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检验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合乎质量标准,防止不合格品出厂或流入下道工序,通常对产品进行全数检验,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全数检验是不现实的或者是没有必要的,例如破坏性检验、批量大检验时间长、生产效率高或检验费用高的产品,就不宜采用全数检验,此时抽样检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检验,并据此判定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
1、抽样检验的特点是:(1)检验对象是一批产品;(2)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推断产品批合格与否;(3)合格批中可能包含不合格品,不合格批中也可能包含合格品。
2、抽样检验一般用于下述情况:(1)破坏性检验,如产品的可靠性试验、产品寿命试验、材料的疲劳试验、零件的强度检验等。
(2)数量很多,全数检验工作量很大的产品的检验,如螺钉、螺母、销钉、垫圈等。
(3)测量对象是流程性材料,如钢水、玻璃、铁水化验、整卷钢板的检验等。
(4)其它不适用于使用全数检验或全数检验不经济的场合。
3、抽样检验的分类:(1)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可以分为计数抽样检验和计量抽样检验。
计数抽样检验包括计件抽样检验和计点抽样检验。
计件抽样检验是从备检样本中的产品是否合格,进而推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
计点抽样检验是从被检样本中的产品包含不合格数的多少,进而推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
(2)按抽取样本的个数可以分为一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多次抽样检验和序贯抽样检验。
所谓一次抽样检验就是从检验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就应对该批产品做出是否合格的判断。
二次抽样检验是一次抽样检验的延伸,她要求对一批产品抽取一个或两个样本后做出批合格与否的结论,但抽取的样本不得多于两个。
多次抽样检验可以抽取3—7个样本才对抽检批做出判断。
序贯抽样检验不限制抽样次数,但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直至按规则做出判断为止。
二、名词术语:1、单位产品:单位产品是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
2、检验批:它是提交进行检验的一批产品,也是作为检验对象而汇集起来的一批产品。
3、批量: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常用N来表示。
4、缺陷:是指单位产品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5、不合格:不合格是指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
6、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合格的单位产品,称为不合格品。
7、批质量:指检验批产品的质量。
〔例6.1-2〕一批零件批量为N=1000件,已知其中包含的不合格数为D=20件,则:批中不合格品数(D)批不合格率=——————————×100%=2%批量(N)8、生产方风险:是指生产方所承担的合格批被判为不合格批的风险,又称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一般用α表示。
9、使用方风险:是指使用方所承担的为合格批被判为合格批的风险,又称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一般用β表示。
三、批质量判断过程抽样检验的对象是一批产品,而不是单个产品,在交检的一批产品中,允许有一些不合格(品)。
以计数检验为例,一般可用不合格品率p或每百单位不合格数作为衡量批质量好坏的指标。
抽样检验时可以确定一个批不合格质量标准P t,若p≤p t,则这批产品合格,予以接收;若p>p t,则这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
四、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 2828的使用在GB 2828中,与过程平均相对应的参数是可接收质量水平AQL。
AQL是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交检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
当生产方提供的产品批的过程平均优于AQL值时,抽样方案以高概率接收批,当过程平均劣于AQL时,应以高概率拒收批,并采用加严抽样方案。
GB 2828是由三组AQL方案和一套转移规则组成的抽样体系。
(一)GB 2828的使用程序1、确定质量标准;2、确定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在检验过程中常用的确定AQL的方法如下:⑴ 根据过程平均来确定;⑵同供应方协商决定;⑶按不合格类别来确定AQL。
3、决定检验水平;4、选择抽样方案类型;5、组成检验批;6、检索抽样方案;⑴一次抽样方案检索由样本大小字码读出样本大小n,在从样本大小字码所在行和规定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在列相交处,读出判定数组〔A,R〕。
〔例6.4-2〕在某电器件的出厂检验中采用GB 2828,规定AQL=1.5(%),检验水平为Ⅱ,求N=2000时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解)从附录二表2中,在N=2000和检验水平的交汇处找到字码K,用附录二的表3检索出一次抽样方案:n=125,A=5,R=6。
⑵二次抽样方案的检索方法与一次抽样方案检索相似。
〔例6.4-6〕若N=2000,AQL=1.5(%)不合格品,检验水平为Ⅱ,求二次正常抽样方案。
(解)使用附录二的样本字码表2得字码K。
由表7样本字码K可得出:n1=n2=80再由样本字码和AQL的值可得二次抽样方案为:n1=80,A1=2,R1=5n2=80, A2=2,R2=57、规定检验的严格度GB 2828规定了三种严格度不同的检验,在这里严格度主要是指提交批所接受检验的宽严程度。
三种检验分别是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和放宽检验。
在使用抽样方案时,三种检验之间的转移规则如下:⑴从正常检验转到加严检验;⑵从加严检验转到正常检验;⑶从正常检验转到放宽检验;⑷从放宽检验转到正常检验;⑸暂停检验加严检验开始,累计5批加严不合格时,原则上应停止检验,只有在采取了改进产品质量的措施之后,并经主管部门同意,才能恢复检验。
〔例6.4-9〕对批量为4000的某产品,采用AQL=1.5(%),检验水平为Ⅲ的一次正常检验,连续25批的检验记录如表下图所示,试探讨检验的宽严调整。
某产品检验记录8、抽样取本;9、样本的测量与记录;10、判断批合格与否;11、不合格批的处置GB 2828中规定了为合格批的再提交,供货方在对不合格批进行百分之百检验的基础上,将发现的为合格品剔除或修理好后,允许再次提交检验。
除非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是由于某个或某些不可修复的为合格的出现,可能导致整批产品报废。
计算机启动过程(1)-BIOS+MBR部分2009-09-16 19:41整理: jonathan本文档的CopyRight归jonathan所有,可自由转载,转载时请保持文档的完整性。
/*---------------------------------------------------------------------------------------------------------------------*/1 基本概念1.1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直接与硬件打交道,为操作系统提供控制硬件设备的基本功能。
BIOS分为系统BIOS(即常说的主板BIOS)、显卡BIOS和其它设备(例如IDE 控制器、SCSI卡或网卡等)的BIOS,其中系统BIOS是控制计算机的启动的主要代码。
BIOS一般被存放在ROM(只读存储芯片)之中,即使在关机或掉电以后,这些代码也不会消失。
1.2 内存地址内存每一个字节都被赋予了一个地址,以便CPU访问。
最初的8086处理器能够访问的内存最大只有1MB(0~FFFFFH): 低端640KB被称为基本内存;A0000H~BFFFFH保留给显示卡显存使用;C0000H~FFFFFH则保留给BIOS使用,其中显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处,IDE控制器的BIOS在C8000H~CBFFFH处,系统BIOS一般占用了最后的64KB或更多一点的空间。
1.3 MBR磁盘指的是硬盘、软盘、U盘、光盘等等这种类型的设备。
对每个类型磁盘,都有MBR和分区来组织这个磁盘。
按照标准,每个磁盘可以有最多4各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上可以分多个逻辑分区。
磁盘每个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用来存放特别的信息,比如引导加载程序,而不用来存放文件等信息(每个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无法通过文件系统来访问)。
注意:MBR不属于任何分区。
MBR除了存放引导加载程序,还在后64个字节中存放这个磁盘的分区表。
2 BIOS启动过程2.1 按下电源开关,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当芯片组检测到电源已经开始稳定供电了(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它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工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
从前面介绍可知,这个地址实际是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
2.2 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
POST的主要检测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测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 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此时只会检查640K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
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2.3 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
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处,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 来初始化显卡。
此时多数显卡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
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2.4 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等内容。
2.5 接着系统BIOS将检测和显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测试所有的RAM,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进度。
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者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2.6 内存测试通过之后,系统BIOS将开始检测系统中安装的一些标准硬件设备,包括硬盘、CD-ROM、串口、并口和软驱等设备,另外绝大多数较新版本的系统BIOS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自动检测和设置内存的定时参数、硬盘参数和访问模式等。
2.7 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