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

《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

《细胞分化》的教学设计
福州十中丁树森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分化》是在细胞结构、功能、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展示现代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干细胞。

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核心内容,而细胞全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是对细胞分化进一步的拓展及延伸。

同时本节内容是学习必修二遗传、变异的基础,又是选修三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节知识是必要的。

2.学情分析
福州十中是一所普通校,学生学习能力一般。

高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的能力还不够。

由于学生尚未学习中心法则等基本知识,关于分化的本质原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白血病的治疗、克隆羊多利的产生等)。

同时,我校学生对新知识接受与认知程度不一,对知识归纳整合能力较弱,所以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将新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并有效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中,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体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教学难点: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科学实践中的应用,说出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及动植
物细胞全能性的不同点。

2.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白血病案例分析,提高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并能尝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绘画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过程,提高形成知识网络并运用多种方式表达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3)学生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有关干细胞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形成评估有关信息科学性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干细胞的资料搜集,养成关注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的授课形式案例教学为主,做好相关资料的查询和课件制作。

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提示作用,以讲解、讨论、结合直观资料进行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使学习材料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以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设计
教材P120页练习一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1、合理利用教材已有资料以及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问题探讨开始,了解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原因,依此案例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内的变化为主线,深入学习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实质及意义。

2、了解学生的抽象思维,充分利用PPT辅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对于细胞分化的实质,教材通过文字描述了红细胞和肌细胞不同原因,
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通过PPT展示基因选择性表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化繁为简。

3、抓住学生瞬间思维,真实有效的让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活动,从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造血干细胞变化过程绘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