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王乐(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730070)摘要:位处我国南北交汇地带,横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的甘肃省天水市,气候温和,风景秀丽,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这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实地考察成果及大量有关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在对天水市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对其数量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多样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天水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天水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一项高层次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否兴旺发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价值的大小[1]。
因此,发展旅游业,首先必须对旅游资源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
本文以实地考察成果为基础,结合有关旅游统计资料,对天水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作出评价。
1区域概况1.1自然条件天水市位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东连华中、华东,南邻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通青海、西藏、新疆,向北翻越六盘山即为宁夏,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1.5℃。
最热月份是7月,最高温度为33.4℃;最冷月份是1月,最低气温-18.2℃。
天水市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
适宜于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
天水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
渭河东西横贯全境,流经150公里,有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条,年流量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境内水量较为充沛。
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该地区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
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小陇山、西秦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1.2 社会经济条件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4392平方公里,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全市有32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8万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该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共有信教群众32.1万人。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境内发掘的大地湾遗址证明,早在7800多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同时是“三皇”之首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
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2]。
2 旅游资源现状旅游资源的科学分类是认识评价、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客观需要,是一项很细致、科学性极强的工作。
要研究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现状,就要对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以便进行调查统计。
为了使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分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本文根据2003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旅游局合作研究制定的旅游资源国家认定标准的分类方法,将天水市旅游资源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8个主类划分如下。
分类统计见表1。
表1:天水市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分类 旅游资源地文景观 石门山、西秦岭山脉、桃花沟、曲溪峡谷、长江黄河分水岭、秦州区土林、莲花石、麦积山、仙人崖、香积山洞穴、曲溪砾石岸滩水域风光 曲溪、花庙河、街子温泉、武山温泉、清水温泉生物景观 麦积山植物园、关山林场、麦草沟青冈次保护区、金龙山森林公园、太阳山森森公园、老君山森林公园、花石崖自然风景区、尖山寺森林公园、碧峪森林公园、凤山风景名胜区、南山古柏、双玉兰、八卦柏、乌龙岭、万紫山、白石嘴牧场、放马滩天气与气候景观麦积烟雨、石门云海、西秦岭 遗址遗迹 大地湾遗址、伏羲卦台山、街亭古战场建筑与设施 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泰山庙、张家川清真寺、净土寺、蛟龙寺、仙人崖寺庙群、宣化冈拱北、北道龙园、兴国寺、麦积山石窟、大象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拉稍寺石窟、千佛洞、木梯寺石窟、神殿寺石窟、华盖寺石窟、胡氏民居、杨家宅子、冯国瑞故居、任其昌故居、张氏宅院、哈锐故居、张庆麟故居、李广墓、赵充国陵园、清水宋墓群、姜维衣冠冢、仙人湖旅游商品花牛苹果、甘谷辣椒、雕漆、庞公玉 人文活动 玉泉观朝观会、伏羲文化节、天水社火、呱呱、凉粉、浆水面3 天水市旅游资源分析3.1 数量结构分析3.1.1多样化分析旅游资源结构多样化用于表征区域内各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程度, 采用吉布斯·马丁指数进行度量,其计算公式为:22)(1∑∑-=i if f GM式中, GM 为多样化指数, i f 为第i 种旅游资源数量。
通常 0< GM < 1 ,其值越大, 表明旅游资源结构越复杂, 稳定性较高;其值越小, 表明旅游资源结构越简单, 抗干扰能力也相应降低;若GM 为0或 1 ,则意味着该地区出现只有一种旅游资源或旅游资源数量相等的特殊情况[3]。
表2:天水市旅游资源数量分类统计表旅游资源类型数量(个)地文景观11水域风光 5生物景观17天象与气候景观 3遗址遗迹 3建筑与设施31旅游商品 4人文活动 6(∑i f为6400,GM为0.77。
通过对表2数据计算可知,式中∑2i f为1466,2)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天水市旅游资源多样化指数GM为0.77,相对较大,表明天水市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稳定性较高。
3.1.2 集中性分析旅游资源数量结构集中性与多样化是相对而存在的,它用于描述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 可以用洛伦兹曲线来进行测度。
(1)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其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通过对其用途的分析可以发现,洛伦兹曲线适合于对旅游资源集中程度进行分析,相应地,其弯曲程度越大,则旅游资源分布越不集中,反之相对集中。
(2)洛伦兹曲线绘制步骤首先,计算某种旅游资源类型占旅游资源总数的比例,然后,对所计算出的比例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计算累计百分比,最后根据累计百分比绘制洛伦兹曲线。
天水市旅游资源各分类所占比例见表3及表4。
表3:天水市旅游资源各分类占总数的比例旅游资源类型数量(个)比例地文景观11 13.75%水域风光 5 6.25%生物景观17 21.25%天象与气候景观 3 3.75%遗址遗迹 3 3.75%建筑与设施31 38.75%旅游商品 4 5.00%人文活动 6 7.50%总计80 100.00%表4:天水市旅游资源分类累计百分比旅游资源类型累计百分比建筑与设施38.75%生物景观60.00%地文景观73.75%人文活动81.25%水域风光87.50%旅游商品92.50%天象与气候景观96.25%遗址遗迹100.00%根据表3和表4中数据绘制得出天水市旅游资源分类洛伦兹曲线图,见下图1。
图1:天水市旅游资源分类洛伦兹曲线图(3)洛伦兹曲线分析图1中曲线上凸且弯曲程度较大,由此表明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
可见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种类虽多,但景点的零散分布,有可能成为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的一个瓶颈。
3.2 SWOT分析3.2.1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其原理在于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加以综合评估和分析,通过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明确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劣势,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调整方法及资源组合情况,以达到预定目标。
通过对SWOT方法的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方法适于对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4,5]。
3.2.2 天市旅游资源SWOT分析(1)优势a. 旅游资源总量较大。
从表1可以知道,天水市各类景点约80处,以石门山、长江黄河分水岭、麦积山为代表的地文景观;以曲溪、花庙河、街子温泉为代表的水域风光;以麦积山植物园、关山林场、放马滩为代表的生物景观;以麦积烟雨、石门云海、西秦岭为代表的天气与气候景观;以大地湾遗址、伏羲卦台山、街亭古战场为代表的遗址遗迹;以伏羲庙、张家川清真寺、李广墓为代表的建筑与设施景观;以花牛苹果、甘谷辣椒、庞公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以玉泉观朝观会、伏羲文化节、天水社火为代表的人文活动景观;这些旅游资源为天水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b. 旅游资源文化底蕴深厚。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698年的建城史等等久远厚重的文化积淀,构筑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底蕴。
主要旅游文化可以概括为五大文化: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五大类[6]。
c. 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稳定性较高。
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2]。
旅游资源种类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这八大主类,它们几乎涵盖了山、水、泉、树四大自然风光,因此说天水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确为名副其实。
同时,天水市旅游资源的稳定性也较高,不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d. 地缘优势突出。
天水地理位置独特,在中国的版图中,处在几何中心。
以天水为圆心,半径300公里有两个省会城市,500公里有5个省会城市。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中原通往河西、西域的必经之地和“丝路明珠”。
这里东进可由三秦大地直通中原,西出可沿古丝绸之路直达边境口岸,南下可入川,北上即宁夏,地理位置较为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