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_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一、播放国歌引入: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二、揭示课题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四、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五、自悟课文1、自然第一段: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⑴你还有什么不懂?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⑴学生小组讨论。

⑴班级师生共同讨论。

六、练习提高七、作业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词三遍,听写一遍。

3、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3、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新词。

二、自悟课文1、自然课文第二段:⑴这段写了几件事?什么事?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你想应该怎么读?读这句话你想到了个么?2、自读课文第三段:阅读盛况作者写了哪三层?3、自读课文第四、五段:⑴这两段你读懂了什么?⑴还有什么不懂?⑴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三、总结方法1、这篇课文很长,刚才同学们在老师的要求下读得较快,回忆一下,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阅读快一些?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了些什么?4、如果你是记者,会选什么镜头拍?请介绍。

四、巩固提高五、作业1、读熟课文,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

2、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示意图。

3、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板书设计】人海旗浪奏国歌宣布立国开国大典隆重庆典礼炮轰鸣庄严宣读公告激动检阅三军礼节祝贺_呼号《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擎”、“排山倒海”、“瞻仰”、“肃立”、“肃静”的意思。

2、着眼全文,用学习小纸条的方式编制大典流程图,理清全文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文路阅读”这种比较基本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研读重点句子,初步感受开国大典的隆重和壮观,背诵课文第七段。

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释题板书并齐读课题,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读通文章学字词出示:(1)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_出现在主席台上,跟大家见面了。

(3)聂荣臻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读通句子理思路1、学生自由读第一到第四段,想想,从这几段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数人员会场的布置群众队伍的场面教师总结:这四段介绍的是大会开始前的情况。

(板书:大典前)2、自由读课文其余部分,完成学习小纸条上的流程图。

三、再读:整体感知说内容1、大屏幕出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举行典礼。

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接着(),然后()。

升旗以后,毛主席(),在这之后,()开始,最后是()。

2、方法总结:(大屏幕出示:文路阅读)四、三读:字里行间品大典1、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重点品读:第六和第七自然段。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

(4)大家再细细读课文里的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大屏幕出示:中华的版图)(5)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6)试着背一背这段话。

方法总结:文采阅读五、结课:意犹未尽赏文采师: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处场面描写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赏析,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作业布置:1、将课文中你感受比较深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课外去收集关于开国大典的资料。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4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_。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_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朗读(自豪,扬眉吐气)3.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_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_,_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_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三、总结全文《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5一、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放一段《开国大典》_片断然后介绍。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_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_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