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大公因数教案

最大公因数教案

最大公因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材第60页的例1、例2,第61页“做一做”及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了解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通过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重点难点】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老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个特点:
(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

2.写出16和12所有因数。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组织学生交流,再说一说)
【新课讲授】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出示教材第60页例1。

(2)找出8的因数。

(1、2、4、8)
(3)找出12的因数。

(1、2、3、4、6、12)
(4)再找12、8的因数中两个数的公有因数。

(1、2、4)
电脑课件呈现:
指出: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最大公因数。

2.组织小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2题,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60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方法一:
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

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

方法三: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

从中找出最大的。

(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指出:两个数所有公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5)巩固小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2、3题。

第2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站队,并说出这样站队的道理。

第3题:学生先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①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②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一类是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5和9,15和16);一类是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本身(如34和17、16和48、13和78);另一类是一般情况。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此题渗透了互质数组成的几种情况,练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答案:1:(1)1,5(2)1,7
2:3 3 6 15 9 1 17 16 1 13
3:(1)1 2 4 8;8
(2)1 2 4;4
(3)1 2 4;4
(4)1 2 4;4
4:1 4 18 3 7 11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学习所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最大公因数(1)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掌握了因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为了加深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让学生经历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学习过程。

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深厚,学习效果也很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