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 xxx 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一班1.如果是一本书,请按照《影响力》一书的方法,写出读书技巧。
读书技巧(总结):1.通常,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的思想,而思想的火花总是最少的。
为了阐述思想,需要用多达80%的文字和笔墨加以叙述。
(思想是属于理性范畴,因此需采用实例帮助理解,于平淡中见真理)2.根据自己的时间、阅读能力并结合图书的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善于抓住理性和感性部分。
3.集中精力技巧(1)在一段时间内,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主题上。
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内,集中在一本书上的几个章节不能动摇。
这样能够让你理清:①概念线索;②脉络线索;③结构线索;④附录线索;⑤作者线索。
如读到第二章,不能读到一半就停止。
(2)集中优势精力并具体表现,即行动方便,学会做摘录、笔记、心得。
4.递进技巧一本书有三个阅读顺序线索:兴趣线索、难易线索、实用线索。
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首先根据情节的递进而递进,而在难理解处放慢速度读,反复读,对于对自己使用的地方,则进行笔记记录,写好读书笔记。
5.仔细查看一下目录页,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这样可以避免枯燥。
6.了解身边朋友阅读书籍情况,从而有目的的,有选择性的寻找书刊阅读,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质量。
7.了解作者,包括他的身平事迹,性格,风格,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做这些此书的目的,思想,挖掘出精髓1.如果是阅读一篇论文《从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如下:(1)本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发表在什么地方?答:作者是韩劲,发表在《中国软科学》期刊杂志上。
(2)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其论据有哪些?答:主要的论点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在于政府,并提出应注重政府主体的执行、政策资金的使用,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其论据是城乡收入差距是由于“放活”农民制度创新不够,政府轻农和政府政策不够连续。
(3)文章是以什么方式切入主题的?其演绎或归纳过程是什么?答: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来切入的;其归纳过程是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找到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以及缩小差距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建议。
(4)文章的资料是怎么收集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什么?答:①通过调查报告,参与城乡发展收入差距变化中等第一手资料和查阅相关文献(如《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类出版物等第二手资料收集全文章资料内容:城乡收入差距走势,各阶段城乡收入差距情况,财政农业支出,农村家庭年均纯收入等。
②收集方法:文件分析法、观察法。
(5)作者是怎样对资料进行分析的?答:①.作者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其中对1980-1983、95-97年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及84-94、98-07收入差距增加的原因进行分析。
②通过查询《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数据库,得到各个省市的农村家庭年均纯收入,进而得到地区和地域对收入的影响,以及各个地方对农村财政的支出状况进行分析。
(6)作者是怎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的吸收和继承的?答:①.使用人均收入指标来评价城乡收入状况,但是考虑到一定限度内的城乡差距未必能说明城乡发展不平衡,因此并没有以此作为唯一标准。
②.吸收了前人一些对各个时期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但是考虑到当前新时期产生的新变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7)作者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答: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①放活农民的创新制度不够;②政府轻农和政策的不连续;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建议:①鼓励和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②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农业发展的方向。
(8)作者还留下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答:尚未具体提出怎样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例如,怎样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参与,以及政府应该如何进行引导。
(9)从你的角度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建设:①实施农民技术文化管理免费培训工程;②研究制定一系列促进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流向农村的创新政策。
(10)如果你是作者,你从哪些方面着手分析和组织材料?答:①从现状开始分析,查询相关的资料,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及其变化等;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综合分析);③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打算再描述下农村发展存在的优势之处;④提出一系列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或者建议。
(11)用100字讲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总结出来。
答:本篇文章通过对我国30年来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包括采用文件分析法,调查报告等方法,以找到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以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城发展的关键所在,进而提出有关政策建议:一要鼓励和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二要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引导农业发展的方向。
2.请用图示法写出《平凡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3.写出《平凡的世界》的文献综述。
路遥《平凡的世界》文献综述该作品描写了真实动人的农村、城市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生活画卷,不论有没有农村经历,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感情共鸣之处。
小说没有绚丽的辞藻、优雅的叙事,但是作品简单、质朴和创作的技巧更引人入胜。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1.女性形象的主要研究成果。
研究主要把女性的形象概括为三类,一类是以贺秀莲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农村劳动女性形象,她的爱情有乡土的丰厚和浓烈 一类是以田润叶为代表的徘徊于传统和现代间的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形象,她有现代意识又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自身的局限让她摆脱不了道德的束缚 一类是以田晓霞为代表的摆脱了传统束缚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的身上有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如《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
2.人物情感世界的研究成果。
作家们从不同视角的研究对作品人物情感世界进行分析研究综合。
从爱情本身和时空的维度来分析人物情感世界的内容,占据文献资料研究的大多数。
《黄土地上的艳丽花朵———浅谈<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中把人物的爱情分为三种。
首先是从无爱的婚姻到朴素的爱——人性的善良,以少安、秀莲、润叶以及向前为例,他们的爱情中更多的包含着亲情的成分。
其次是冲破世俗的爱——生命激情的爆发,以少平和田晓霞为例。
超世俗的爱情,这是对纯洁爱情的讴歌,更是对人性的关怀。
最后是没有终点的爱,主要表现金波对那个梦幻中的藏族心上人的思念。
这样的爱情短暂并且苦涩,默默绽放又默默枯萎。
从时空的维度来剖析苦难生活中的爱情和亲情,如《苦难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
少安和润叶的爱情是苦难的,真挚的感情最终还是受到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摆布。
苦难中的亲情描写的是孙家人,兄弟姐妹亲情观念浓厚,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相互帮扶。
3.作品爱情悲剧原因探寻的结果。
大部分研究认为爱情的悲剧在作品中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主要从三个层面探寻了悲剧的原因 现实原因——门第观念,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使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悲剧;主观原因——两个人对待爱情的不同选择,少安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和门第观念,润叶在亲情面前的妥协,主观因素导致悲剧结局 作家的悲剧情节,路遥的小说悲剧几乎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作品研究的现况《平凡的世界》的成就在学术界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而且文学研究者也很少触及文学地位不高的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现代文学史》等流通于高校的权威性教材对它的关注并不多,然而却受到读者的欢迎。
《“<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对这种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追踪、考察和分析后指出,要肯定现象的合理性,并且希望通过对《平凡的世界》的辨析、作家和历史语境之间关系打开关于路遥研究新的学术话语空间。
《珍视这抹淡弱的折光———论<平凡的世界>的文学史尴尬处境和现实意义》指出作品“热读”与“冷落”的尴尬现实是由于当代文学史以精英文学和高雅文学为立场、以西方现代艺术为评判标准,提出确立《平凡的世界》新的文学史地位,对新世纪文学创作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
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我们学会从读者和文学史的双重角度去解读作品,深化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认识。
三、作品之我见当代的小说中道德的缺失亲情、爱情和友情被现代社会工具化、利益化甚至“肉体化”所充斥,重读《平凡的世界》不能不为故事中的情感世界所打动。
路遥让田晓霞这个重要作品人物死去,以此来结束她和少平的感情,这使我对作者写这篇作品内心的想法充满了好奇。
其实作者这样写未必不好,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未必有错。
当社会地位、精神状态不同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时,结局未必如我们所愿,还不如这样的情节安排,留下了纯洁美好的爱情。
另外《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作品一个亮点。
道路的选择和他们的感情世界密切相关,不同的选择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少安和少平兄弟俩的奋斗历程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可以当作励志的故事。
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苦难和道德,使小说体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
四、小结总的来说,《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就足见作者的文学功底。
作品不论是从青年人的感情世界还是奋斗的历程来讲都值得一读再读,学术界应该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地位。
对于作品存在的问题,这是局限性所致,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我判断和辨别。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和作品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来解读作品。
参考文献[1]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创获———论〈平凡的世界〉 [第一部 ] ,李建军:《路遥评论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 71至 92页[2]雷达.诗与史的恢宏画卷———论〈平凡的世界〉 ,雷达:《路遥研究资料》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第 323至 332页[3]万秀凤.“《平凡的世界》现象”的历史考察及研究. [J] 当代文坛2010(2)[4] [10] [15]许云生. 《平凡的世界》的人物造型.[J] 湖州师专学报 1994(2)[5] 王霞. 平凡的世界坎坷的人生——浅析孙少安、孙少平的形象内涵 [J] 安康师专学报(综合版),1998(2)[6] 袁建江. 昂扬不屈的生命力的赞歌——浅析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业者形象[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1)[7] 徐志. 强者的卑微生存——论孙少平形象及其现实意义[J] 安徽文学,2007(2)[8] 陈占彪. 个人奋斗者 独特的群像侧影——路遥小说研究 系列论文之三[J] 甘肃社会科学,2000(4)[9] 陈丽珍. 平凡的女性不平凡的人生——浅论《平凡的世界》中三种女性的类型化形象[J]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5)[10] 宫秀丽李宝华. 路遥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农民文化及人生写真[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4)[11] 巩占龙. 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玉亭的形象[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