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长方平面的院落,@角星的角楼,迈似宫禁制度
再进为奎文阙,建于的弘治十七年,之后即为孔庙全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奎文阙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东西有门,有十三座碑亭,重檐之间,形体高大。

陵墓
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东西南北有“羡道”通向椁室。

战国陵墓,方级的上面(有两侧)封土及上即为祭祀建筑所在。

秦始皇时,筑高大夯土台,周围有陵垟两重。

西汉除高大夯土台陵垟外,四周有陵垣和门,构成十字形对称布局。

唐宋取消夯土,因山为穴,以陵体为中心,周围的正方神垟,四周避神门,但在南向有一套入口和引导分二阙,石象生夹峙神道,男神门。

明清放弃了历来的正方形布局(最后一个方上陵制是宋)将方形布局发展为园室域,且继承了唐宋引导而大加发展。

1、概述唐乾陵与明十三陵在总体布局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唐乾陵地上大致情况:主峰(陵体)四周环以正方形陵垟,且中央避门,各设门体、隅处、角楼。

南神门内为献殿,门外石象生,乳阙,双有双阙,不过3.5㎞。

十三陵总体布局情况:①园陵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五间六柱十一檐牌坊,正遥对天寿山为主峰,接着往北大江门,碑亭、石象生、龙凤门。

牌坊——龙凤门 2.6千米,龙凤门——长陵4千米。

②所发展之处是:神道开始为长陵设,但随即为十三陵共有神道,各陵不再设——和唐宋陵不同,清仿效,使营集中陵区。

2、概述南宋的陵制对后世的影响?试以长陵孝陵的平面图布局说明之。

南宋由于被逐江南,诸帝葬于绍兴,但不忘采取案牍形式--要归葬先祖
形式下宫---献殿---攒宫(上宫、龟头屋)'
那么祾恩殿方城明楼宝成地宫所以宋是转折期
以明孝陵为例:大红门棱恩门祾恩殿(下宫)方城明楼(隧道穿通)宝城(上宫、攒宫)
以明长陵为例:方门三孔棱恩门祾恩殿宝城前院方城明楼(碑楼)他没有祭祀作用,上宫献殿取消,集中下宫,上下宫合二为一。

3、简述北宋陵布局的一般情况和明十三陵造址情况
当时盛行风水之说,股南高北低
上宫由正方形平面?环绕,四面辟神门,牡牝一对,中央陵台方截锥体(最后一个)
其地下为地宫。

上宫南神门外,为引寻?。

最南鹊台;双阙;乳台,双阙
华表、石象生,入南神门,宫女两对。

最后为下宫,人生活区,(风水)上官西北
4、指出明十三陵的布局的一般情况和明长陵祾恩殿的建筑型制
型制:祾恩殿为九间重檐庑殿。

面阔九间。

共66.75m,进深五间29.31m,其面积稍逊于太和殿而面阔过之,故体量大于太和殿,是我国存在最大建筑之一。

它的用料工程太和殿不能企及:十二根金丝南木,最长直径1.17m 最大高度23m质量高,形体硕大历史仅见。

它的造型舒展也属上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