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知识】企业管理:结构工资制的概念及构成

【专业知识】企业管理:结构工资制的概念及构成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企业管理:结构工资制的概念及构成
所谓结构工资制,就是把几项体现不同劳动因素、具有不同功能的工资部分组合成
工资总额的一种工资制度,又称组合工资制、分解工资制。

设计结构工资时,要将
全部工资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工资单元),各部分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并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从而在整体上比较全面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结构工资
一般分解为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基础工资,亦称基本工资。

这部分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维持劳动力再生
产的工资。

它体现的是流动形态的劳动,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种劳动利益
的享受,只要职工在劳动岗位上劳动就可享受基础工资的待遇。

基础工资数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分工人和干部,统一规定相同数额的基
础工资;另一种是以本人原来的标准工资为基数,按相同的比例计算出基础工资,
这样,基础工资就会有高有低。

2.职务(岗位)工资。

这是按不同职务(岗位)的劳动技能、责任大小、劳动条件、繁重程度等因素而确定的工资单元。

它是结构工资的主体部分,占的比重最大。

它所
体现的劳动,既有潜在形态的,也有流动形态的。

因为职务(岗位)工资随着职工的职务(岗位)的变动而变动,所以,设置职务(岗位)工资单元,既可体现不同职务(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还可鼓励职工努力学习和提高技术业务水平,有利于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3.年功工资,又称工龄工资。

这一工资单元是按照职工工作年限计算的工资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