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氏族谱第一部

唐氏族谱第一部

唐氏族谱目录第一部唐氏族谱续修语(七律)唐氏族规唐氏字辈前言续谱凡例唐姓的起源唐姓、郡氏:晋昌郡、翼城郡唐氏总源图抄源本流记附(一)唐氏谱序附(二)唐氏谱序附(三)渠阳唐氏谱序附(四)唐氏谱序附(五)渠阳唐氏合建家庙序附(六)唐氏谱序附(七)唐氏谱序附(八)重修唐氏谱序附(九)重修唐氏谱再序附(十)唐氏谱序唐氏谱续修序言杨家沟唐氏第二次续修宗谱序杨家沟《唐氏族谱》二OO七年续修族谱序重修唐氏谱序唐氏祠堂对联并附神座对联牌坊对联并附赞凡例十则唐谱宗政第二部鉴修宗支图及唐氏唐氏介祖启序世系图(今放生北门村支脉)徙川先祖唐光富发派徙川先祖唐光伯发派光伯祖长房仲遐房系光伯祖二房仲遴房系徙川祖公唐光琏发派南冲寺学堂湾唐氏徙川前启序世系图自楚来川东到南冲寺分支发派衍庆图光武发派图光舜发派图按语(一)两汉时期于史记载的唐氏著名人物(二)三国时见于史册的唐氏著名人物(三)南北朝时期的唐姓名人(四)唐朝时期的唐氏大家族(五)两宋时期唐氏名人(六)明朝时期唐氏名人,明清以来唐氏的分布与唐姓名人(七)唐氏宗族名人及名卿纪略,宗族内名卿,唐氏三祖衍图(八)共和国时期我族部分族人简介第三部世系蕃衍及厝所一、唐氏世祖蕃衍及陵寝(入川前)二、来乐至杨家沟光富祖蕃衍及陵寝三、居杨家沟下节唐光伯世系蕃衍及陵寝四、唐光琏祖来乐至杨家沟北门坳世系蕃衍及陵寝五、居南冲寺学堂湾唐光武唐光舜二祖世系蕃衍及陵寝第四部唐氏谱家箴家训编修按语报本篇治家篇事亲篇为学篇性命关系论志意心身四大境界仕官类学问类冠公六悔铭惜字惜谷要言十好语葬祭类念庵诗云蒙童入学规矩吟十穷语家箴事亲友爱夫妇训后女戒行善悔过祖孙称呼辈次五服血缘亲戚图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文件为小沟人形坟地起诉序放生关圣武夫子肚脏文书唐氏谱第二次续修捐助人名单干支次序表裔孙续记表第一部七律唐氏谱续修语五百余年但录媵从今付梓庆新乘创垂后裔宗功远,伸引前徽祖武绳。

阖族详书无缺陷,开卷阅览有明徵。

还期继述频相衍,累世勤勉序宗亲。

唐氏族规要热爱祖国守法纪,不能丧德辱国忘根本。

要廉洁清白秉公正,不能同流合污害人民。

要孝敬父母尊长辈,不能作逆不孝丧人伦。

要敬祖爱族守宗信,不能弃族妄为丢族魂。

要兄弟团结妯娌和,不能同室操戈手足分。

要教子有方惟耕读,不能娇生惯养误终身。

要勤俭持家爱劳动,不能懒馋贪占邪气生。

要夫妻偕老共甘苦,不能嫖娼盗赌坏家声。

要睦邻互助友异姓,不能仗势凌人怨恨存。

要文明礼貌讲科学,不能迷信邪教腐灵魂。

附:唐氏家规十二条忠君上,孝父母,宜兄弟,敬长上,肃内政,正嫁娶,保宗族,睦乡邻,尚勤俭,笃教训,戒兴颂,敬谱牒唐氏字辈咨文思朝光,仲承守仕仁,大德维先政,通才自永昌。

邦家定必胜,治世之贤良,道远荣开国,恩流福寿长。

韬略振纲纪,辅佐显名扬。

注:1、前三十个字入川后所拟定。

2、次十字为光绪25年续修所拟定。

3、后十字为2006年修谱所拟定。

前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姓氏百家的多民族国家。

唐氏在百家姓中记载,就有八百六十余万人,居全国二十六位,分布在神州大地,且历史悠久,光彩照人。

《唐氏宗谱》全面系统介载了唐氏门宗的来龙去脉,又详尽地叙述了唐氏一脉,现分居在乐至县城,放生乡,新乐乡以及成都市等地族人的情况,是供大家查询的一篇好资料。

此次《唐氏宗谱》的续修是由唐维第,唐维新,唐维理,唐大池,唐政福等十四位族人,不辞辛苦,精心组织,细致调查,并得到全体族人,尽心回忆和支持,经过普查、编写、印刷三个阶段,鉴别碑记,甄别生庚簿和忆子等办法,历时三年,终于完成修谱事宜。

我们修谱的目的,把原在放生乡北门坳杨家沟唐氏宗祠,参加清明节祭祖的唐门后裔作系统的入谱登记,便于族人男女老幼互相联系互相交往,保持先祖血肉亲情,在建设文明小康的乐至家乡事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幸福美好的明天。

介祖33世孙唐维第书公元二○○六年四月二日续谱凡例今续《唐氏族谱》是紧承光绪二十四年仕任公续撰的《唐氏家谱》为手抄旧谱。

一百零六年后重修为谱源。

光绪谱所载开基始祖,光富、光伯、光琏、光武、光舜各为派宗,顺次排列,直录到“仕”“仁”字辈。

这次续修对光绪谱并未原样照抄,改变了排列形式,内容有所增减。

1、续修新谱变繁体字直书为简体字横排,包括人名在内的古体字,异体字都按汉字规范化处理。

2、光绪谱录用谱序,都系明清时代的古文言文。

为便于阅读,用标点符号断句,按文意分段。

对人物、地名、历史事件加以简要注明。

3、新续《唐氏族谱》续接以“仁”字辈,“大”字辈为承接点,用直线呈放射状连接。

顺先后长幼依次排列代代延续的世系表,自左至右按辈份录记。

尽管现代人多起单名,在名字中贯以字派,以明所属辈份。

4、旧族谱记男不记女,与现代繁衍情况有悖。

新续谱对有男有女多记男,对无男有女就记女。

招赘婿者统而记之。

嗣是女者注以“女”字,无嗣者注以“无后”或“止”字。

5、对入川祖公都贯以定居地名,以示迁散流落异地的后裔回来认亲归宗。

对移居外地的子孙也注以地名。

6、光绪谱录列来乐至定居的祖公,分属杨家沟和南冲寺学堂湾五大房支系。

百多年来,而熟知先辈渊源的已作了古人,故现今新谱中仍有少部分后裔失去了连接,说不出祖辈渊源,道不出先祖妣的名讳姓氏的子孙,可按五大支系定居地名找到自己的根蒂。

7、《唐氏族谱》为传家宝书,希持谱者精心爱护,妥善珍藏,外出或辞世,传给忠厚诚实可靠的后人掌管。

谱后的裔孙续记表,请按表中内容一代一代地承记下去,为本族未来修谱留下史料。

8、光绪谱与另两本传继的手抄旧谱及(八队先美收藏手记传本与杨家沟下节唐政明家传残谱及南冲寺光武祖七代孙唐德联传谱抄本),都以唐介祖为我唐氏远宗鼻祖,新修《唐氏族谱》仅立与我祠直接五大派宗。

余者,杨家沟其他唐氏派系在本谱中未录,如狮子坪大湾,太平桥湾,童家今古观沟唐氏支系在旧谱中列有世系图。

另外居安岳鸳鸯铺,仙鹤梅家湾及放生宝鼎山沟烂河堰与我祠宗支同属仲梁(16世)祖发派的支系。

都未录入新谱,如有意者请与非派联属,并探讨。

公元二00六年七月唐氏祠堂对联并附神座对联神德贻休远馨香介福多明禋齐日月继世等乾坤高曾祖考千年远,祫祀蒸尝四秀新,四望山河呈俎豆,千年楹桷壮犹勋。

祖宗匪遥喘息呼吸依然合体之思,天下虽大饮食起居犹是一家之象。

雍雍肃肃须知后辈森严,赫赫洋洋试看先容不远。

贻谋远大家传礼乐诗书,世泽悠长派衍东西南北。

从此间出须令子孝孙贤,久这里来无忘祖功宗德。

振起精神作事勤耕苦读创垂永裕于儿孙,立定脚跟为人致孝尽忠诚敬方通于祖考。

垂创有业贻尔后人者,礼之严,乐之和,诗之正,书之典,奕世相传承祖德;继述无方对我前烈者,春而禴,夏而禘,秋而尝,冬而蒸,四时奋举报宗功;牌坊对联并附赞一派荣向誇学海左汇右注于今世泽衍三江;群峰直烈势凌云,后骤前驰自昔家声传五马。

水有源来木有根,名宗续处亦相因。

迢迢鼻祖支分后,蛰蛰云仍衍蔓真。

谱谍始篇昭世系,簪缨复继耀亲疏。

世间多少纷纷者,得仍贤侯有几人。

武定府同知张免西甄阀阅最宗,南宋移来向会同。

昭穆分明敦礼素,孙支蕃衍尚儒风。

传家旧业荷殷盛,接武青云显融通。

嗣续愿言培厚德,绵绵瓜瓞庆无穷。

顺州府知州石赋木由根来水由源,紧被流芳自广川。

赫赫簪缨家世显,章章谱谍子孙贤。

亲疏有序浑无紊,昭穆相承总秩然。

瓜瓞绵绵传奕叶,最堪振后更光明。

靖州推官胡经曲唐氏门高积庆深,咸知尊祖敬宗心。

一从澧州推名宦,赫赫声名冠古今。

浪穷训导陈一松群侯为鼻祖,奕叶继闻人。

衍庆千秋泽,恩同百世春。

衣冠远更美,瓜瓞晚犹新。

孝敬敦天叙,彝风似石淳。

弥勒知州汪道昆题赠匾式文看石鼓:知县朱荣经赠匾式玉堂先声:知县正堂王宾题赠金门首选,永祀蒸尝:知县正堂唐莹题赠二匾名扬金阙:知县王国仕题赠品端金玉,成均佳选:分县右堂题赠二匾绍绪叔虞,名阀醇儒:儒学正堂赠玉苟高封:左营马彪题赠瀛州雅望:知县朱荣经又赠品重坤帏:宗侄唐莹题赠孺人德寿星辉:宗侄唐莹赠唐氏的起源唐氏的最早来源于伊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名放勋。

据《通志。

氏志略》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个儿子,其中陈峰氏女庆都生子,名叫放勋,相传就是帝尧。

帝尧初封唐侯,建都于平阳。

其地在今山西翼城西,立国为唐,史称陶唐氏或唐尧。

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

舜帝时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

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有部分仍留故地。

商朝时改号豕伟氏。

周朝时又改为唐公。

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

又把其地封给了他弟弟叔虞,并把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西安东),降其爵位为伯。

这支唐姓人称为唐杜氏。

故古称晋地唐氏。

至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今河南方城县)的刘累的后裔封为唐侯,让其负责尧帝的祭祀。

其后代子孙世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

这支唐姓与晋地唐氏同一祖先。

唐姓另一来源于姬姓,就是西周初年,周成王灭掉唐国后,把唐公的地转给了他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虞。

唐叔虞之子夔父的后代又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因地近于楚国,其势力微弱,归于楚之属邑。

其子孙遂以国为姓。

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姓氏。

除以上两支唐姓来源外,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唐姓。

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邦国中的白狼部落有唐姓的人。

据《三国志。

郭淮传》记载东汉末年,陇西一带羌族中也有唐姓。

可见当今唐姓除了晋地和楚地两支唐氏外,其他一些唐姓的人来源是复杂的。

唐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大姓。

在中国当今一百家大姓中排名26位,占总人口的65%。

在历史上,唐姓家族枝叶繁茂,名人辈出,不仅有忠臣良将,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还有不少杰出的农民领袖。

唐氏总源图少典国君次子,曰有熊国君轩辕黄帝——玄嚣——颛顼——帝喾——帝尧原本流记(手抄)太昊伏羲同母妹,曰女娲氏。

时诸侯国号,曰少典,娶有峤氏女,曰安登,生炎帝神农氏。

少典国君次子,曰有熊国君,又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帝母曰附宝之祈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于轩辕之丘,国名轩辕,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其妃有四,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

次妃方雷氏女,名白节,生休及清。

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

四妃嫫母,生苍林、万阳。

众妾之子十六人。

黄帝之子共二十五子。

得其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祈、已、滕箴、任、荀、姞、僖、怀、依是已。

黄帝崩,子玄嚣立,姓姬名挚,又名青阳,是为少昊金天氏。

少昊崩子娇极不立,而立昌意之子颛顼高阳为君,颛顼崩,娇极之子帝喾立,姓姬名逡,是为帝喾高辛氏。

其妃有四,元妃有邵氏女,曰姜源,生弃,是为后稷,周之祖也。

次妃有戎氏女,曰简狄,生契,乃商之祖也。

三妃陈峰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当高辛氏丁亥岁,乃于丹陵而生帝尧,后从祈,以祈为姓,寄于伊长儒之家,故曰伊祈氏。

四妃诹訾氏女,曰常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