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的能力结构
视觉 思维
视觉 学习
视觉 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视觉素养的能力结构• 视觉思维能力是一种用视觉形象解决 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涉及信息的 接收、存储、处理等方面 • 视觉学习能力是对视觉信息、视觉材 料的主动意义建构能力 • 视觉交流能力则是运用图形、图像或 其他视觉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观点、 思想等的能力
视觉素养的培养内容
• 视觉解读能力是对视觉信息的解构 能力,包含了视觉思维和视觉学习 能力 • 视觉表达能力则是在解构的基础上 进行重新建构,完成视觉交流的能 力
•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 军事力量一方面差距加大,另一方面联系 更加紧密,相互不可或缺。
•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相互交流存在障 碍,图像传播手段可以让国外在短时间内认识中 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008北京申奥片
• 2008北京申奥片,让全世界人民用 短短的5分钟认识了中国,这样的 传播效果是语言所无法达到的
L/O/G/O
第一讲 视觉素养
小说
影视
读图时代的来临
文字
图像
导致读图时代来临的原因
• 生活的快节奏
• 国际化社会的到来 • 信息技术给图像传播搭建了技术平台 • 象征性文化的来临
生活的快节奏
•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形象的图片 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相比较抽象的文 字更能得到现代人的青睐。
国际化社会的到来
信息技术给图像传播搭建 了技术平台
• 数字化信息技术发展,使我们对于图像的 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可以让我们的眼睛享 受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可以展现给我们 的眼睛一个全新的世界
象征性文化的来临
• 现代人正在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 符号加以利用,为其赋予某种象征 意义,与他人交换这种意义,并通 过意义交换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我 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 间或意义空间
• “解读”和“表达”的对象是“图像”,而 不是“文字”,这种图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 以是动态的。
视觉素养培养的意义
• 视觉素养成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如今,对 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在生活中普遍需要,视 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将自然而然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情 趣与生活质量 • 人类社会正在孕育三种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计算 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扫除视觉文化文盲的 根本途径就是使国民具备视觉素养 • 视觉素养的培养对在世界全球化过程中保护文化的 多样性具有本质的意义——人类不仅需要继承和创 造多样化的文化,更要培养自身多样化的“看”的 习惯并能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这是视觉素养培 养研究的本质意义与独特价值。
视觉文化
• 南京师范大学张舒予教授:将以图 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 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 统称为视觉文化
视觉素养—— 读图时代的文化素养
创作 文本文化 视觉文化
文本阅读
读图
能力
Text Literacy
能力
Visual literacy
文本解读
图像解读
解读
• 柏拉图在《提麦奥斯篇》曾语“神发明了视觉,并最终 把他赐予我们,使我们能看到理智在天上的过程,并能把 这一过程运用于我们自身的与之类似的理智过程。” • 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即称“求知是人类的 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 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 觉……” • 歌德说过“视觉是人类最清澈的感觉” • 海德格尔曾经说“诗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是真理的开 启过程”
视觉
• 雕塑大师罗丹同样很精辟地描述道“所谓大师,就是 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
视觉素养
• 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的概念最早由 John Debes于1969年提出。他指出,视 觉素养是“一个人通过看所获得的一系 列视觉能力,并同时将看与其它感觉经 验相整合。发展这些能力对人类正常学 习来说是根本的。当这些能力得到发展 时,它们使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区分和解 释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 造的视觉符号。创造性的运用这些能力, 他能理解和享受视觉交流的杰作。”
视觉素养的基本特征
• 视觉素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 过教育等途径获得 • 具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够“解读”和“表达” 图像
• “解读”是指能区分和领会图像传达的含义, 并在头脑中重构图像,“表达”是指能将自 己的思想用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 “表达”可以借助绘画的方式,也可以借助 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多媒体技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