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评估--疼痛 ppt课件

健康评估--疼痛 ppt课件

第二节 疼痛
pain
重点提示
1.疼痛、头痛、牵涉痛、急腹症的概念。 2.常见疼痛的病因。 3.据疼痛发生部位及传导途径不同的分类。 4.各部位疼痛的临床特点。
病例2-3 患者,男,55岁。因心前区闷痛5小时入院。患者于
入院前5小时与女儿吵架突感心前区闷痛,呈阵发性, 持续约数分钟,有时觉左肩部疼痛,伴大汗淋漓,头 晕,自觉心悸气促,呼吸不畅,无意识障碍,无畏寒 发热,无咳嗽咳痰。既往无类似发作。
大 脑
(躯干)外周神经 (内脏)交感神经
脊 髓 丘
皮 质 第 一
脊髓后根
脑 束
感 觉

(气管、食管)迷走神经
四、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1)皮肤:对疼痛最敏感,皮肤痛发生迅速,呈 尖锐性刺痛,定位明确,可伴有烧灼感;
2)肌肉、肌腱、筋膜、关节等深部组织对疼痛 的敏感性次之,定位较准确,疼痛剧烈而持 久,常伴压痛;
定义的理解 疼痛由两部分组成:
生理感觉 情感反应
大家想想平时痛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
1)痛觉的特点
(1)痛觉感受器分布广泛。 (2)痛觉与情绪相联系:引起负性情绪。 (3)痛觉不存在适应。 (4)痛觉有相互作用。
2)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先天无痛症患者的病例 文章《痛苦是人生最本质的甜蜜》,葛林巴利。 3)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个体差异较大 4)疼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部位、疾病状况等。 心理因素:经验和记忆、情绪、注意力、个性、

二、疼痛分类


按部位分类

皮肤痛


躯体痛
头痛

内脏痛


牵涉痛
胸痛 腹痛

神经痛
腰背痛
导 途
假性痛
关节肌肉痛

三、疼痛分类
按病程分类
按程度分类
按性质分类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微痛 轻痛 甚痛 剧痛
钝痛 锐痛 跳痛 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一)按发生的组织器官和传导途径
皮肤痛 躯体痛 内脏痛 牵涉痛 神经痛 假性痛
2005年的“中国镇痛周”为10月10~ 16日,活动主题是“免除疼痛——患 者的基本权利,医生的神圣职责”。
2006年的“中国镇痛周”为10月16 日~22日,活动主题是“关注老年疼 痛”。
2007年的“中国镇痛周”为10月15 日~21日,活动主题为“关注女性疼 痛”。
2008年“中国镇痛周”是10月20日~ 26日,主题定为:对抗癌痛。
3)内脏器官对疼痛的敏感性较弱,缓慢而持久, 可为钝痛、胀痛、绞痛等,定位不明确,常 伴有牵涉痛,且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 主神经兴奋症状。
3. 内脏痛(visceral pain)
是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 症或化学刺激引起的,信号经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 传入脊髓。 疼痛特点: ①发生于身体深部,疼痛部位含混,难以定位; ② 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灼痛; ③ 发生缓慢而持久。
4. 牵涉痛(referred pain)
经济文化
2.以前对疼痛的认识
不怕痛是勇敢的表现, 怕痛是娇气的表现, 疼痛能忍则忍, 不能靠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药物易造成依赖。
3.对疼痛的新认识
2004年10月11日,为第一个“世界镇痛日”, 世界镇痛日主题: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中国镇痛周”。 现在疼痛被提为继“血压、脉搏、呼吸、体温” 人体四大生命体征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国际疼痛学会(IASP):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问题: 1.该患者突出症状是什么? 有何特点? 2.本病例有无诱发因素? 3.该病例问诊还需补充些什么内容?
一、疼痛的概念及新进展
1.定义: 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 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 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 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疼对痛这的感特觉点的一 种情感反应。
0度:不痛; Ⅰ度:轻度痛,可不用药的间歇痛; Ⅱ度:中度痛,影响休息的持续痛,需用止痛药 Ⅲ度:重度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 Ⅳ度:严重痛,持续的痛伴血压、脉搏等变化
(四)按疼痛性质分类
钝痛
牵涉痛痛觉和痛反应均比较轻,疼
锐痛
•疼痛痛痛部持觉位续和与时痛病间反变较应内长均脏。比有如较一胀强定痛烈解、,剖关系
5. 神经痛
为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特点:剧烈灼痛或酸痛。
6. 假性痛
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然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 可能与病变部位去除前的疼痛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 强兴奋灶的后遗症有关。(拔牙—疼痛—错拔)
(二)按疼痛的病程分类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突然发生的,有明确的开始时间, 疼痛剧烈,持续时间以数分钟, 数小时,数天多见,经处理后疼 痛很快消除或缓解
跳痛
•疼痛酸疼程痛痛度、持剧隐续烈痛时,、间闷较痛短等。。如刺痛、 •部位绞明痛确、。跳痛、灼痛、切割痛、
撕裂样痛、触电样痛等。
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三、发生机制:
各种刺激(物理或化学性)
乙酰胆碱、5羟色 胺、组织胺、缓激 肽、钾离子、氢离
子、酸性产物
致痛物质 游离神经末梢
大脑皮质第一感觉区
疼痛
游离神经末梢,它是一种化学感受器。
1. 皮肤痛(skin pain)
多由皮肤粘膜受损引起的疼痛,可由机械性、 化学性刺激和温度引起。 其特点是: 双重痛觉: ★
① 快痛(定位明确的尖锐刺痛) ② 慢痛(定位不明确的烧灼样痛)
2. 躯体痛(somatic pain)
是来自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 的疼痛,由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 其特点: ① 定位准确; ② 程度剧烈而持久,骨膜痛觉最敏感 ③ 主要原因: 肌肉缺血
也称感应痛,是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疾病引起的 疼痛,同时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
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脊髓节段而定 位于体表。 特点:部位与病变的内脏有一定解剖关系
疼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
内脏牵涉痛---部位
心---心前区、左臂尺侧 胃、胰---左上腹、左肩胛区 肝、胆---右肩部 肾结石—腹股沟 阑尾—上腹部或脐区
持续时间在3月以上,起病缓慢, 病程长,具有持续性顽固性和 反复发作的特点。
(三)疼痛的程度分类
(1)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 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2)轻痛:疼痛局限、轻微。 (3)甚痛:疼痛较重,痛反应出现。 (4)剧痛:疼痛较重,痛反应强烈。
WHO将疼痛划分成以下5种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