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文化与哥特式建筑设计之美

宗教文化与哥特式建筑设计之美

宗教文化与哥特式建筑设计之美
因为一直都是比较喜欢建筑,所以关注建筑的形态也比较多,说实话,哥特式的建筑是让我最着迷的一个样式。

不管是从它的外形还是里面的装饰风格,你都会为之赞叹的,在经过我自己深刻的阅读了关于哥特式的书籍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着:为什么一种文化能对一个时期的建筑设计有如此大的影响呢?这个问题一直就缠绕着我的思绪,要想知道这个答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的,但是如果用心的话,我想还是能找到的。

从中世纪开始,哥特式可以说形成了一种带有宗教的风格,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哥特式文化,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
俄罗斯圣母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堂、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法国巴黎圣母院
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哥特式建筑充分的体现了当代的宗教意识,即通过它独特的空间构成形式,象征性的表现了中世纪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对天国的向往,对人生的轻视,同时,这种建筑形式充分显示了中世
界的超强技艺也创造精神。

从这些哥特式建筑的形态,装饰,特点和寓意都是和宗教文化分不开的。

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哥特式建筑的设计之美与宗教文化的紧密连系。

一,法国哥特式建筑形态与宗教文化一谈到哥特式建筑,我们最会想到的就是那些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而这些形态的的特征,你是否会想到宗教文化端庄的影响力呢?当宗教文化盛行之际,大量的宗教绘画也出现在了哥特式建筑的墙壁上,比如出自马萨乔之手的宗教绘画
这些都是让我们震惊的宗教文化带给我们的另一面财富和影响。

黑格尔说,艺术作品首先以它的形式使人获得美感。

在这一点上,哥特式建筑做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被后
人称誉为中世纪的奇葩。

哥特式建筑“高、直、尖”这一森林建
筑样式,在宗教理念升腾的同时也获得了审美意义。

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形式,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在哥特式建筑中,艺术形式的表现性被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这一形式的表现核心,在于它的宗教意义。

从实际情况看,哥特式建筑在人的审美心理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宗教情感;
在审美过程中,它在经历形式上的文化积淀之后,走向了审美情感。

精神的力量通过教堂表达如果仅有肤浅单薄的形式而没有内容的话,只可能造成艺术的庸俗化。

哥特式教堂的宗教意义很鲜明地融入到建筑的艺术形式之中了,作为精神皈依的承载体,教堂能够挖掘更多的形式以向人
们表现和诉说(如雕刻等),可以说是一部“活现的《圣经》”。

在建筑与雕刻上,哥特式艺术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宗教内涵和艺术表现。

在法国的哥特式教堂中,你也会很奇妙的看到最早的哥特式建筑,
因此,在法国的宗教文化那种至高无上的象征,在哥特式建筑的形态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世纪法国艺术的最高成就表现在建筑雕塑
领域,文雅而飘然的哥特式建筑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哥特式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它使结构建筑技术发展到极至。

哥特式建筑师创造了轻盈的胁拱和尖券,使建筑有了高大而向上延伸的趋势,
给人一种更加接近天堂的感觉。

拔地而起的窗间柱、轻巧的飞拱、精美的尖形塔楼造就乐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欧洲风景中最美的景致。

在教堂的内部,有高大的垂直空间、林立的圆柱和尖券从地面一直升向天空,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国。

室外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镶嵌画透进室内,使教堂的气氛有一种虚幻
不定的神秘色彩。

在这扑溯迷离的氛围中,随着巨大的管风琴轰鸣声,唱诗班优美的圣咏把人们带入天国的圣洁之中。

或许有些感受还有我们真正的身临其境去感受才能更加体会得到的。

而这些还只是在法国这个国度的一小部分而已罢了,如果还要更深刻的了解哥特式简直和宗教文化的话,那我们就大可更加仔细的阅读那些后期随之而起的哥特式。

二,英国哥特式建筑形态与宗教文化
英国是随之法国之后而出现的这一风格的建筑,在那个时候给了我们却是不同于法国的另外一种感觉,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
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
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例如下列这些代表的建筑着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用反问的的方式来追寻答案的话,那是不是会有一种很不一样的了解呢?我在想: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什么要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呢?
有些学者是这样来解释这一说法的:1245年时,欧洲最先进的建筑形式就是哥特式,在此之前是罗曼式,之后是文艺复兴。

当时的人们肯定不想把一种已经落后的建筑形式运用到对自己的灵魂息息相关的教堂上去,所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个由国王在教皇的命令下重建的大教堂没被造成罗曼式。

而文艺复兴开始于1420的意大利佛洛伦萨,不过在其盛期,1490-1520,其风格才逐渐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

而这时,我们所讨论的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几乎都已经建成了,所以它也不会是文艺复兴或之后的什么风格了。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哥特式是一直都在延续着,而不是停滞的原因。

这种教堂的代表可以说是宗教文化的信仰,英国时期的哥特式,
还具有王室的权利象征,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寺西大門上方,從1998年起安置了十尊基督教殉道者塑像。

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不是古代的聖徒,而是在廿世紀期間殉道的當代信徒。

在哥特式建筑的这些时代,紧紧联系着宗教文化。

三.德国哥特式建筑与宗教文化
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

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

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德国还有一种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钟塔的哥特式教堂。

著名的例子是乌尔姆主教堂。

它的钟塔高达161米,控制着整个建筑构图,可谓中世纪教堂建筑中的奇观。

砖造教堂在北欧很流行,德国北部也有不少砖造的哥特式教堂。

四.总结
对于哥特式建筑形态,不管是它的特点还是风格都洋溢着很浓厚的宗教味道在里面,在各个时期的代表教堂里面你都是很显而易见的就能看到的,比如墙上的壁画,墙外的雕塑还有就是最具特点的窗花,以及那些外观上的“高,尖,直”特色,这都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信仰。

哥特式艺术以一种外在性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深处汹涌激荡着的神秘的宗教感受。

在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作品——天主教堂中,不仅是那高耸入云的尖顶、充满了怪诞和夸张特点的巨大肋拱、五光十色的花窗隔屏,甚至连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玻璃和每一个精雕细镂的局部都在宣扬着基督宗教的彼岸精神和灵性理想。

哥特式建筑构成了中世纪基督宗教文化的标志性成就,它一方面典型地反映了基督宗教的崇高典雅的圣洁理想;另一方面又表达着世俗社会的躁动不安的痛苦现实。

它那纤巧怪诞的艺术形式将玉洁冰清的唯灵主义理想与苦难深重的禁欲主义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人在哥特式教堂这幽邃神秘的巨大十字
架内部深切地感受到灵魂与肉体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迷宫的直接呈现,以一种“痛苦的极乐”方式宣扬着基督宗教的救赎福音和纯净理想。

在人欲蠢动的世俗世界里,哥特式教堂就如同一座座承担着崇高使命的人间炼狱,艰难而痛苦地从事着净化灵魂的神圣工作。

时到今日,哥特式建筑已经成为一个精神苦难时代的文化象征,它那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令我们赞叹不已,它那幽暗忧郁的历史记忆却令我们感慨良多。

我喜欢哥特式的建筑,那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最具体现,历史上有几个这样的特色建筑能把一种文化融合的如此之美?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个人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