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设计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设计美学与创意产品设计的关系一、引言中国的工业设计史从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萌芽,早期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制作石器用于生存使用,石器的制作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的标准化,人类对于设计的概念也由此萌发。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而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产品的性能与形状也随着发生系列的改变。
时代的变迁使产品设计的内涵更加多元化也具有更多的创意与含义。
二、创意产品设计与设计美学的概念创意(Creat):创意是神秘的。
古往今来,学者们对创意的认识不同,所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赖声川先生说:创意是看到新的可能,再将这些可能性结合成作品的过程。
创意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大到威武宏伟的高楼大厦,小到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一包纸巾、一根牙签、一把遮阳伞等。
创意让我们在使用产品时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产品(Product):产品是指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等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产品设计包围的世界,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使用的生活、工作用品无一不是产品在我们眼前的呈现。
设计(Design):从词源的角度考察,“设”意味着“创造”,“计”意味着“安排”。
因此设计的基本概念是:人为了实现意图的创造性活动。
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的目的性,二是活动的创造性。
设计从人类发展的伊始就已经开始了它前进的步伐,几千年的岁月斗转星移,朝代更替,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设计跟随着人们的思维改变而发生变化。
并更加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21世纪新时代新发展。
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亦或是设计界,都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诉求不同而作出了相应的改变以求生存与发展。
三、创意产品设计和设计美学于艺术生活中的应用创意产品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同时也是灵感与理论实际碰撞出的火花。
创意产品设计不但需要理论与实际的技术支持,还需要遵循艺术的规则以及艺术史发展潮流的走向,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
产品设计美学是将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去,创意产品设计中的美学重点关注的是人们对于美的需求与渴望,在满足产品基本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产品拥有美的形态更具有美的艺术感染力。
产品设计美学在现代创意产品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将产品设计带入了一个新高度,不再拘泥于使用性能,也刺激了无数的设计师们对于创意产品设计方面的灵感的迸发。
这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传统的产品设计的重点放在设计产品上,更多的关注的是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价格等。
现代的创意产品设计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一些无形的感受,也就是美学在设计中的存在方式。
但是,现代的创意产品设计中设计美学的应用还处于进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产品类型分布不平衡,多数创意产品集中在小型家居用品以及艺术品方面,而设计美学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虽然日趋增加,但由于种类繁杂且多是小型的产品,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
而设计美学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将随着创意产品生产数量的日趋增加而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由于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不同,以及对产品的使用性能与产品形态方面的要求不同。
導致设计美学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也不同。
产品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服务人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轻松与便利。
那么相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人群,设计美学在实际应用中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也具有自身特点,并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
人们的生活中,论有形的物质,平凡到衣食住行;无形的物质,细腻到水、空气还有宇宙洪荒。
每一样都离不开产品设计。
因为有创意产品设计,人们本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穿着时尚的衣服与朋友一起驾车郊游,看见美丽的景色用相机记录那一瞬间。
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使创意产品设计中设计美学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美的物质也更离不开对美的渴望。
审美意识一直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从细微末节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在,人们对于审美的关注度更是被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性能方面的要求,更要有满足消费者审美的产品外观以及赋予产品适当的无形中的美--文化与精神的内涵。
而在产品设计中对于产品性能、形态、无形的精神需求的追求中,都显示出现今消费者对美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并已经影响到了生活,而设计美学的规律亦存在其中。
四、设计美学与创意产品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创意产品设计在生活中与人们如影随形。
无论是视觉、听觉、触觉等。
凡是感官所能接触到的事物与设计均离不开关系。
而在设计中设计美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美学对于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美学着重研究的是现代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
一件优秀、出彩的产品,不仅要具备产品使用的性能而且要拥有符合消费者审美的外形及设计感、艺术感染力。
设计美学是超越功能实用主义的精神创造。
只有把设计美学很好的融入到创意产品设计中,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加优质的生活。
美与设计是不可分割,设计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会越来越突出。
人们会逐渐明白,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才是人们所追求的。
而设计美学与创意产品设计的完美结合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优质。
创意产品设计让生活更美好,而设计美学让创意产品设计更完美。
作者:马丽等第2篇:论设计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地铁的外观及内室设计一引言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美学分支学科,将设计美学的思想运用在地铁的外观及内室设计上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学对设计的界入旨在提供一种人文关怀和审美价值导向。
设计之美不同于单纯注重精神享受的艺术之美,也不同于未经雕饰的自然之美,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实现文化整合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器物文化、行为文化与观念文化的积极互动。
工业产生时代的唯一重要的变化是引入了无灵魂的机器,机器是冷漠古板的,脱离了“美”的地铁是冰冷的机器,乘坐起来就毫无舒适感而言。
但是如果在外观和内室设计的时候加入了美学和人性化的思维的概念结果就会完全相反,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地铁,达到人与物关系的和谐,功能与形式的和谐。
二何为美,何为设计之美何为美呢?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从哲学意义上说,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
美还有古典美和现代美之分,形式美与意境美之分,一个完美的地铁设计方案无疑是自然美和社会美,古典美和现代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结合,透过细节处散发出美的气息。
何为设计之美呢?应该明确这四个方面:第一、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第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第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第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
我们应该用艺术而理性的眼光理解设计之美。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果出去他们的外表,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具有一种和谐,紧张而强烈的美。
这是建立在理性和谐的基础之上。
因此,他们皆为机器,而设计所要做的就是使他们成为“激动人心的机器”。
从“美”的概念衍生出“设计之美”,前者是纯感性主观世界的思维,后者则不同,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社会与自然的集合,是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把机器的制造与人的需要和愿望充分地结合起来。
设计可以使地铁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工具,而是带有审美意味的生命体。
三地铁外观和内室设计的要素地铁的外观及内室是统一在一个系统中的,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
外观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车头的造型,由于地铁对速度的要求不高,所以车头的流线型趋势相对高铁较弱。
另外就是车体的设计,包括车门、车窗的分割,因为整个车体的长度较长,所以车门车窗的分割线条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要素。
内室的设计就要相对复杂一点,其中包括车壁、座椅、地板、扶杆、拉环和端门的设计。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是相当关键的,如果把地铁比作一个生物,那这些要素就是生物的细胞,缺一不可,相互融合构成整体。
那么最关键的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设计之美”的概念,这始终都是关键点和难点所在。
设计的最初是把脑中所构思的设想表达在纸上或者其他工具上,美的考虑应该产生在这一步之前,并在随后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就好比在银河系中行星始终有规律的围绕着恒星转动,真正的美始终闪耀着理性之光。
日用产品、机器、工具和桥梁等技术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使用目的,另一方面又给人们带来快感。
要使这两方面达到和谐,就必须实现产品形态的精神化。
技术产品唤起审美感受的原因正是在于这种两重性,即“精神向物质形态的渗透”。
光有理性的思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审美的维度。
在艺术形式中,包含着三种不同的构成因索:其一是尺寸和比例的形式因索,它们具有自观的感染力;其一是情感和理智的表现因索,它们可以与形式因素结合在一起;其三是自觉的或下意识性质的因素。
设计师的职责是使和谐比例法则适应于产品的功能形式,他就是一个抽象艺术家。
最高一级的抽象艺术不是理性的,它依赖于对形式的主观理解。
中国的地铁应该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应该恰到好处的融合民族感和时代感,既展示世界设计发展的轨迹,又要延续民族的文脉,在矛盾与冲突中寻求平衡。
要把文化要素溶解在设计中,而不是表面浮夸的运用一些图样装饰,要强调的是装饰和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设计是深层次的改变,装饰是表面的修饰。
这里日本的新干线设计是一个很好的美与设计集合的例子,下面我们将做详细分析。
四合二为一,浑然天成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九州新干线(如下图1、图2)是一条由日本九州旅客铁道(JR 九州)所经营,连结九州第一大城福冈与境内各大都会区的高速铁路(新干线)系统。
其设计富有神韵,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室都相当出色,可以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来形容。
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实用艺术无限扩展其范围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美学渗透到技术,艺术家深入到生产中去的结果。
由此可见,设计是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诸多文化层面的综合审美形式,这条新干线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从广义上看,地铁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民族的一扇移动文化之窗,人们通过乘坐当地的地铁,不用下车观光就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当地的民俗特色,能把一个地域的文化巧妙的浓缩在一个地铁空间内,就是一个好的设计,本文将从“色”“形”“体”三个要素分析。
九州新干线外观及内室在“色”的运用上比较贴近于自然和谐,车体运用了简洁的白色,而在内饰的用色上使用了暖色调使人感觉温馨舒适,但又不是纯粹的单一色调,在二等车厢的座椅颜色运用上就是个强烈的对比色,冷暖相间又不打破以暖色为主的基调,丰富而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