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4、加减: ⑴偏风寒—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 ⑵挟湿—苔白腻、脉浮滑、身重 ⑶偏风热—苔薄黄、脉浮数 ⑷ 挟瘀—带刺痛 ⑸ 挟痰—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浮滑 ⑹伏风偏头痛—左右无定位,脉弦 ⑺鼻炎头痛—鼻流脓涕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概述
一、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 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病 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二、立法: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三、作用: 治风、祛风、除湿、止痛、止痒 解痉、定眩、牵正、解语、平肝 潜阳、清热、滋养。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第一节 疏散外风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Chuanxiong Mixture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清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合薄荷既可清利
头面,又制诸风药过于温燥与升降,使升中有降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组方及功用特点
1、辛散疏风药重,止痛效宏。集大队味 辛升散疏风之药,故疏风止痛力强
2、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兼治。诸药归头 部不同经脉,故偏、正头痛皆可治疗
鼻为肺窍,肺合皮毛,今皮毛受邪,肺气不宣,则为 鼻塞声重;
风性主动,风邪上扰清空,则为目眩;
若风邪留而不去,经隧闭阻不通,头部受风着冷,即 令新邪引动伏邪,而头痛举发,日久不愈者, 其痛或偏或正,作止无时,即为头风。
舌苔薄自,脉浮,乃风邪在表之征。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川芎 荆芥 白芷 羌活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细辛 防风 薄荷 甘草
主 治
风邪头痛
1、病机:风中三阳,循经上犯,阻碍清阳。 2、主证:头胀痛,苔薄、脉浮
(或恶寒、发热、鼻塞) 3、与表证的区别
①以头痛为主证(表证头痛多感冒后作)
②多精神刺激后作。
③现代:N性头痛、鼻炎、鼻窦炎头痛。
4、问题:风寒还是风热?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风邪外袭,先犯头部,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头部经脉经气不利,发为头痛;
何经经气不利,而发为各种头痛:或偏头痛,或前 额痛,或枕部痛,或颠顶痛,等等;
风邪在表,卫阳不得宣达,正气奋起抗邪,邪正交争, 故见恶寒,发热。
3、升散中寓有清降,温燥有制。
以茶清调药,取其性寒以清头目,并制风
药之温燥,苦降以制风药之升散。以防伤
津耗气之偏。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应用
1、原则:外风头痛之要方,偏风寒尤宜。 2、使用指证: 2.1 多有受风病史; 2.2 多表现为偏头痛; 2.3 或兼恶风寒、鼻塞、脉浮等表证; 2.4 无热象(口渴、舌红、脉数等)。 3、范围:凡风邪挟寒、挟湿、挟热、挟 瘀、挟痰均可。
六、使用注意
1、辨清内外之风及寒热虚实,准确选方 首先应辨清风病之属内、属外。 但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亦可兼感外风,
对这种错综复杂的证候,应分清主次,或以 疏散为主兼以平熄,或以平熄为主兼以疏散。 其次,宜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 进行相应的配伍.。 2、阴虚津少者慎用疏散外风方 3、注意用法用量
热极生风:肝经热盛
抽搐、惊厥、鼻翼煽动目睛上吊,伴高热、神昏
阴虚生风:阴液枯竭,无以润养
血虚生风:血不荣络,筋脉失养
麻木不仁,筋肉跳动,手足蠕动,甚则拘挛不伸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思考题: 外风证与表证有何异同? 同 外感风邪,病位浅表 异 病位、病机、临床表现
太阳(后脑连项痛)
阳明(前额及眉棱骨) ⑻部位 少阳(两侧)
厥阴(头顶痛,或连目系)
满头痛(三阳风甚)
5、使用注意—对于气虚、血虚、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均不 宜使用。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病名:偏正头痛、中风、关节挛痛、破 伤风、皮肤病、风疹、湿疹、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病因:脏腑病变,功能失调。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肝风内动:肝肾阴虚,浮阳不潜,
内
升而无制,亢而化风
症状:头痛、眩晕、肢体震颤、抽搐、半身不
风 遂、口眼歪斜、猝然昏仆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四、适应证:风病—由于外感风邪,或脏腑 阴阳失调所引起的类似风象,急骤、动摇、 多变的一类疾病,有内风,外风之分。
外风
病因:外感风邪
病位:皮肤、肌肉、经络、筋骨、关节
分类:风为百病之长,不独伤人,多依 附它邪。风寒、风湿、风热、风毒 症状:瘙痒,肢体麻木、疼痛、活动 障碍,口眼歪斜,角弓反张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五、分类
1、疏散外风—外风病证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一级) 消风散、大 秦艽汤、牵正散(二级) 小活络丹、玉真散(三级)
2、平熄内风—内风病证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大定风珠(一级) 天麻钩藤饮(二级)
治风剂第十三章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Wind
君:川芎 活血祛风而止头痛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专治诸经头痛之要药
臣:薄荷—辛凉轻扬,清利头目,制约诸风药之温
燥,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性
荆芥—辛香微温,散风透邪
佐: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 细辛—宣通鼻窍,善治少阴经头痛
疏风 止痛
防—辛散上部风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