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框压滤机维护检修规程版本

板框压滤机维护检修规程版本

板框压滤机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1本规程规定了板框压滤机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本规程适用于化工板框压滤机。

2.1编写修订依据JB/T503-64板框压滤机技术条件标准HG26180-91板框压滤机维护检修规程2 检修周期与内容2.1检修周期板框压滤机的检修周期见表1。

表1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状态监测结果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检修项目2.2.1小修项目2.2.1.1对已损坏的板框、把手等进行修理或更新。

2.2.1.2检查各连接螺栓的紧固状况。

2.2.1.3检查修理液压系统、滤机人口等处是否漏油,检查阀门、管件、压力表的完好情况。

2.2.1.4检查机械拉爪的动作情况,并加油。

2.2.1.5检查减速齿轮的磨损及工作情况。

2.2.1.6检查各部位轴承润滑情况。

2.2.1.7检查并调整各动作部位的连接件。

2.2.1.8检查清理驱动链轮与链条。

2.2.1.9清洗液压油箱及过滤网,更换润滑油。

2.2.1.10检查电器设备及防护装置的完好情况。

2.2.1.11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2.2.2大修项目2.2.2.1包括小修项目2.2.2.2解体检查过滤机活动头、滚轮等滑动部件。

2.2.2.3检查滤板移动器和驱动装置。

2.2.2.4检查清洗液压系统。

2.2.2.5检查更换液压软管。

2.2.2.6解体检查修理液压装置的活塞推杆。

2.2.2.7整修机架、底座及基础。

2.2.2.8检查大梁和滤板。

2.2.2.9检查修理滴液盘。

2.2.2.10解体检查修理压紧装置的压紧丝杠、丝杆螺母、导向架、止退螺母及止退架。

2.2.2.11整机防腐刷漆。

3检修与质量标准3.1拆卸前准备3.1.1掌握压滤机运行情况,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3.1.2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3.1.3将压滤机吹扫干净,切断液压泵电源、关闭压滤机进出料阀门,符合安全检修条件。

3.2拆卸与检查3.2.1拆卸压滤机活动头部分。

3.2.1.1检查活动头支撑滚轮轴承磨损。

3.2.1.2检查测量油缸、活塞、活塞杆及活塞密封圈的磨损。

3.2.1.3检查油缸密封。

3.2.2检查大梁和滤板3.2.2.1检查大梁和滤板的接触情况。

3.2.2.2测量大梁导轨的纵、横方向水平度、平行度和直线度。

3.2.2.3检查大梁的固定螺栓。

3.2.2.4检查滤板、滤框并测量其平面度。

3.2.2.5检查滤板支耳滑块。

3.2.2.6检查滤板丝网固定螺钉情况。

3.2.3拆卸液压系统3.2.3.1检查、清洗液压油泵,测量各部位间隙。

3.2.3.2检查、清洗组合阀、止回阀、泄压阀、电磁换向阀。

3.2.3.3检查、清洗、顶紧活塞油压缸。

3.2.3.4清洗过滤器及油箱。

3.2.3.5检查液压软管。

3.2.4拆卸滴液盘部分3.2.4.1检查、清洗手摇器。

3.2.4.2检查蜗轮、蜗杆的磨损。

3.2.4.3检查、清洗各部位轴承。

3.2.4.4检查滴液盘销轴、轴套、垫片、螺钉等磨损情况。

3.2.4.5检查滴液盘表面腐蚀、磨损、变形情况。

3.2.4.6检查滤板移动器和驱动装置3.2.5.1检查滤板移动器弹簧、拉爪、导向块的磨损。

3.2.5.2检查滤板移动器轴承、销轴磨损情况。

3.2.5.3检查驱动齿轮磨损情况,并测量各部间隙。

3.2.5.4检查、测量蜗轮、蜗杆啮合间隙。

3.2.5.5检查花键轴、六方轴磨损,测量直线度。

3.2.5.6检查驱动链条、链轮及轴承的磨损情况。

3.2.5.7检查六方轴与绕鼓的六方孔配合间隙。

3.2.5.8检查六方轴与减速齿轮轴的对中。

3.3 检修质量标准3.3.1板框3.3.1.1滤板、滤框表面需平整、光滑,不准有气孔、毛刺、裂纹及其他缺陷。

3.3.1.2滤板与滤框密封面接触良好,无明显缝隙,最大间隙为0.15mm,滤板平面度公差为0.10mm。

3.3.1.3滤板、压紧板和止推板的压紧表面粗糙度Ra0.8 (铸铁板框两面表面粗糙度Ra6.3)。

3.3.1.4铸铁板框允许变形范围为0.5-1.5mm。

3.3.1.5活动板活动小轮应转动灵活,磨损或腐蚀大于3mm时需更换。

3.3.2机架、基础3.3.2.1机架与底座严重腐蚀造成整机晃动、扭斜变形时,应予以校正或更换。

3.3.2.2整机安装水平度公差为1mm/m。

3.3.2.3用对角线法校正扭斜变形,使机架中心孔在整机中心线上,误差<2mm。

3.3.2.3基础和地脚螺栓严重腐蚀后应重新浇灌,并在四周做好防腐层。

3.3.3主梁3.3.3.1主梁腐蚀或磨损超过3mm时,需补强或调向使用,超过5mm时必须更换。

3.3.3.2主梁导轨纵向和横向水平度为0.2mm/m。

3.3.3.3两个主梁相对侧面的平行度在总长度上W2mm。

3.3.3.4两个主梁导轨在总长度上的直线度W3mm。

3.3.4机械传动压紧装置3.3.4.1丝杠直线度公差为2mm,螺纹工作部位不准有裂纹等缺陷。

3.3.4.2螺纹旋转灵活,当磨损或腐蚀导致松动过大时需更换。

3.3.4.3止退架腐蚀变形严重时应予以更换。

3.3.4.4丝杠中心线和压紧板中心线同轴度公差为“ 2mm。

3.3.5液压压紧装置3.3.5.1拆洗油缸,更换0型密封环。

3.3.5.2液压缸装配后,以1.25倍的工作压力进行试压,保持5min以上,压力不得下降,无任何泄漏现象。

3.3.5.3油缸内表面光滑,无沟痕和裂纹等缺陷。

其粗糙度Ra0.4。

活塞在油缸内活动自如。

油缸内径圆度和圆柱度公差要求见表2。

表 2 mm3.3.5.4活塞推杆无裂纹和沟痕等缺陷,杆的圆度和圆柱度公差要求见表3。

表面粗糙度Ra0.4。

3.3.5.5 活塞圆度和圆柱度公差见表41.1.1.6柱塞、缸的表面无划痕,其粗糙度Ra0.4,圆柱度公差值为0.005mm。

1.1.1.7柱塞泵的柱塞与缸的配合间隙为0.02-0.05mm。

1.1.1.8活塞杆的轴线和压紧板中心吻合,允许偏差W1.5mm。

3.3.6滴液盘系统3.3.6.1滴液盘表面无腐蚀、磨损现象,防腐漆完好。

3.3.6.2滴液盘表面不扭曲、变形。

3.3.6.3滴液盘关闭时接触面良好,无明显缝隙。

3.3.6.4蜗轮、蜗杆啮合顶间隙为0.2-0.3m(m为模数〉,侧隙见表5。

3.3.6.5 蜗轮、蜗杆的啮合接触面积见表6。

3.3.6.6 滚动轴承如有滚道剥落、裂纹,滚动体磨损、点蚀等缺陷,必须更换,轴承的游隙应 符合标准。

3.3.7 过桥传动齿轮3.3.7.1 圆柱齿轮齿面无点蚀、咬合、烧伤、断齿现象,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c=(0.2-0.3) m ,(m 为法向模数)齿侧间隙见表7。

表7 mm3.3.7.2 齿轮啮合接触面应均匀,接触面积见表8。

表83.3.7.3 齿轮节圆齿厚最大允许磨损值见表9。

表93.3.7.4矩形花键轴和花键套应配合良好,无堆边现象,滑动灵活,无卡涩,花键配合标准见 GB1144-87。

3.3.7.5六方轴直线度为0.3mm,六方轴与减速机齿轮轴同轴度为0.15mm。

3.3.7.6检查各滚子链条、链轮有无咬链、疲劳点蚀、疲劳裂纹等缺陷,链子的垂度为fW0.02A (A为中心距山山)。

3.3.7.7滑动轴承套与轴的配合间隙为(0.8%。

-0.12%od)(d为轴径)。

4试车与验收4.1试车前的准备4.1.1检查检修记录。

4.1.2单试电机合格,确认转向正确。

4.1.3各控制开关齐全好用。

4.1.4检查机械状态是否达到开机要求。

4.2试车4.2.1手动控制4.2.1.1打开、关闭滴液盘触及限位位置正确。

4.2.1.2滴液盘及手摇器工作正常。

4.2.1.3启动液压泵,检查活动头推动并顶紧滤板,油压符合要求,达到规定值后,液压泵自动停止,在单位时间内观察压降是否符合要求,活动头油缸各密封无泄漏。

4.2.1.4松开机架,检查活动头返回触及限位开关时,停止位置正确且液压泵自动停。

4.2.1.5启动滤板移动器,拉爪的动作应准确可靠,驱动链条松紧适度。

4.2.1.6悬挂部件的动作准确。

4.2.1.7测试各联锁情况正常。

4.2.1.8各工作状态指示与实际操作一致。

4.2.1.9滤布装机压紧后做强度和紧密性实验5-10min,要求压紧面间无连续漏水现象。

4.2.2自动控制4.2.2.1手动控制试车确认一切正常,可投入自动进料。

4.2.2.2自动控制的时间程序应准确4.2.2.3过滤过程中应无泄漏4.3验收4.3.1机满负荷连续8次过滤无泄漏,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或能满足生产需要。

4.3.2滤机达到完好标准过滤机达到完好标准。

4.3.3修记录齐全、准确,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

5维护与故障处理5.1日常维护5.1.1巡检,做好记录。

5.1.2检查润滑情况,及时做好润滑油(脂)的补充或更换工作。

5.1.3定时检查滤板压紧时的油压。

5.1.4定时检查各轴承温度。

5.1.5时检查驱动装置传动部件的啮合与润滑情况,机械爪工作情况。

5.1.6时检查各密封部位有无泄漏,各连接部件有无松动。

5.1.7时检查液压泵的运行情况。

5.1.8检查滤布有无破损和折叠现象,各条管路是否畅通。

5.1.9检查过滤器是否完好。

5.1.10定时检查滤板,活动头支撑轮转动是否正常。

5.1.11每班定期做好设备的清扫、保养、润滑。

5.1.12及时做好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缺陷、隐患、维修记录。

5.1.13定时检查压滤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5.2常见故障及处理(见表10)表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