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陈家祠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那你知道陈家祠的历史传说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陈家祠的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陈家祠的历史传说
陈家祠在榕城城东,即现在的榕城东南小学,清末民初建造。

俗话说,好事多磨,相传建这座祠堂时,就“磨”出了一段奇事。

原先,揭阳陈氏没有一处聚会议事的场所。

至清末,有些人建议,在县治榕城择一吉地,建一座全县陈姓共有的“陈家祠”。

立即,全县陈姓各派族长表示支持,并组成理事会。

当时,榕城城隍庙前有片地,陈氏建祠理事会经过选择,确定为祠址,并呈报县太爷批准,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

可是,在祠址的范围内,有一户人家,是一个寡妇,她死活不肯出卖自己的祖屋。

她说,她丈夫临终时再三交代,此屋为祖业,千万不能变卖。

陈氏建祠理事会人员向她表示,愿意以加倍价钱向她买屋。

然而,尽管理事会的人费尽唇舌,她就是不卖。

弄得诸位理事束手无策。

后来。

渔湖都有个理事出主意,说是溪南顶乡有一秀才,聪明绝顶,遇事每有奇谋怪策。

我们何不请他到来出谋献策,诸位理事立即同意。

顶乡秀才,三十几岁年纪,能言善辩,诙谐滑稽。

当他知道陈家祠征地被阻,立即答应出面帮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秀才穿着整齐衣服,文雅潇洒,按理事会告诉他的地点,走到那个寡妇屋前,这位女人正埋头织麻,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一个秀才模样的人在门口小便,她又气又羞,破口大骂,这秀才见寡妇骂他,怒气冲冲地说:“你这妇人,无故辱骂斯文,是何道理?!”那妇人说:“你好好面壳,无好肚腹,光天化日之下在女人面前撒尿,不知羞耻。

”她越说越生气,与秀才扭打起来,一把撕破秀才的衣衫。

秀才怒气冲冲地说:“你这泼妇,无法无天,岂知我是知县门生,学里生员,怎容你无端
谩骂?我要到县衙告你。

”说着,秀才就大步向县衙走去。

县太爷听完秀才的诉说后,也甚生气,说:“我的生员怎能让人谩骂呢!”说罢,立即命衙役去拘捕这个“不讲理”的寡妇。

寡妇来到公堂之上,痛哭连声,请大老爷为其作主。

太爷大怒说:“你无缘无故屏骂我的门生,撕裂他的长衫,藐视本太爷,你岂知罪?现在本县要没收你的住房,限你十天内迁往别处。

不然就要加倍处罚,入狱坐牢!”寡妇见诉说无效,哭哭啼啼走出县衙。

回到家,见一个绅士模样的人站在门前,他见妇人愁容满面,凄哀抽泣,便上前安慰说:“听说县太爷要没收你这祖屋,我们也愤愤不平,你又孤寡一人,实在可怜,我们是行善积德之人,大家凑了些银两,帮你到别的地方去建屋吧!”说着,他把银两递给这妇人,转身走了。

寡妇受此钱财深为感动,忙追出去问个究竟,可她走出门外一望,哪有刚才这个人的影子?她只好回家收拾东西,准备明天搬家。

原来这个绅士模样的人,正是陈氏建祠理事会派来的。

理事会众人,见这寡妇孤苦伶仃,本不该出此下策,但也没有别的办法。

征地工作完成,立即择日动土开工。

不久,陈家祠建成了。

揭阳陈氏宗亲都喜气洋洋地准备举行建祠落成兼进龛仪式,先祖神龛和各派祖宗神牌已安置于龛内,只等吉日祭拜。

谁知县太爷一纸传票,把理事会会长传到县衙。

会长来到公堂,县太爷拿出一张状纸。

说:“你们建祠,门口的两只石狮雕刻,违反规例,有藐视别姓宗族之嫌。

”会长听后不解,回禀太爷说:“我们石狮雕刻符合陈氏祖上的官职,有什么不妥呢?”太爷说:“好,既然如此,现在即到你们祠堂去勘视,如果你所说属实,本县即准予你们如期举办庆典仪式。


原来陈家祠门口的两只石狮,刻有雄性生殖器。

按当时律例,族人如果有先祖或当朝官至宰相的,才允许刻此狮。

再说县太爷带着衙役,由陈氏会长带路,不一会来到崭新的陈家祠,大家看那两只狮雄踞于大门之前两旁,腹下后两腿间的雄生殖器赫然挺拔,迎着来客。

县太爷看后,心里想:无怪别姓的人有意见,我看后心理也很不舒服。

县太爷来到龛前,叫衙役揭开红布、打开龛门,然后上前一一查看。

会长和理事们心理有数,只听会长说“县尊大人,龛里确实没有我祖
宰相的神牌,而我陈氏祖上确实有人担任宰相的,请太爷明鉴!” 太爷转过身来说:“龛里真的没有宰相神牌,如你们说,限三天把宰相家神牌请来,现在本县要封你们家祠的大门,三天后再来查看!”
理事们一番计议,立即派人快马到福建莆田去请陈俊卿公的家神牌来坐镇。

往莆田的人,骑着骏马,日夜兼程。

第二天傍晚顺利返回揭阳。

请来了宫任南宋右相的陈俊卿公神牌。

可家祠门被封,怎么办呢?众族人找来工具,打通后壁墙,这才把陈俊卿公的家神牌放到龛里面最高一层,第三天,县太爷来到陈家祠,叫人把封条揭了,开门进去。

陈氏理事们跟在县太爷后面,来到龛前。

衙役打开龛门,最上面神牌是“宋观文殿大学士拜少保申国公、少师丞相魏国公太师陈公俊卿”神牌赫然在目。

太爷见了也无话可说。

陈家祠简介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

陈家祠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着名的旅游景点。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二十年(1894)落成,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

陈家祠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布局严整,装饰精巧,富丽堂皇,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作为捐资的回报,这些陈氏宗族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到陈氏书院的神龛内供奉。

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着名的旅游景点。

陈氏书院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

100多年来,历尽劫难。

其中最大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那时陈家祠曾遭受驻兵扎营的破坏。

1940年-1941年曾进驻了一个日伪特务连。

他们对陈家祠肆意破坏、盗窃变卖、长久不修等种种摧残:把神龛四周极为精美的木雕人物、动物、植物最精彩的部分砍掉,使这些木雕故事断头缺尾,面目全非。

造成整座建筑物瓦崩地裂,门破墙危。

更有一次,日寇飞机空袭,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后座神龛上,谁料这颗罪恶炸弹却居然没有爆炸,而使陈家祠幸免于难。

第二次是在1966年7、8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

肩负着“彻底砸烂旧世界”使命的红卫兵,杀气腾腾地“兵困陈氏书院”,他们贴出大标语,声言要对这一“封资修藏污纳垢之处”,“砸到片瓦无存”!幸好该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此险境中挺身而出,找着这队红卫兵的“司令”,痛说它的可宝贵、可珍视的大道理,以至声泪俱下。

按照古语所说:“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况且又是“文革”这一非常时期,但不知为何,这位并非“秀才”的工作人员,却居然能在鼎镬当前的险境中,讲清了道理,而那位“司令”呢,也居然幡然觉悟,下令“退兵”,而且宣布将陈氏书院划入自己这个组织的“势力范围”,不准其他派别、组织染指。

后来,有一队红卫兵也来此“破四旧”,两队红卫兵立刻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当时真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情势十分紧张。

但结果,“好彩”又出现了,两队红卫兵“司令”竟然天良未泯,辩论的结果,毕竟最终真理战胜愚昧。

大家达到了共识:陈氏书院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国家艺术宝库,不能砸烂,但后座神龛置放的神主牌,就是“四旧”。

结果5000多个陈氏列宗列祖的神主牌,除两个被偷偷拾获保存下来外,其余全部付之一炬。

陈氏书院因此能在“文革”十年间“苟安一隅”,未遭摧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