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计算器”》教学设计
学校:安定区大城小学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马丽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数字小键盘快速输入数据。
2、会使用“计算器”做数学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使用鼠标、键盘等方式操作计算器,体会软件操作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口算和机算、键盘输入数字和鼠标输入数字的比较,感受到计算机的优越性与便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计算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了解计算器中的“+ -×÷”是哪几个键,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两种方式输入数字。
教学难点:会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一台实物计算机、学生课前带上纸和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欣赏一段好听的“计算机演奏”,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
二、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小游戏(口算和机算)引出课题。
三、自我探究,学习新知
2、学生自学,找到打开“计算器”的过程。
3、找一找“计算器”中的“+ -×÷”运算符是哪几个按键。
4、讨论并实践计算器中“←、CE、C”的作用。
四、情境创设,用于实践
出示三年级学生“爬山”食品采购清单,请学生帮助计算。
五、练习巩固
学生用“鼠标点击计算器”以及用“键盘上的数字区”两种输入方式计算课本第23页的“练一练”,让他们实践得出哪种的输入方式更快些。
六、课后拓展
打字键区已经有1-0的数字键了,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置一个数字键区呢?(为了能够更快速、便捷的输入数字)。
七、课堂总结
1、“计算器”打开的方法: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2、实物的“+ -×÷”是计算器的“+ - * / ”。
八、作业布置
用你所学计算机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