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材积累之中国制造

素材积累之中国制造

高三作文素材积累之中国制造(十五)中国“高铁”异军突起近年来,“高铁”凭借安全、快速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此显示出浓厚的兴趣,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股高铁热潮。

2015年米兰世博会10月31日闭幕,米兰高铁线路成为这一届博览会的焦点。

运营里程1.7万公里、运营动车组1800列、年运送旅客人次9.1亿,3项数据均居全球第一,这是中国高铁交给世界的答卷,也是中国为中意两国的合作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机会,也让来自全球的客人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中国高铁上。

中国高铁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

10年前中国开始建设第一条高铁线路,如今中国境内开通运行的高铁线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一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且还拥有几宗最:运营里程世界第一(截止7月达到1.7万公里,今年年底将到达1.9万公里);运行实验时速世界第一(486.1公里);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哈达高铁;建成单线最长的京广高铁(2298公里);建成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兰心高铁(1776公里);建成世界线路最长(620公里)且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泸高铁;2014年中国就有8亿多人次选择高铁出行,多么惊人的运量!如此几宗“最”刷新着大家的认知,更迭着以往的记录,足以诠释中国高铁成绩斐然,举世瞩目。

中国高铁代表的“中国速度”积极向海外扩展:从东南亚(柬埔寨、越南、泰国),到中东(沙特),到非洲(尼日利亚),再到美洲(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以及俄罗斯和美国,中国目标市场扩展到了全世界。

今年6月,中国同俄罗斯达成协议,中国企业将为俄罗斯修建一条从莫斯科到喀山的长达770公里的高铁线路,这成为中国高铁进军国际市场市场的一个重要突破。

今年10月,中国又击败日本,拿下印尼雅万高铁的修建合同,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与此同时,中国也预备参与墨西哥、英国和美国的高铁项目。

中国高铁也接连在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获得订单或有项目在积极推进,高铁出海速度不断加快。

“中国高铁是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制造业在转型,高铁产品正成为现在中国制造新的代表。

中国高铁异军突起,成为中华名族“闪亮的铭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正面临着“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高铁出海空间巨大,加速“走出去”势在必行。

中国高铁10年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期盼与实干,是他们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架起了一条条通天的铁路,是他们用一张张晒的黝黑的面庞筑起了一道道安全的防线。

为中国高铁点赞,为中国铁路国新推荐: 创新,开始便永不停止,直到成功;五年,衡量不了知识的长度,却足够以毅力和恒心来打破国外的科技“垄断”,让“磁悬浮”技术被中国企业所掌握。

南京磁谷,从事磁悬浮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其产业化。

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能源的开发道路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篇章,默默奋斗,在磁悬浮离心式风机领域,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科技扛鼎未来,南京磁谷,必定以“创”为先,助力中国梦想先行。

作为制造业大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要走出一条依靠自主研发的“中国创造”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磁悬浮离心式风机领域,南京磁鼓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可谓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创造”。

格兰仕:以创新闪耀全球国新推荐:很少有人知道,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格兰仕的前身就是一群不愿意挨饿的人在1978年办起来的一个乡镇企业,当时的产品是鸡毛掸子。

21年,格兰仕华丽蜕变成中国家电全系列的国际电子销售品牌,成为家电业“世界工厂”里的一个标志企业。

设计新颖、功能强大、技术前卫的格兰仕系列产品,在北美及欧洲市场倍受青睐,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商务机构,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

格兰仕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转型升级,发展“互联网+”,依托“G+”平台和理念,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强调自主创新,更强调分工合作,集中力量整合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和创新团队,把全球最前沿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产业化、商业化。

2015年9月,代表全球最高水平的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首次设立中国品牌馆,格兰仕展台前人头攒动,设计新颖、功能强大、技术前卫的格兰仕系列产品,引起了欧洲客商和消费者的浓厚兴趣。

除了欧洲,在北美市场,格兰仕微波炉已经布满了传统卖场最显耀位置。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

格兰仕总裁梁昭贤认为,对于家电业来说,改变过去代工“贴牌”生产方式,实施品牌“走出去”战略,是适应“新常态”的最好应对。

从鸡毛掸子到家电全系列记者来到格兰仕位于中山的生产基地,新落成的智能化工厂展现了全新的生产能力,分装、总装、打包、入库……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从这里下线的微波炉及各类家电产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格兰仕的前身就是一群不愿意挨饿的人在1978年办起来的一个乡镇企业,当时的产品是鸡毛掸子。

”梁昭贤介绍说。

格兰仕微波炉生活电器外贸公司总经理李淑玲清楚地记得1996年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的情景,她一个人扛着一台微波炉、两个电饭煲进了展馆,展台还是“借用”别的外贸公司的一个角落。

尽管如此,那一届广交会格兰仕还是获得了两三千台订单,撬开了世界市场一条“门缝”。

以此为起点,格兰仕微波炉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迅猛发展,1997年格兰仕第一次拿到了出口南非的直接订单,1999年出口新西兰的订单实现了以自主品牌“格兰仕”的首次出口,也同样是在1999年,格兰仕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同时格兰仕向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等白色家电全线拓展,凭借优异的性价比和可靠的质量,格兰仕成为家电业“世界工厂”里的一个标志企业。

“与改革开放同行,格兰仕抓住了发展机遇。

”梁昭贤感慨地说:“过去求生存、求发展是这样;现在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从局部领先发展到综合领先,也同样要抓住机遇。

”“给梦想插上翅膀,未来就会飞翔。

”梁昭贤表示,无论怎样飞翔,格兰仕将始终不忘提升中国制造的责任。

徐工靠品质叫响“中国制造”国新推荐:在装备制造领域展现中国力量,一直是徐工集团的梦想。

经过20多年的探路和布局,徐工集团终于实现了自主品牌工程机械大规模走出去的梦想。

在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的方阵中,终于出现了中国品牌的身影。

徐工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构建了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徐工全球十大经销商有8位都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

“徐工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与世界顶尖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同场竞技,勇夺‘金牌’。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

近日,徐工集团50台混凝土搅拌车搭船出海,出口中东,这是今年徐工继300台大型挖掘机批量出口中东市场后的又一大单。

经过20多年的探路和布局,徐工集团终于实现了自主品牌工程机械大规模走出去的梦想。

在全球工程机械巨头的方阵中,终于出现了中国品牌的身影。

今天,在卡塔尔世界杯场馆施工现场,在巴西奥运会主场馆工地,在美国休斯敦石油产区管道铺设现场,在土耳其的铁路建设工地,都能看到大片鲜艳的“徐工金”,这是徐工人为之骄傲的颜色。

奥萨医药:做中国创造的药为世界开出大处方国新推荐:深圳奥萨医药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依叶”,这是一种新型的预防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药物,是迄今我国研究者独立完成最大样本量的一级预防研究。

奥萨医药是一家立志于成为“中国的辉瑞”、“生物制药业的华为”的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以及生物标记物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2008年获批至今,“依叶”在众多进口药、仿制药中突围而出,近几年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0%。

奥萨医药规划,10年内自主研发10种以上国家一类新药,用“中国创造的药”覆盖30%的目标人群,拉动百亿元的国内消费。

除了国内,让中国人的药走向海外市场,是奥萨医药创立以来的另外一个目标。

今年三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15年度科学会议上,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大会上发布,经过四年半时间对两万名中国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后发现,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能显着降低21%脑卒中病例发生,这一成果在世界着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同步发布。

这是迄今我国研究者独立完成最大样本量的一级预防研究。

随着研究成果的公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说:“我们给全世界脑卒中预防开出了大处方”。

霍勇教授所说的大处方,就是深圳奥萨医药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依叶”,这是一种新型的预防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药物,2008年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简单地说,“依叶”的用途是治疗H型高血压病症,在降血压的同时补充叶酸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团队的执着与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靠着团队的执着与担当,才能让奥萨医药团队走到今天。

“奥萨团队在国外积累了很多科学研究基础和技术,以及对国际科研的前沿的学科的把握。

我们希望中国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脑卒中的预防,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我们将始终致力于此”,徐希平说。

奥萨医药的研发团队,让人羡慕。

徐希平是广东唯一获得“大满贯”荣誉的海外引进人才,2009年,徐教授受邀参加北戴河暑期专家休假。

在奥萨的团队中,拥有多位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归来的教授、博士,团队的学术和研发能力在全球都处于前列。

给人民网品牌中国采访组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奥萨医药的核心技术和管理团队,非常地稳定,公司高管几乎都跟随了徐希平教授10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20年。

在十几年前采访徐教授的电视记录片中,还能看到现在奥萨高管团队的成员。

邢厚恂,曾经在南京医科大学任教,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国,2004年参与组建了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现在担任奥萨医药总经理。

田敏卿,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与徐希平教授一起在安徽做病理研究和采样,后来到深圳参入创立奥萨医药,目前担任奥萨医药副总经理。

一位奥萨高管自豪地说:“我们的待遇不高,但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我们靠的是一种精神,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药。

”对于产业界流行的资本运作,总经理邢厚恂说:”我们不要外面的钱”。

与学术界、产业界的某些人拜金浮躁的风气相比,奥萨医药的团队,更多地是一种冷静、执着、坚守。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国新推荐: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3月30日21时52分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第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发星,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

国内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基本相当,自主芯片销量超500万片,应用范围已由行业和区域应用扩展到智能手机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