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经济史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线索梳理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开始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①含义: 指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和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东方,进而渡过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②原因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b.社会根源.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掠夺财富和加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c.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③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④经过: 15世纪末,西,葡两国选派有经验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作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⑤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扩大了交往,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殖民征服的过程.(2)殖民掠夺和扩张①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法,荷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竟相在北美,亚洲,非洲建立各自的殖民地;②冲突: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结果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③后果: 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亚非拉地区长期的落后和贫困.[认识与理解](1)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2)在被征服的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初步形成(1)工业革命①兴起:a.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b.资本: 海外贸易,奴隶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大量资本;c.劳动力: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d.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知识;e.市场: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国外市场急剧扩大;②标志: 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到"蒸汽时代";③扩展: 18世纪末,向欧美扩展,自19世纪40-80年代,法美德俄等国相继完成,④影响:a.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并开始城市化进程;b.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c.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美,法,德,俄,日等许多国家①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国家之一,但到19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试从近代早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意大利内部政治状况方面分析其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变化,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等国代替;很多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或占领,邦国林立,长期没有统一;多数邦国处于封建境治之下,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_3、最终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兴起:a.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b.资本: 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肆意掠夺积聚了大量资金;c.技术: 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d.市场: 德意日等国家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加大了对商品需求.②标志: 进入"电气时代";③影响: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b.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对外侵略进人大举资本输出阶段;d.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进行相应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就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认识与理解](1)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市场发达的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侵略开辟了一定的市场.工业革命既是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1、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1)原因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根本原因;②市场危机是具体原因;③纽约股市崩溃是直接原因.(2)特征: 来势特别猛烈,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使之成为一次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使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强,尤其是德,日在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战争策源地,从而引起了世界局势的变化.(4)解决办法:①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声;②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从对外扩张中求得发展.2、罗斯福新政(1)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2)特征:国家干预;(3)内容:①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②通过工业复兴法,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③加强对农业的政策调整,压缩农业生产;④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4)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恢复了生产;②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③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成功尝试,影响深远.3、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表现: 20世纪50一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当普遍地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度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稳定;国际局势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战争.(2)原因:①相对安定的国内国际局势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开拓了新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成为这段时间经济迅速发展最有力的因素;③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推行社会改革;[认识与理解](1)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外部条件看,对世界落后地区的不断掠夺,不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从内部动力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迅速的应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2)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平衡性也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存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而从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3)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它自身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发展,拥有相当的活力.目前资本主义并没有到腐朽的地步,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但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日益社会化这一矛盾是消除不了的.因此,资本主义终究是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由于面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及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等特殊情况,1918年夏至1921年初,苏俄实行了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种余粮收集制,废除市场经济制,推行实物配给制,全民所有制和强迫劳动制,只是迫不得已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虽然在当时它对于保障粮食和军需品,击败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并非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经阶段,并非带有普遍意义;(3)在实践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大于利,它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尤其是中农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使国民经济面临彻底崩溃的边缘,以至到1920年底1921年初发生了全国范围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1921年,"以实物税代替粮食收集制"决议为标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深远的经济改革政策;(2)新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着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活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强化了国家资本主义,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3)实践表明,新经济政策可以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它立足于逐步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立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干预,立足于多种经济成份包括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其他非资本主义和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份的合作和共存.3、斯大林模式(1)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两个五年计划的同时,形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固定模式.经济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政治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2)它虽然对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探索,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对苏联以后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4、从赫普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尽管赫鲁晓夫的工业改革并不成功,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经济仍有发展.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和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l号"成功运行,表明苏联在宇航高科技领域领先于美国.基本上是纠正斯大林时期的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对于解放思想,突破斯大林模式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在揭露方式上的缺陷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和分裂带来了严重影响;(2)1965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了新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继续和修正,扩大;(3)戈尔巴乔夫1985年出任党中央总书记后,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新思维.由于在推行改革中阻力重重,经济严重失控,于是转而先行全面政治改革.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建立总统制.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更使原来潜伏的民族矛盾激化.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了根本的质变.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至此,苏联完全解体.[认识与理解](1)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最重大内容之一;(2)从世界历史的长河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不够成熟,以此为指导的实践也不会一帆风顺.原有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颠覆活动,更给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由此看来,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是必然的,正常的;(3)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充满曲折,不仅指社会主义势力有时遭受削弱,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也会使得社会主义运动剔除自身的弊端,健康地向前发展.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受挫,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还有中国模式等各种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4)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社全主义绝不应拘泥于惟一的苏联模式.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1)二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用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比率原则,由于美国拥有控制权,从而美元变成了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2)它是当代世界经济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奠定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的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框架,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3)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3、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越出自身疆界的产物;(2)当前推动全球化趋势的五种力量:①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经济发展加快了速度;②各国进一步开放,把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臵,发展各种形式的国际经贸合作,作为—项既定战略日标来实施;③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扩张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主体力量;④国际经济组织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进程,制定各种游戏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架桥铺路;⑤各种区域经济组织和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1)世贸组织是1995年1月1日建立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2)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现有成员143个,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5%.世界贸易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鼓励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3)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正式生效,我国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认识与理解]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确实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做辨证的分析.如20世纪70--90年代的二十年间,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上贫富分化,南北对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其根源: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矛盾和弊端,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