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现状樊华《传承》2009年第3期【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

尽管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但我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可以限制、克服当前社会道德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现象。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关系等状况道德状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社会道德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

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

但也存在着消极、落后的现象。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我国当社会的道德现象和本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状况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认识一定社会的道德状况,必须从决定这一社会道德状况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入手。

(一)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状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与这一国情相适应,我们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关系中,不仅有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性质的共有制经济,还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不可或缺的非公有制经济。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总的来说是公有制的,我们的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也是健康、积极的。

当然,对于我国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们也不能轻视。

(二)我国当前社会的政治制度状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它是对人民民主、对敌对分子专政的统一,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有力地保证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也为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当然,由于历史上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现存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对于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状况我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有力地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当然,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我国封建社会的消极、落后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存在于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资本主义社会中具有腐蚀、消极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传入我国。

这些消极的具有糟粕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虽然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中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它们的消极影响我们不可低估。

二、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道德由经济关系决定,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论断和我国当前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笔者认为,当前道德的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

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健康、积极、进步的。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消极、落后的道德现象。

(一)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的变化由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并促进了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但是,我们也得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滞后性、局限性,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迅速转变,使人们常常面临着价值信念和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再加上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制度和法律的漏洞,以及历史遗留的封建的、资本主义腐朽消极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领域中存在的消极落后的现象和问题: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领域、一些地方的一些人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的公害;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主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关系上,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在政治上,有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我们完全相信,我们有能力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些优势限制、克服我国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体系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全人类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由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1](P41)。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经历了两种基本性质的经济关系,即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关系。

与此相应,产生了两种基本性质的道德体系,即统一的社会道德(包括原是社会的道德和全人类的道德)和阶级道德。

当前,我国的经济关系性质仍然是公有制经济关系,政治制度仍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度,我国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由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论断,我们说我国当前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没有变,仍然是与我国公有制经济关系、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全人类的道德。

2.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性质没有变,仍然是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各种道德基本原则由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1](P41)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作为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不外乎有两种,即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是健康、进步的。

与此同时,对于当前我国社会道德领域存在的消极、落后的道德现象和问题我们也不能回避和轻视。

相应于对这两种利益关系的不同态度,构成了历史上不同的道德原则,即社会整体利益至上的封建整体本位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资产阶级个人本位主义、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辩证统一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由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论断,我们说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原则没有变,仍然是反映我国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性的集体主义原则。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深入、全面推进,我国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发扬先进已蔚然成风,社会各战线、各领域体现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觉悟的个人层出不穷。

如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跳海舍身救人的农民工魏金刚、救死扶伤体现当代高尚医德的医生华益慰以及各战线、各领域被评为先进模范的个人,他们是我国当前社会中勇于践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他们的事迹也正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中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3.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阶级性没有变,仍然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的阶级性由经济关系决定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1](P42)这就是说,一方面,在阶级社会中,同一经济关系的不同阶级由于不同的利益和地位决定着不同的阶级道德;另一方面,各阶级的阶级道德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同。

其中,在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在道德体系中处于统治地位。

反之,处于被统治地位。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道德的阶级性由经济关系决定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形态的影响”这一论断,我们说我国当前社会道德阶级性没有变,仍然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胡锦涛总书记适时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而为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的指针。

细细想来,总书记的“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的“八个坚持”实际上是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公有制经济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占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要求的道德的高度概括;“八个反对”也是对我国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局限所导致的道德以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道德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批判的高度概括。

4.我国当前产生的新道德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的变化由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1](P42)在人类发展史上,经济关系的变化无非两种,即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同一经济关系内部的重大变化。

与此相应,道德的变化也就有两种,即社会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和相应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

当前,我国的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根本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占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正确引导,我国当前的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健康、进步的方面。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道德的变化由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论断,我们说我国当前道德的变化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部变化,而不是道德体系的新旧更替。

作为对我国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的反映,我国当前的道德领域也发生了可喜的新变化:一些传统的封建道德观念以及一些落后的道德观念诸如不讲效率、平均主义、封闭保守等受到冲击。

同时,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多种所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道德观念得到确立,如竞争观念、时效观念、效率观念、信誉观念、创新观念等。

[2](P2)它们的产生为我国当前道德生活增添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新内容,这些健康、积极、进步的新道德的产生无疑在证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道德变化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1]安云凤.新编现代伦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吴奕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安云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