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经典范文【全国一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让劳动之花绽放(题目)(居中)(顶格)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称呼):大家好!(问候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劳动之花绽放》。
(开头明确演讲题目)劳动是什么?劳动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
劳动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耳濡目染。
劳动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激情工作。
可是,有的同学不以为然。
今天,我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让劳动之花在复兴中学里绚烂绽放!不以为然的同学,有人不理解劳动,认为耽误时间;有的认为劳动苦,不愿意劳动,花钱雇别人做或者交给人工智能;甚至有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
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封建社会意识,是所谓浅薄与无知的“体面劳动”在作祟。
这些人的看法危害深远,不但漠视别人的劳动,放纵了自己,而且会割裂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文化。
劳动之花绽放灿烂文明。
劳动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
”(《管子》)劳动创造灿烂精神文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如果学习好,劳动不好,长大会无能。
如果劳动好,学习不好,靠气力吃饭不丢人。
而劳动不分贵贱,劳动不分“劳心”“劳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
现代作家周瘦鹃《劳者自歌》就说“平生习于劳动,劳心劳力,都不以为苦。
”只有“都不以为苦”,才会强国有我,热爱劳动,肯干,实干;才会我将无我,激情工作,真干,巧干。
劳动之花绽放幸福人生。
新时代领路人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劳心”者弯腰捡起地上垃圾,即是一种“劳力”劳动,也是对保洁阿姨的劳动的尊重。
人工智能时代的幸福生活给他人劳动“智造”,自己幸福的人生也靠自己劳动“创造”。
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15年不忘初心,劳动“智造”,赋能教育、智慧城市;自己幸福人生也靠自己劳动“创造”,荣获2017“年度先锋人物”称号。
劳动之花绽放在心灵的田野。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88岁高龄的院士袁隆平,一介农夫,播撒智慧。
在青岛海水稻实验基地,在“水里蚂蟥一皮带”的海南育苗基地,以拓荒人的劳动精神,冒酷暑战咸水,选良种育稻苗,奔波于全国四面八荒的五大类盐碱地,不毛之地种水稻。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今年7月,海水稻以亩产600公斤分批成熟。
我国按2.8亿亩盐碱地可植海水稻算,有近三亿人因吃上海水稻米,而解决温饱问题。
劳动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实现“中国梦”,是每位劳动者的期盼,更需要你我的参与和创建。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让你我养成劳动的习惯,培养劳动的性格,收获劳动的果实!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结束语) 【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观后感恰逢2019的“五四”,心潮异常澎湃。
不仅因为一百年前的风雨涅槃,更因一百年后中华儿女依旧庚续铭记。
领袖殷殷寄语青年:“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观看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颇多感慨:新的时代,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
庚续精神,矢志报国。
一百年前,青年救亡图存,反帝反封;七十年前,青年投身建设,白手起家;四十年前,青年科技报国,勇立潮头;当下青年,凯歌前行,奋勇接棒;三十年后,民族复兴,青年接续奋斗。
百年风雨,一代代中国青年庚续五四精神,矢志报国,从未间断。
青年有为,奋斗无悔。
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奋斗是青春最美的颜色。
无论是在广阔东北黑土地上奔走的秦玥飞,还是在病床上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邹勇飞;无论是海南“最美”村官张译尹,还是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他们都以自己青春的奋斗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新时代的青年。
他们伴随着祖国成长,有着更扎实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更先进的文明环境,只要与时代同心同向,便可绽放最耀眼的青年光芒。
与国偕行,强国有我。
青年兴则国兴。
青年一代,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
前有投笔从戎的五四青年,后有投笔下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前敢为人先高举“科学、民主、进步”大旗的青年,后有90、00后青年投身科研领域前沿;前有为国流血牺牲的五四青年,后有为国守边疆的北大青年……新的时代,青年们与国同行,奋斗不止,复兴祖国。
那么,放眼当下,新时代青年该怎么做呢?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使大学生在关心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并对推动未来发展充满使命感。
2019年“五四”前夕,某媒体新记者走进100所大学,对近2000名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发现,集体意识与担当、理性的爱国主义、奋斗精神是青年最认可的品质,这些品质共同绘就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图谱。
清华大学学生崔广鑫说,“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是我们西藏支教团最浪漫的口号。
而逆风翻盘”“C 位”,饱含着青年去拼去闯去实干的决心和勇气。
青年们,请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赓续传统,怀抱赤子之心,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奋斗无悔,勇往直前吧,新时代的我们将大有所为!青年们,勇敢去奋斗,因为下一个百年,又是另一个另一群青年的天地!传承五四精神,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共创美好未来!【全国三卷】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爱的目送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
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
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
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
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
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
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
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心中期许笔下风云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
”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
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权,行至今日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嘱咐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第一次妈妈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时眼底饱含的热泪与期望。
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时,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