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

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

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

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导,通过缺陷型噬菌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1普遍性转导特异性转导
普遍性传导,指供体菌中任何部位的基因都能被某一噬菌体携带并传递给受菌体的转导。

局限性传导,指通过某些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将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至受体菌的转导。

12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免疫,是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机能,没有选择性。

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针对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它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故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
13自然自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自然自动免疫,在自然状态下,机体受微生物抗原刺激后,自己产生的免疫力
自然被动免疫,在自然条件下,婴儿接受现成的免疫力,自己没有起主动地作用。

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注射抗原如微生物(疫苗)或其经化学处理后的代谢产物(类毒素),使其在体内自动产生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现成的抗体,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
14外毒素内毒素
外毒素是病原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分泌物,能游离于菌体外。

内毒素是存在于菌体内,菌体裂解时,才能游离出来。

1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抗体介导的免疫作用。

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

二简答题
1什么是F因子,F因子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答:F因子又称致育因子,是一种质粒,是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D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5*107,其DNA含量约占细胞DNA总量的20%,能编码40-60种蛋白质。

F因子具有自主地与染色体进行同步复制和转移到其他细胞中去的能力。

F因子的存在形式有三种,(1)F+,F因子游离在细菌内;(2)Hfr,F因子整合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3)F’, F因子由于不正常切割脱离染色体组时,形成含有游离的但带有一小段细胞核DNA的特殊F因子。

2细菌生长曲线是什么,对数期有何特点?
答:以细菌数量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成的曲线称为细菌的繁殖曲线,单细胞的细菌以菌数增加作为群体生长指标,成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过程的动态变化。

对数期的特点:细胞代谢活性最强,酶活力高而稳定,组成新细胞物质最快,生长速率最大,代时最短,对环境变化敏感。

4双名法如何命名微生物的?
答: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词构成,属名用表达该种微生物主要特征的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称,放在前面,词首字母大写。

种名加词用描述该种微生物次要特征的拉丁文火拉丁化的形容词表示,一律小写。

5简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答:病毒的一般增值过程是吸附、侵入、合成、装配、释放5步
6举例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1)互生关系;(2)共生关系;(3)拮抗关系;(4)竞争关系;(5)寄生关系;(6)猎食关系
7简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答:(1)光能无机营养型
(2)光能有机营养型
(3)化能无机营养型
(4)化能有机营养型
8什么是鉴别培养基,试举例说明
答: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例如肠道致病菌的伊红美兰培养基,常用于区别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发酵乳糖产酸,使伊红美兰呈黑色菌落,而产气杆菌不发酵乳糖,不产酸,菌落呈棕色。

9试分析微生物细胞壁、磷壁酸的功能
答: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细胞外形
(2)保护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损伤
(3)是鞭毛运动所必需的支点
(4)阻挡有害物质进入
(5)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磷壁酸的功能:
(1)带负电,故可与环境中的金属阳离子结合,提高阳离子在膜周围的浓度,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的需要
(2)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的粘连
(3)构成革兰氏阳性细菌表面抗原的主要成分
(4)作为噬菌体吸附的受体
三论述题
1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主要现象有哪些
答革兰氏染色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染色方法,操作分初染、媒染、脱色、复染4步。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在细胞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容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网孔小,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不含类脂,故不会因乙醇处理使壁出现孔隙,结果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细胞壁内,使之呈现紫色。

相反革兰氏阴性菌因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小,网孔大,乙醇脱色时,肽聚糖收缩不明显,加上它类脂含量高,会被乙醇溶解而使壁出现较大孔隙,结晶紫与碘复合物就容易抽提出来,细胞退去紫色,复染时染上番红的红色。

主要现象:乙醇脱色后保持深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乙醇脱去紫色,复染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2根据下列培养基的成分,说出其六大生长要素的来处,并分析这一培养基的主要类型与培养对象
培养基A:
(NH4)2SO40.4g MgSO4 7H2O 0.5g FeSO40.01g KH2PO44g
CaCl20.25g S 10g H2O 1000ml
答:六大生长要素来处
(1)碳源CO2
(2)氮源(NH4)2SO4
(3)水H2O
(4)能源(NH4)2SO4FeSO4 S
(5)无机盐MgSO4 7H2O KH2PO4 FeSO4 CaCl2(6)生长因素无,可能为自养微生物
培养基A是化能无机营养型氧化硫杆菌培养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