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精选篇(1)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精选篇(1)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所有试题均从其中选取)一、选择题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A 战国B 秦C 汉D 唐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汉B 唐C 宋D 清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A 秦B 唐C 宋D 明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A 杭州B 南京C 开封D 苏州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A 秦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南北朝B 唐C 春秋D 西周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A 单槽B 双槽C 金厢斗底槽D 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西安半坡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A 西安半坡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A 李诚B 李春C 宇文恺D 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A 李诚B 李春C 计成D 苏东坡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B 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C 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D 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A 春秋B 西周C 战国D 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A 全部青色B 全部绿色C 全部淡蓝色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明B 唐C 宋D 清28.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29.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30、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A、《木经》B、《考工记》C、《营造法式》D、《工程做法》31、山西五台县佛光寺大殿在年代上与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及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略早于南禅寺正殿和隆兴寺摩尼殿;B、略早于南禅寺正殿、略迟于隆兴寺摩尼殿;C、略迟于南禅寺正殿、早于隆兴寺摩尼殿;D、与南禅寺正殿同年、早于隆兴寺摩尼殿32.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33.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A、西汉长安B、唐长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34.我国宋代建筑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是指:()A、《营造法式》B、《木经》C、《冶园》D、《工程做法》35.下列建筑属于宋代建筑的是:()A、小雁塔B、摩尼殿C、飞云楼D、西安钟楼36.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7.在汉朝,规定在皇帝登位(B)年开始营造皇陵。

A、第一年B、第二年C、第三年D、第四年38.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是()A、唐乾陵B、汉文帝灞陵C、汉武帝茂陵D、宋裕陵39.下列属于道教建筑的是:()A、洛阳白马寺B、武当山建筑群C、天龙山石窟D、安徽九华山建筑群40.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菩萨道场。

A、文殊菩萨B、普贤菩萨C、地藏菩萨D、观音菩萨41.()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应县木塔C、蓟县独乐寺山门D、河北正定隆兴寺42. 天坛祈年殿的屋项形式是()A、庑殿式B、歇山式C、攒尖式D、复合式43.下列属于楼阁式塔的是()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苏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44.天安门的屋项形式是()A、庑殿式B、歇山式C、悬山式D、复合式45.我国已知最早在室内地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的时期是:()A 原始社会中期B 仰韶中期C 仰韶晚期D 龙山时期46.唐长安城主要行道树是:()A 槐B 榆C 柳D 桃47.“三间四耳”是哪地民居的布局方式?()A 北京四合院B 苏州住宅C 徽州民居D 云南一颗印48.著名的“瘦西湖”在我国的:()A 扬州B 苏州C 无锡D 杭州49.庐山草堂是谁的作品?()A 白居易B 杜甫C 王维D 李白二、名词解释1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2.里坊制(参见教材P54-55)3.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4.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5.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挂落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6. 抱厦: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7.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装饰构件的处理。

8.大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主要结构承重构件的处理。

9.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顶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10.收山:是指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处理。

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11. 偷心造与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称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

跳头上置横栱的称为计心造,金、元以后常用。

12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

13.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14.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15.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等。

16.举折:参见课本17.举架:参见课本三、作图题1.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3.摩尼殿(平﹑立面)4.梁萧景墓墓表5.北京天坛祈年殿正立面图6.歇山顶、四阿顶透视四、简答题1.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答:1)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2)宫城内前朝后寝。

3)有一条明显的以三朝五门为主的中轴线。

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

5)一般有三道城墙。

2.中国古代宫殿布局特点。

答:1)“三朝五门”制度2)“前朝后寝”制度3)轴线组织院落式布局3.中国古代屋顶曲线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原因。

答:屋顶曲线的类型(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有以下三种:1)檐口曲线;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曲线和横向曲线; 3)屋脊曲线。

屋顶曲线的形成原因:1)举架(举折)做法;2) “反宇向阳”;3)排送雨雪;4)建筑审美。

4.中国佛塔的基本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答:中国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样。

从造型上看,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刚宝座塔等;(自己举实例)5..简述汉传佛教寺庙建筑布局特点:答:中国汉地佛寺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的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6.试简述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话的基本含义。

7.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哪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五门”的阶段。

8.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答: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装饰简洁,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分期:答:1)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 2)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3)第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 4)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10、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答: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五代,喻皓的《木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清代,工部《工程做法》。

11、《营造法式》及其成就答:《营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书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重要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以及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五、论述题一、.简述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答:礼对建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性建筑系列,而且把这些礼制性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

礼对建筑的影响,其次表现在无论是城市、建筑群,还是建筑单体、建筑做法上,都表现出强烈的等级现象: 1 城制等级 2 组群等级 3 间架做法等级 4 装饰、装修等级 5 数的等级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对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