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美——诗意导入
1.同学们,人若有情,一云一石皆生命,心若有爱,一花一鸟总关情。
我们来看几幅图,猜到这是什么鸟了吗?
2.像精灵一样的白鹭,美轮美奂。
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写白鹭的诗吧。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杜牧美丽的荷塘边,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多么美的画面的啊!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郭沫若先生,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白鹭的优美。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寻美——印象白鹭
1.白鹭留给作者怎样的印象?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语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作者的喜爱与惊叹之情)
3.作者一落笔,就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诗有什么特点?精巧又怎么理解?(板书:精巧)
三、悟美——传神白鹭(一)借助关键语句,品味“精巧”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看一看,哪些句子写了白鹭的精巧呢?请同学们1.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圈画出体现“精巧”的词
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把自己的感受放到片段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生汇报交流。
我们来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预设: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身段的“适宜”表现在哪儿?
预设: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段话里都提到了哪些鸟?(白鹤朱鹭苍鹭)这些鸟都有些——大,而且——不常见,在作者看来,最美的还是——白鹭。
读一读,看谁能发现作者描写的妙招?(发现“对比”写法。
)(齐读)是的,越是寻常,越是常见,反而让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这种用对比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在本单元下面几篇课文中,我们还会读到。
白鹭的适宜还表现在哪儿?(还有哪些句子写出来白鹭的精巧?)生: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的颜色是怎么搭配的?(雪白、铁色、青色等)这些颜色是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是——増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段。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所以作者开篇落笔就赞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段话写得妙极了!我们合作来读一读,看能否再次发现作者的写作妙招?(师生合作读)发现了吗?这段话运用了(排比、夸
张)的修辞,传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其实呀,作者是化用了战国时期文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范读。
齐读。
这段话在写宋玉邻居家的女孩长相如何?排比的句式,夸张的手法,传神地写出来女孩的绝代风华,白鹭的精巧如诗。
孩子们,如果我们饱读诗书,也会下笔如有神哦。
是啊,白鹭的色素、身段如此精巧,只有用诗一般精巧的语言才最适合描写它。
配乐引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我们借助关键语句领略了白鹭的精巧如诗的外形美。
(板书:关键语句外形美)(二)想象画面,品读“韵味”
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诗意又在哪里呢?让我们继续品味文字,继续感受。
(板书:韵味)
1.阅读提示。
一读:默读课文6—8自然段。
二品: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白鹭的韵味,在文字旁圈画批注。
三讨论:同桌合作试着给这几幅画起个名字。
2.交流展示。
◎片段一: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指名读。
(2)短短的文字,却有无限的韵味,这段话中哪些词句特别妙?(钓嵌镜匣等词)(3)在作者眼里,白鹭
像是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它在怎样的环境里,如何悠闲地钓鱼的?你眼前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4)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水田垂钓图)(5)作者用线条勾勒的方法展现了白鹭水田垂钓如诗一般美好的意境,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先请女生读,男孩子,在清水田里……
◎片段二: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悠然)(2)人们说白鹭是在望哨,作者觉得呢?你赞同吗?(3)你眼中的白鹭在干什么呢?想象白鹭看似不安稳,却又十分悠然的样子,说一段话:它是一位“姑娘”,正______,你瞧它,_________;它是一位“妈妈”,正______,你瞧它,_________;它是一位“小伙子”,正______,你瞧它,_________;……(4)白鹭不仅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那悠然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给这幅画取个什么名字呢?(枝头闲立图)(5)白鹭闲立枝头,品性高洁,一起来读。
注意把孤独、悠然、嗜好几个关键词强调出来。
白鹭的韵味还体现在哪儿?
◎片段三: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指名读。
播放图片。
(2)想想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黄昏,乡间的人们在干什么?白鹭飞过的乡间即景又是怎样的呢?出示:黄昏时分—
—(3)理解“清澄”。
清澄一词会让你想到哪些事物呢?(冰,雪,水)如果说大熊猫是憨厚的形象化,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的形象化,那么白鹭冰清玉洁,清莹剔透,这就是清澄的形象化了。
(4)你会给这幅画取什么名字呢?(黄昏低飞图)(5)这翩然若仙的白鹭给娴静的乡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生趣,几许诗意。
一起读:黄昏的空中——小结:孩子们,我们通过想象画面,领略了白鹭水田垂钓,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些不同场景中那韵在骨子里的意境美。
(板书:想象画面意境美)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请你选择一段试着背一背。
(三)朗读全文,对话作者情感
(1)如诗如画的白鹭让人回味无穷,可有人还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
作者怎么看?你怎么看?(2)铿锵的歌声无法与之相匹配,白鹭浑身上下透着精巧,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悠然恬淡的诗意。
它实在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郭沫若先生深受感染,因此写下了这样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
让我们和着音乐再读课文,感受这份悠然诗意。
(3)古往今来。
白鹭受到了许多诗人、作家的偏爱。
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诗句。
四、移美——拓展阅读
(一)整合阅读《生灵有情》第15页《白蝴蝶之恋》,边读边思考:1.关注第2、6、9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为这些画面起个名字把。
2.作者借白蝴蝶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与积累
1.背诵课文,摘抄喜欢的段落。
2.带着一颗敏感的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现寻常事物中触动你心灵的东西,学着作者的样子写一写它。
3.推荐阅读《生灵有情》,进一步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