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及流程
第四讲我能做什么?
——自我探索之能力探索
主讲:虞文畅秦皇岛市第五中学
一、本节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整体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自“生涯意识唤醒”一节后的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第二大部分“自我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我探索”包含“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能力探索”和“价值观探索”四个纬度,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一些课上生涯体验活动会依次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己“最喜欢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最擅长做什么”和“最看重什么”等问题。
而本节课则会涉及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自己拥有哪些能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去自我探索,在完成生涯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成为了本节课将要突破的重难点问题。
我校学生生涯指导小组在一起研讨、备课时,根据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课上体验效果,设计了一些他们容易接受或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和创新活动贯穿本次授课活动,同时也多方面考虑了课上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并建立了授课教师应对引导机制。
(二)课程模块设计思路
二、本节课的具体流程
(一)课前调查
在授课前,向学生发放事先由我校生涯指导小组一起研究编制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调查问卷》。
通过分析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反馈,可以得到学生所了解的高中生涯知识的一手资料,从而在授课前做到心里有数,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对课堂上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做出预判。
(二)课程简介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
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明
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高中生涯规划课程中所
占有的地位,从而在学习过
程中能够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体验,取得最好的体验收获。
用时不必太长。
(三)生涯启航
用一个大胆的话题出
其不意地给到学生,引起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
说。
这样既可以拉近授课教
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
以迅速让课堂气氛活跃起
来,因为毕竟学生所处的年
龄段,这个命题是谁都避不
开的问题。
当然从“恋爱”问题到
“职业选择”问题的转变是
需要授课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恋爱”和“职业选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做为切入点,能够自然引出很多人在职业选择时出现的一个问题“我喜欢这个职业,但这个职业并不一定‘喜
欢’或适合我。
”
通过这样的引入,将本
节课的课题更加贴切地变
为了另一个命题“如何避免
职业‘单相思’?”
(四)生涯探索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个简单易行的学生活动“夸夸我自己”,给学生一定时间,让他们以造句的形式先
对自己进行一定的描述。
由
于是造句的形式,有例句的
存在,所以学生在进行这项
活动时,写出的内容一定是
在我们教师预期范围内的。
紧接着进行全班同学
的“头脑风暴”,让每一位同
学都站起来,用一句话“我
是一个擅长XXX的人”向全
班同学介绍自己。
全班完成了“头脑风暴”后,由教师给出知识链接,为同学简单介绍现在人们对能力的简单分类,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并给同学们展示一些能力的举例。
最后引导同学
们根据刚才所听到的内容
来得出结论:有一些能力是
大家普遍具有的,即“一般
能力”;有些能力是个别同
学所特有的,即“特殊能
力”。
其实这也是本节课想要让学生明确的第一个重要生涯知识点:每位同学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所以每个人所拥有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五)生涯体验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学
生活动环节“细说往事——
用STAR法来编写成功故事”。
所谓“STAR法”,即让
学生回顾自己曾经的成功经历,根据提纲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故事编写。
“STAR”指的是“Situation(情境)”故事发生时的背景,“Task(任务)”故事发生时所面临的任务或要解决的事情,“Action(行动)”故事发生时所采取的行动,“Result(结果)”最终这件事自己是否成功解决。
学生在编写完成功故
事后,需要通过“金话筒”
方式在小组分享,并由各个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的故事
到全班来分享。
在同学分享
过程中,就要由教师来点评
学生的故事,并将故事中的一些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发掘出来,并区分它们属于哪一类能力,这些能力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有没有哪些能力是同学们刚开始很弱但经过长期的、反复的锻炼后逐渐变强的能力?由学生来生成:特殊能力是可以经过刻意锻炼而提升的。
(六)生涯作业
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知
识点最终都在教师的引导
下由学生生成,那么这对于
同学们来说有什么指导意
义呢?
布置本节课的作业“我的梦想卡”,让学生通过完成“梦想卡”来思考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的心仪职业,通过查资料看看这个专业都会需要哪些能力,而学生目前通过能力探索会发现自己在能力方面的欠缺,将最后一个问题填写好“现在我需要努力(准备)和改变的地方”从而能更好地在将来去匹配自己的职业,避免职业“单相思”的窘境。
(七)教师寄语
课程的最后,为同学们
准备一段很优美又很有哲
理的“鸡汤”文字做为结尾。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
不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
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三、课程反思
本节课在学校授课过程中,虽然讲授内容一样,但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参与度不同,在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产生千差万别,因此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把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相对“自我探索”模块中的“兴趣探索”、“性格探索”而言,“能力探索”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所以针对高一学生,我校生涯指导小组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尽量将能力的概念简化让学生便于理解。
通过两个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