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导则
编制单位:
二〇一五年二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 [2013]3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指导各城市开展通
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序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通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特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 1、总则; 2、通信需求预测; 3、通信局所规划; 4、移动通信基站规划; 5、通信管道规划; 6、近期规划; 7、环境保护; 8、保障措施; 9、基础资料收集; 10、规划成果。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得到 XX、XX、XX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建议和有关资料提供
给 XX(地址:), XX(地址)。
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
目录
1总则 (1)
1.1适应范围 (1)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
1.3规划目标 (1)
1.4规划指导思想 (1)
1.5规划编制依据 (2)
1.6规划效力 (3)
2通信需求预测 (4)
2.1预测指标 (4)
2.2预测说明 (4)
3通信局所规划 (6)
3.1通信局所现状 (6)
3.2通信局所需求预测 (6)
3.3通信局所规划原则 (6)
3.4规划方案 (8)
4移动通信基站站址规划 (8)
4.1移动基站现状 (9)
4.2移动基站规模预测 (9)
4.3移动基站规划原则 (9)
4.4移动基站规划方案 (10)
5通信管道规划 (11)
5.1通信管道现状 (11)
5.2通信管道需求预测 (11)
5.3通信管道规划原则 (11)
5.4规划方案 (12)
6近期规划 (12)
6.1通信局所近期规划 (13)
6.2移动通信基站近期规划 (13)
6.3通信管道近期规划 (13)
7环境保护 (14)
7.1电磁环境监测 (14)
7.2生态环境保护 (14)
7.3节能减排 (14)
7.4三废防治 (14)
8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5)
9基础资料收集 (16)
9.1自然地理 (16)
9.2经济社会 (16)
9.3城乡建设 (16)
9.4通信基础设施 (17)
10规划成果 (18)
10.1规划文本 (18)
10.2规划图纸 (19)
10.3附件 (19)
本导则用词说明 (20)
1总则
1.1适应范围
本导则是对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技术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领域范围内编制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参照本导则。
1.2规划范围和期限
1.2.1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原则上与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
围一致,个别地区可参考周边经济联系紧密性、基础设施共享性等多种因素,适当调整规划的区域空间范围。
1.2.2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局所、移动通信基站、通信铁塔、通
信管道和杆路等通信设施。
1.2.3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总体规划
的年限保持一致,原则上近期 5年,远期 20年,应做到“近细远粗”。
1.3规划目标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以打造新一代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为总体目标,合理规划通信局所、移动通信基站、通信管道和杆路的布局和规模,满足全光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发展需要,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1.4规划指导思想
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承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超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5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年 1月 1日施行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2005年 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 8月 28日施行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 2011年 1月 1日施行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2013]36号)
6、《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国家工信部联通 [2008]235 号文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8、《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GBT50853-2013)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10、《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373-2006)
1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88)
12、《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B9175-1988)
1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5003-2014)
14、《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847-2012)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5〕41号)
16、当地通信业发展规划
17、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还应以当地省、市(县)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及规划等相关文件作为编制依据。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2014年27号文
1.6规划效力
依据本导则编制的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与其相应的城乡(城镇)规划,经依法批准以后,作为规划管理的依据之一,同时与其他相关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2通信需求预测
2.1预测指标
本导则通信需求预测通信业务和通信网络能力两部分。
通信业务预测主要针对固定宽带、移动宽带、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预测相
关用户规模和用户普及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大客户接入、
IDC服务、物联网应用、以及城市管理应用等业务发展需要。
通信网络能力预测主要包括固定宽带接入能力、固定宽带接入端口规模、移
动基站规模和城域网出口带宽等。
2.2预测说明
1、通信需求预测应以当地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
2、城市通信用户预测应选择确定主要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并用其它预测
方法进行补充、校核。
3、城市通信用户预测,总体规划阶段以宏观预测为主,宜采用普及率法、
增长率法等进行预测;详细规划阶段以微观预测为主,可根据不同性质地块指标
和单位建筑面积指标等进行预测。
4、当采用普及率法进行城市固定通信用户预测和校验时,采用的普及率可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作用和地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增长发展规律,综合
分析预测。
5、当采用普及率法作移动通信用户需求预测和校验时,采用的普及率可依
据移动通信需求相关因素分析预测。
6、当采用城市用地分类预测时,可结合规划用地性质和城市经济水平等实
际情况对固定通信用户及移动通信用户规模分别进行预测。
7、当采用单位建筑面积分类用户指标作用户预测时,预测指标可结合城市
的规模、性质、作用和地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及其收入
增长规律、公共设施建设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具体指标参照国家相关规范。
8、通信网络能力预测应用以通信业务用户规模和性能要求为基础,适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