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γ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γ射线的吸收实验报告

γ射线的吸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2. 掌握测量γ吸收系数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窄束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规律。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多种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作用的结果使 γ射线的强度减弱。

准直成平行束的 γ射线称为窄束 γ射线,单能窄束 γ射线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的减弱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即:
x x e I I μ-=0 (1)
其中 0I 为入射 γ射线强度, x I 为透射 γ射线强度,x 为 γ射线穿透的样品厚度, μ为线性吸收系数。

用实验的方法测得透射率 0/I I T x =与厚度 x 的关系曲线,便可根据(1)式
求得线性吸收系数 μ值。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精度。

实验上常先测得多组 x I 与
x 的值,再用曲线拟
合来求解。

则:
x I I x μ-=0ln ln (2)
由于 γ射线与物质主要发生三种相互作用,三种相互作用对线性吸收系数 μ都有贡献,
可得:
p c ph μμμμ++= (3)
式中
ph μ为光电效应的贡献, c μ为康普顿效应的贡献,
p μ为电子对效应的贡献。

它们的值不但与 γ光子的能量E r 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原子序数、原子密度或分子密度有关。

对于能量相同的 γ射线不同的材料、 μ也有不同的值。

医疗上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如
x 光透视, x 光CT 技术,对肿瘤的放射性治疗等。

图1表示
铅、锡、铜、铝材料对 γ射线的线性吸收系数μ随能量E γ变化关系。

图中横座标以 γ光子的能量 υh 与电子静止能量mc 2的比值为单位,由图可见,对于铅低能 γ射线只有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对高能 γ射线,以电子对效应为主。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定义μm =μ/ρ为质量吸收系数,ρ为材料的质量密度。

则(1)式可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m m x x e I I μ-=0 (4)
式中x m =x·ρ,称为质量厚度,单位是g/cm 2。

半吸收厚度x 1/2:
物质对 γ射线的吸收能力也常用半吸收厚度来表示,其定义为使入射 γ射线强度减弱到一半所需要吸收物质的厚度。

由(1)式可得:
μ2
ln 2
1=
x (5)
显然也与材料的性质和 γ射线的能量有关。

图2表示铝、铅的半吸收厚度与E γ的关系。

若用实验方法测得半吸收厚度,则可根据(4)求得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μ值。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按图3检查测量装置,调整探测器位置,使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具有同一条中心线。

2.打开微机多道系统的电源,使微机进入多道分析器工作状态(UMS )。

3.选择合适的高压值及放大倍数,使在显示器上得到一个正确的60Co γ能谱。

4.测量不同吸收片厚度x 的60Co 的能谱,并从能谱上计算出所要的积分计数 x I 。

5.测量完毕,取出放射源,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本底计数 b I 。

6.把高压降至最低值,关断电源。

7.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γ吸收系数μ及半吸收厚度d ½
四、数据处理
上图得21.0048/cm g μ=则20.5ln 2
0.69g/cm x μ
==
上图得2
0.4321/cm g μ=则20.5ln 2
1.6/x g cm μ
=
=
上图得2
0.1419/cm g μ=则20.5ln 2
4.88/x g cm μ
=
=
五、思考题
1.本实验中计数来自于哪些作用过程, x I 应如何选取。

答:Ix 的选取首先是取100s 的计数率,多次取平均后再减去本底计数率得到。

2.实验布置中,为什么要把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的中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答:把放射源、准直孔、探测器的中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既可以使探测效率更高,更可以使屏蔽样品的吸收效率最高,验证结果更好。

3.在实验过程中如何估算半吸收厚度?
答:可以通过强度和厚度曲线,线性拟合出计算出材料的线性吸收系数μ值,再算出半吸收厚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