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氏家谱续修方案

孙氏家谱续修方案

孙氏家谱续修方案孙氏家谱续修方案(2017-10-30)家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重要的国情资料。

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

家谱是族人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民俗、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有重要价值。

孙氏族谱自年续修后,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续修。

为使这次续修族谱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续修宗旨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收族,弘扬祖德,再创辉煌”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观论述族情,做到继承与创新结合,开阔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新的孙氏族谱成为一部家族史和教科书,用以感染、影响、教育今人与后人,从中了解、认识同姓同宗,手足相连,血脉相通,进一步做到爱家、爱族、爱国,从而形成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续修原则全族参与,深入挖掘,细心操作,力出精品。

1.承前启后,新老衔接;2.力求全面,不漏不错;3.立足本地,连接县外;4.男女平等,一视同仁;5.规范编纂,与时俱进。

这次续修族谱,既有传统模式,更要有现代气息,形式多元,内容丰富,不但要印刷谱本,且要建电子档案。

三、续修任务和目的1.任务:通过对孙氏族人的登记采访和素材收集,在老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印制新谱。

2.目的:通过续修族谱使孙氏族人“不忘祖德,不舍亲谊”,弘扬炎黄文化,凝聚族人力量,做到“克勤克俭,耕读传家”;通过续修孙氏族谱,理顺孙氏家族各门支的顺序,团结孙姓族人,以诚信为本,繁荣孙氏家族,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

四、续谱的内容孙氏族谱续修内容包括:序,原谱序、原谱辈分、世系谱表、大事记、历史及当代人物传记、捐款名录、后记等内容,集知识性、科学性、文化性、史料性、实用性、收藏性于一体。

五、方法步骤本次续修共分为前期准备,中期登记收集,后期资料汇总、整理、编纂、制谱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搜集老谱。

2.成立领导机构。

先成立筹备机构,在此基础上成立“孙氏族谱编纂委员会”。

3.设立工作机构。

根据这次续修实际情况,设立秘书处、编辑委员会、普查组、财务监审组等,按岗设责,人员交叉兼职。

4.建章立制。

界定职责范围,建立规章制度。

5.材料准备。

设计表、图,印刷有关材料。

6.宣传动员。

发出通知,召开会议,开展业务培训。

7.筹集资金。

(二)登记阶段1.信息登记:普查组安排各工作站上门登记,要求做到不漏不错,即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普查组三大任务:一是登记采访。

二是搜集资料。

2.指导督查:筹建委员会每半月一次检查,一是了解各工作小组业务开展情况,二是现场查阅、现场指导,保持沟通。

3.外调工作:对于一些迁移居住在县外的孙氏族人一是信函联系;二是电话联系;三是网络联系;四是外调联络。

对居住地在外的孙氏族人,人口较多交通方便的地方派出外调小组到居住地调查采集信息,外调小组由筹建委员会统一派出。

4.资料汇总,对所采集的信息,验收合格后交编委会,由专人分支开始汇总整理;对老谱部分内容校对、加注标点,繁体改简体,酝酿新谱框架,登记、收集工作。

(三)编修阶段1.资料整理。

确定新谱框架,成立编纂班子,适时抽调专人,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集中精力,搞好编修。

2.集中编修。

能否出精品,关键在编修,要全力以赴,集中人力、物力、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编修顺利进行。

3.审核校对。

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不出差错。

4.定稿刊印。

这次新谱在传承基础上要有创新,印刷质量要高,设计要新颖,使其真正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精品。

5.新谱发行。

举行发谱仪式,做到既庄严隆重又不铺张浪费,参照孙氏族谱过去收藏保管办法,借鉴其它姓氏做法:一是免费发放一套公谱收藏供族人查阅;二是订购新谱收藏。

六、时间安排整个编修工作总体计划安排为2年,时间服从任务、服从质量。

要求各工作机构以大局为重,抓紧抓实,保质保量,统一行动,不拖后腿。

续谱时间安排:(一)2018年1月:筹备、成立理事会,印发通知,物色确定办公地址,抽调人员,制定理事会章程,工作计划。

2月至3底:编写印制材料、培训普查员,开展县内外募集,展开县内外普查工作。

3至12月:⑴县内外信息普查基本结束;⑵室内收集汇总工作开始;⑶对老谱进行打印、校对、标注,新谱框架确定;⑷整理历史及当代孙氏名人、人物传记、人物简介。

(二)2019年1月至10月份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汇总、整理、编纂、审核、校对。

12月份争取刊印。

要求抓紧时间,保证质量,精心编修,力出精品,力争在2020年底新谱印刷发行。

七、建章立制族谱编纂委员会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各工作机构等方面的工作职责,明确界定职责范围。

族谱编纂委员会所有成员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分工制定出具体工作计划,要加强调度,开展督查,上下联动,保持一致。

工作中各负其责,不推诿扯皮,这次续修族谱是孙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参加续修族谱人员要精诚团结,竭尽全力参与编修,这样才能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无愧于子孙后代,向全体孙氏族人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领导机构建议组成人员如下(需要征求意见)(建议名单如在修谱中不作为的在成谱时取消,没有在建议名单中而在修谱中有贡献的在成谱时加入) 。

组长:孙传泽常务副组长:孙传斌副组长:孙传宝孙传兴孙谋国(小双)成员:孙传玉孙传斯孙传霖孙传礼孙金满孙金勇李红(小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办公室主任,孙传斌、孙传宝兼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修谱业务工作。

具体职责分工:孙传泽主持修谱全面工作。

负责修谱日常工作,具体做好修谱调度、编辑、审核、成书等工作。

陈先玉、马荔、孙金红负责财务、会务、后勤等工作。

孙传玉、孙传霖负责宣传发动、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孙传斯、孙金满负责外调工作。

工作机构。

设立秘书组、编辑组、普查组、财务组。

(1)普查组孙传玉组长:负责各支系宣传发动、资金筹集、资料普查、初审核查等工作。

(2)秘书组组长:孙金涛孙亢负责新增资料整理、归类、录入等工作。

(3)编辑组组长:负责老谱与新谱的承上启下,编辑整理,审核把关等工作。

(4)财务组组长:马青荔负责管理修谱启动资金和谱书征订资金管理。

目录一、长辈名人题辞二、彩色照片三、序言(序言一、序言二)四、凡例五、大事记六、家谱的起源七、中国姓氏的来源八、孙氏的起源及历代名人录九、本族的起源及迁徙考十、孙氏家谱图表十一、五服图十二、字辈表十三、孙氏宗祠四言通用联十四、族规家训十五、我的家乡十六、外传十七、内传十八、家族重大节日录1、民俗节日2、结婚3、添丁4、葬礼十九、杂记二十、艺文录二十一、传家宝二十二、坟茔图二十三、族人访谈录二十四、孙氏家谱筹委会名录二十五、孙氏家谱编纂委员会名录二十六、孙氏家谱捐款一览表二十七、余庆录二十八、附录二十九、编后记凡例一、本书是孙氏家族全面的发展史,内容涵盖到每一个人和事,是鲁西北地区典型的家谱代表作。

二、修谱的宗旨和作用: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三、编纂原则:以纪实性为主,文学性为辅、以当今为主,古代为辅、男女平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达到资料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四、时间断限:原则以家族高祖迁入陈大亮村开始为上限,部分内容可上溯到迁出地,下限到2009年春节。

五、写作方式:以时间为纵线叙事,以人物传记为横线,一点带面。

家谱以及家谱的内容一、什么是家谱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

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

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

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谱牒源于何时?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

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

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

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

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

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

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

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

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

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

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

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