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消灭1.原始农业(1)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特点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的国家。
②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③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2.商周农业(1)工具:消灭____________,但使用少,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重要工具。
(2)技术: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品种:有粟、稻、黍、稷、________、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4)地位:独立进展,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学问点拨]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进展而来的。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渐渐向周边进展起来的。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人们开头使用铁农具和__________并将其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消灭________。
(3)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______________。
(4)隋唐:江东地区消灭____________,安装了犁评,可调整犁耕的深浅。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____________。
(2)西汉:赵过推行____________。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____________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接受________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____________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____________制。
5.浇灌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汉朝的__________、白渠和龙首渠等。
(2)浇灌工具:曹魏时改制________;唐朝创制筒车;宋朝消灭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消灭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大事不是牛耕的消灭,而是曲辕犁的创造,由于曲辕犁可以调整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条件(1)商周时期,土地归______________全部,集体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2)铁农具的消灭和____________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产生。
3.特点(1)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
(2)生产主要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
(3)拥有肯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自给自足。
4.评价(1)地位:属于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进步性:小农经济下的农夫,拥有肯定生产资料,具有生产乐观性;农夫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______________作出贡献。
(3)局限性: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和徭役,加上自然灾难,使小农经济格外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夫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格外艰苦。
主题一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1.如何生疏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1)这是原始人类制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乐观手段,促进了农业的进展。
(2)从长远来看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
2.精耕细作(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到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化进展期。
(3)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进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转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3.牛耕的消灭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牛耕消灭之前,人类的耕作过程中,无论是刀耕火种,还是石器锄耕,都是以人力作为农用动力,而牛耕的消灭,标志着人类开头使用畜力。
因此,它的消灭是农用动力的一次质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化的过程(1)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创造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3)商周时期,消灭了青铜农具。
(4)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消灭犁壁。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消灭曲辕犁,还安装了犁评。
(5)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材料一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种。
——《广东新语》(1)材料体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材料二(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进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右图描绘了汉代农夫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反映出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我国传统农业是如何实现精耕细作的?用表格法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类别 概况 农业耕作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消灭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西汉创造播种工具耧车;西汉赵过创造耦犁;隋唐消灭的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的成熟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农业浇灌技术曹魏时马钧创造依靠人力的浇灌工具——翻车;唐朝消灭筒车;宋朝消灭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创造风力水车主题二 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1.图解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由右图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小农经济与封建国家的关系(1)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夫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担当者,是国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证,所以小农的稳定就是国家的稳定,小农的兴盛就是国家的兴盛。
(2)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富强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历代封建王朝统治前期或明君都留意爱护小农经济,爱护农业生产,以维护封建统治。
3.小农经济能长期存在并得到不断进展的缘由(1)铁犁牛耕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进展。
(2)在小农经济下,农夫不同程度地拥有肯定数量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乐观性。
(3)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夫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进展。
(4)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重农政策。
4.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
(2)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3)精耕细作是农业技术的主流,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4)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5)独立进展,自成体系,领先世界。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宽敞农夫“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气也并不多。
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打算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逆境》(2)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夫“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结合所学学问,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巧思妙记小农经济,春秋产生;男耕女织,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辛勤劳作。
自给自足,牵强生存;狭小规模,脆弱保守;赋税来源,负担沉重;安土重迁,小富即安。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格外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消灭C.北魏均田制推动了农夫垦荒D.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消灭3.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
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
”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由此可见()A.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进步B.农业生产留意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开头形成D.农夫社会地位低下4.《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A.合作经营B.集体劳作C.重农抑商D.自给自足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里所反映的经济形式是() A.刀耕火种B.集体协作C.小农经济D.庄园经济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消灭的缘由是什么?(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活方式有何特点?(3)依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活方式下生产者的境况。
提示:完成作业第1课答案精析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预习导学一、1.(2)①水稻和粟③刀耕火种2.(1)青铜农具(3)麦(4)自成体系二、1.(1)牛耕(2)犁壁(3)珠江流域(4)曲辕犁2.铁犁牛耕3.(1)垄作法(2)代田法(3)耕耙耱耕耙4.(1)一年一熟(2)一年三熟5.(1)都江堰漕渠(2)翻车风力水车三、1.(1)国家(2)牛耕3.(1)一家一户(2)交纳赋税4.(1)自然经济(2)精耕细作(3)脆弱课堂讲义主题一(1)方式:刀耕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