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王峰杰【摘要】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宏观经济能够自动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增长。

由于均衡增长率正好等于劳动增长率,在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产量将保持不变。

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储蓄率与降低人口增长率等,增加人均产量。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广化资本深化人均产量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设:第一,撇开政府与国际部门,为两部门经济。

第二,仅仅使用劳动与投入两种要素生产产品,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则总量生产函数为:Q=F(L,K)(1)其中,Q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

第三,各种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即随着劳动与资本投入的增加,它们的边际产量(、)递减。

第四,规模报酬不变,即:(2)令k表示资本—劳动比率,即k=KL,可得:Q=L•f(k),或QL=f(k)(3)这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

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不同,该生产函数中的资本—劳动比率(k)可以变动,因为人均产量(QL)就是人均资本量(k)的函数。

第五,每一时期的劳动(用L表示)按固定比率n增长,即:(4)第六,不存在资本折旧,则投资(用I表示)会增加资本存量,即:(5)第七,储蓄函数采取长期的形式,即S=s(Y)。

其中,S表示储蓄,s表示储蓄率,即s=SY,Y表示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等同于Q。

第八,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在两部门经济中,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就是投资等于储蓄,即:I=S(6)从上述假定条件,可以推导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9)式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基本方程。

该方程表示,从长期来看,储蓄必然等于投资。

一个社会由人均储蓄sf(k)转化而来的新资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nk)是为新增加的每个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量,称为“资本广化”;另一部分(dkdt)则用来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品,称为“资本深化”。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在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总产品扣除消费(C)以后,剩下的便是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存量,分成两部分,用于两种用途: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劳动力提供社会平均水平的资本,另一部分用于增加人均资本拥有量。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人均储蓄量等于“资本广化量”,“资本深化量”等于零,即: sf(k)=nk(10)在经济均衡增长时,收入、投资与资本均按劳动增长率或自然增长率n增长:(1)收入按n增长当经济均衡增长时,由于QL=f(k),故人均资本量(k)不变,人均产量(f(k))也不变。

但劳动力始终按固定比率n增长,为了保证人均产量不变,产量也必须按n 增长。

(2)资本按n增长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均资本量(k)不变,而劳动力始终按n增长,故资本也必须按n增长:(11)(3)投资也按n增长:(12)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体系能够自动保持均衡增长,因为利率机制能保证投资与储蓄相等,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当实际增长率小于合意增长率,实际资本、产量比率大于合意、资本产量比率,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降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增加投资,导致总需求增加,使产品的积压减少,引起实际资本、产量比率降低,最终使得实际资本、产量比率等于合意资本、产量比率,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

经济就会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诸多重要的借鉴意义。

1.建立良好的保护私有财产与鼓励竞争的政治法律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美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的这一经典定义,具体来说有有以下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就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三、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调整或变革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目前,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当务之急要搞好两点。

第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完善要素市场建设,使经济沿着充分就业轨迹均衡增长在新古典模型中,经济均衡增长具有稳定性。

当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sf(k)=nk)遭到破坏时,市场机制会迅速地作用,恢复该均衡条件: 如果社会储蓄率较高,储蓄量较多,大于“资本广化”(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储蓄量,资本供大于求,利率就会降低,厂商就会增加对资本的需求,人均资本量就会上升,“资本广化”量也相应上升,最终使人均储蓄量正好等于“资本广化”量。

即:(13)反过来,如果社会储蓄率较低,储蓄量较少,少于“资本广化”(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储蓄量,资本供不应求,利率就会上升,厂商就会减少对资本的需求量,人均资本量就会下降,“资本广化”量也相应降低,最终使人均储蓄量正好等于“资本广化”量。

即:(14)显然,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具有灵活性的利率机制,保证了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能够被自动满足,从而保证了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当前,我国的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利率不具有灵活性,不仅在微观上难以发挥有效配置稀缺资本的功能,而且在宏观方面,也不能调节人均资本拥有量,保证经济均衡增长。

为了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在产品商品化或市场化的同时,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在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或国原版页码:163,164原版全文(17)显然,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产出的劳动弹性与劳动增长率的积、产出的资本弹性与资本投入增长率的积这三者之和。

由于经济增长率、劳动增长率、资本投入增长率、产出的劳动弹性与资本弹性都可以根据经验数据直接测算或估算出来,技术进步率也可以间接地测算出来:技术进步率等于总产量增长率减去劳动投入增长率与资本投入增长率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以后剩余的部分,即(18)技术进步之所以能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在于技术进步会提高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使得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

如果技术水平不变,那么,随着资本、劳动与自然资源投入的增加,产出虽然也会增加,但由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不仅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日益减慢,而且人均产量会不断降低。

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显示,实际GDP的增长率总是超过各种投入的增长率,例如资本—产出比率随着经济增长而递减。

这表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若技术既定,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资本—产出比率应该上升。

当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高端产品的生产,处于落后境地。

另外,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少,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政府必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增加科研投入,减少对经济的管制,鼓励自由竞争与创新,以加快技术进步。

(2)提高储蓄率,增加资本积累,增加人均产量。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之一,就是人均资本量不断增加。

许多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15%作为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把增加资本积累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

西方各国经济增长的事实表明,储蓄多从而资本积累多的国家,经济增长率往往是比较高的,例如德国与日本等。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资本积累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这样,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行更加细致的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获得专业化利益;另一方面,专业化利益有时也体现在资本设备上。

另外,有些要素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装配线等,必须在生产规模达到足够大的程度时才能有效率地使用。

第二,资本积累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我国储蓄率虽然较高,但由于资本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由央行规定的利率偏低,不能有效发挥利率机制配置资本的功能,导致资本的投向常常失误,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延缓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更何况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使得国当前,我国人口总量过多,人口质量过低,人力资本投资过少,大大延缓了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均产量的增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必须在继续实施过去的计划生育国策的同时,增加教育、职业培训与卫生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与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纪律性,增强劳动者的体质,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参考文献:[1]郭建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解析——制度与经济增长研究的最新进展,J,(江苏社会科[2][美]斯蒂格利茨(中国新经济增长的制度模式中国新经济增长的制度模式,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3]王小锋,吴浩(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8,(2).( [4]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