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 金 属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灭火( )①泡沫灭火器 ②干粉灭火器 ③水 ④沙土A .①②B .④C .②③D .①②③2.在下列反应中,22O Na 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A .2322222 2O CO Na CO O Na ++ B .42222 MnO Na MnO O Na +C .↑+++2242422222 2O O H SO Na SO H O Na D .O H O Mn Na H MnO O Na 22242285210 1625+↑+++++++-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的是A .烧碱B .聚乙烯C .漂白粉D .氯化铵4.下列各项中的“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A .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B .用玻璃片靠近在玻璃导管口燃着的硫化氢的火焰,玻璃片上附有的固体呈现黄色C .久置的碘化钾溶液呈黄色D .食盐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5.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候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候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候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A .NaOHB .32CO KC .32CO NaD .3NaHCO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6.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品质,有一种向温室内定期施放2CO 的方法是:将工业废稀42SO H 按1:4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于1.2米的高处,每天向桶内加入适量的某物质。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加入的是( )A .粉末3CaCaB .32CO Na 粉末C .34HCO NHD .3BaCO 粉末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32 Fe FeFe B .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HClO CaCO CO O H ClO Ca 2 23222+↓+++-+C .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2222 22H OH Na O H NaD .小苏打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O H CO OHHCO 233 ++--- 8.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3cm )各50mL 。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3cm )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9.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或固体析出的是( )A .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B .少量电石和过量碳酸氢钠溶液C .铜粉和氯化铁溶液D .过氧化钠和少量氯化亚铁溶液防毒面具是一种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以及防止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等有毒物质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它主要分为如下三大类:①过滤式面具:由面罩和滤毒箱组成。
②隔绝式面具:如化学生氧式面具,其中盛有生氧剂。
③特殊面具:如CO 防护面具,采用氧化罐,罐内装有2MnO 和CuO 组成的称之为霍加拉特剂,在室温下能使CO 和空气中的2O 反应生成无毒的2CO ,适用于CO 浓度在0.5%以下的场合。
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0-12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滤式防毒面具中一般装有活性炭,是利用其吸附性B .过滤式防毒面具在使用活性炭时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C .特殊面具中装的霍加拉特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D .2Cl 、S H 2等气体也能使人中毒,其中毒机理与CO 相同11.下列反应均能产生氧气,其中适宜用于化学生氧式面具中供氧的反应是( )A .O H O NO HNO 222324 4+↑+↑∆B .↑+−−−→−22222O O H 2MnO O H 2C .223O 3KCl 2MnO KClO 2+−→−∆ D .2322222 22O CO Na CO O Na ++12.当人体吸入较多的CO 时,就会引起CO 中毒。
这是由于CO 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甚至死亡。
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CO O +-2血红蛋白2O CO +-血红蛋白抢救CO 中毒者时,采取措施正确的是( )A .立即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B .让轻度患者饮用适量苛性钠溶液C .让患者饮用大量的生理盐水D .将重度患者立即送往医院输高压氧气13.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22O H 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23232O H CO Na ⋅),该晶体具有32CO Na 和22O H 的双重性质。
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 .2MnOB .S H 2C .稀盐酸D .3NaHCO14.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22O Na 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42222 SO Na SO O Na +,2423222 22O SO Na SO O Na ++,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247224 22O NaMnO O Mn Na B .↑++222222 2O NaNO NO O NaC .2232224 22O NaNO O N O Na ++D . 235222422O NaNO O N O Na ++ 15.将含1mol HCl 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含0.2 mol NaOH 和0.5 mol 32CO Na 的混合溶液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0分)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16.(9分)(1)焰色反应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做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晶体的实验时,有一步操作是将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
加热过程中要________,当蒸发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用焰色反应检验K ,某同学用无锈铁丝去沾碳酸钾粉末,却沾不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沾上了钾盐粉末,但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看到火焰是黄色而看不到紫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据图2-1提供的仪器装置,完成提纯并测定32CO Na 样品的纯度(其中含3NaHCO 杂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测定32CO Na 样品中3NaHCO 分解放出的2CO 的体积。
(1)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
(2)完成实验一尚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产生的气体从装置④的___________端进入,从装置⑤的___________端进入。
实验二、测定经实验一后的固体物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2CO 的体积。
(4)应将实验一的装置作哪些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一不再产生气体时,通过量筒内的水位读数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产生a (L )2CO ,实验二中加盐酸无气体产生时,通过量筒内水位读数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产生bL 2CO ,则该样品中32CO Na 纯度的实验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18.(14分)(1)分别写出由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
①3O :___________ ②22O Na ___________ ③O Na 2___________(2)指出氧元素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化合价。
①3O :___________ ②22O Na ___________ ③O Na 2___________(3)人体-2O 离子对健康有害,使人过早衰老,但在催化剂SOD 存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请完成该反应离子方程式: +++-22222 O O H O H O19.(10分)A 、B 、C 是短周期ⅠA 和ⅡA 族元素的碳酸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C m ,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HCl n A 、()HCl n B 、()HCl n C 。
已知:A m =B m +C m , ()HCl n A =()HCl n B +()HCl n C 。
请填空:(1)写出短周期ⅠA 和ⅡA 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___________。
(2)若以A M 、B M 和C M 分别表示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写出A M 、B M 和C M 三者的相互关系式___________。
(3)A 的正确选择有___________种,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若A 和B 为ⅡA 族元素的碳酸盐,C 为ⅠA 族元素的碳酸盐,则A 、B 、C 的化学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B m :C m =1:___________。
(保留2位小数)20.(8分)有标号为1,2,3 ,4的四瓶未知溶液,只知道它们是0.1mol ·1-L 的NaCl 盐酸、NaOH 溶液和0.1%的酚酞。
不用其它试剂而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的实验步骤如下:(1)各取少许溶液,两两混合,据此将四瓶溶液分成两组。
(2)取其中一组,不断滴入另一组中的一种未知液,据此可鉴别出1号液和2号液。
(3)再取已鉴别的1号液和2ml ,滴入3滴3号未知液,再加入4号未知液4 ml ,在这个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综上所述,可推知1号液是_________,2号液是_________,3号液是_________,4号液是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21.(9分)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某同学研究过氧化钠跟水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水,直到气体不再放出,加水稀释,将所得溶液平均盛放在两支试管中。
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持久不褪色。
对第一支试管中的现象,甲认为这是由于22O H 是二元弱酸(22O H -++O H H 2),消耗了-OH ,而使红色褪去,乙同学认为22O H 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1)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同学的解释中谁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