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物理》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归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学时数:6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2. 课程性质与地位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力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1.3圆周运动
1.4相对运动
基本要求:
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运动方程的描写。

2.质点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2章动力学基本定律
2.1牛顿定律
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几种常见的力
2.4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2.5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6动量守恒定律
2.7动能定理
2.8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2.9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2.10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2.11能量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1.清晰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

3.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4.理解惯性参考系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能列举出牛顿定律应用的例子。

5.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6.熟练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7.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8.清晰分辩出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重点与难点:
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2.参考系的选择。

4.质点系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第3章刚体和流体
3.1刚体的定轴转动
3.2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3.3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3.4力矩做功
基本要求:
1.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正确写出匀变速转动公式。

2.熟练掌握力矩、转动定律和转动惯量。

3.熟练掌握点和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4.掌握力矩做功和功率。

重点与难点:
1.刚体定轴转动分析。

2.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4章振动和波动
4.1简谐运动
4.2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4.3旋转矢量
4.4单摆和复摆
4.5简谐运动的能量
4.6简谐运动的合成
4.7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4.8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4.9波的能量
4.10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4.11波的干涉
4.12驻波
4.13多普勒效应
基本要求:
1.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的确定。

2.熟练掌握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

3.熟练掌握简谐运动的合成。

4.区分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5.掌握机械波的形成、分类及传播。

6.熟练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物理含义和表达式。

7.熟练掌握波动能量的传播,能流和能流密度。

8.掌握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及波的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

9.驻波的产生、驻波方程、能量和半波损失。

重点与难点:
1.简谐振动运动学中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和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2.同方向同频率、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相互垂直方向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3.波的产生和传播中波速、波频与波长的关系确定。

4.利用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分析波的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

第5章静电场
5.1电荷的量子化电荷守恒定律
5.2库仑定律
5.3电场强度
5.4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
5.5密立根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
5.6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
5.7电势
5.8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5.9静电场中的电偶极子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2.熟练掌握静电场、电场强度及其计算。

3.熟练掌握电场线、电场强度通量和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4.掌握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路定律、电势能、电势及其计算。

5.熟练掌握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6.掌握外电场对电偶极子的力矩和取向作用、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和平衡位置。

重点与难点:
1.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应用。

2.点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的计算。

3.高斯定理及其应用举例。

4.静电场力所作的功以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等势面的划分、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确定。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6.1静电场中的导体
6.2电容、电容器
6.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6.4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6.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基本要求:
1.掌握导体的静电感应、平衡条件以及静电屏蔽。

2.熟练掌握电容器的电容及其简单计算。

3.熟练掌握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电位移矢量和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4.掌握电场能量、电场能量密度。

重点与难点:
1.静电平衡条件、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2.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

3.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以及电介质中电场强度的计算。

4.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的计算。

第7章恒定磁场
7.1磁场磁感强度
7.2毕奥—萨伐尔定律
7.3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7.4安培环路定理
7.5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7.6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7.7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磁场、磁感强度、磁通量以及磁场的高斯定理。

2.熟练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

3.熟练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4.掌握安培定律、载流线圈的磁力矩以及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重点与难点:
1.磁感强度、磁通量的计算。

2.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举例。

3.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第8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8.1磁介质磁化强度
8.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
基本要求:
1.掌握物质的磁化、磁介质、磁化强度。

2.熟练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重点与难点:
1.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第9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9.1电磁感应定律
9.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9.3自感和互感
9.4磁场的能量磁场能量密度
9.5位移电流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基本要求:
1.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2.熟练掌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熟练掌握自感电动势、自感、互感电动势和互感。

4.掌握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重点与难点:
1.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

2.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计算。

3.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和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

4.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5. 教学资源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幻灯片、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学习策略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微积分的思想去解决物理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7. 考核要求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