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义学科质量分析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孝感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遵循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正确处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综合性,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试卷结构简约、合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赋分恰当;题干规范、贴近生活实际;试题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际。
在注重基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了以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文化知识为基础的语言感受能力考查的力度,加大了教材间,教材与课外语文资源间联系的考杏力度。
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整套试题颇新颖且有创意。
具体表现在:
1、强化标本意识
本次中考试题与“课程标准”利“考试说明”高度吻合,既体现了其权威性,又体现了其导向性。
与之相适应,命题者在选材方而加大了课本知识的权重。
“语言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欣赏”部分除极个别题目之外均出自课文,其分值权重高达34分,较去年略有增加。
从中可以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思想: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凭借,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均是借助它来进行培养的;要牢牢树立课本是中考之例的观点,立足课本,加强积累,深化知识,实现拓展迁移。
任何轻视课本的做法都是短视的,也是不明智的。
2、突出综合考查
试卷注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杏:语言积累运用方面的试题,着重考杏学生的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试题突出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理解语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和鉴赏语言文字等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则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着力考查词义、句意、文意理解,特别是着力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诗歌鉴赏试题,侧重考查理解诗意和鉴赏能力。
写作实践,将作文修改与写作放在一起考查,体现了写作的规律,因为作文修改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作文能力。
比较典型的题目,如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的第10、11、16小题,重点考杏的是比较阅读的能力,它是将课文与课文、课本中的名篇和课外文本有机融合,内引外联,增强了思维的含量,全而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此外,第4小题将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揉合在—•起,减少了头绪,加强了整合,颇有创意。
3、渗透人文精神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通过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功能之一。
综观整份试卷,选用的材料鲜活而多元,旦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其中有的涉及当前的重大时事,如汶川地震(阅读)、北京奥运火炉•(作文修改)、传统民俗文化(默写)等;有的表达父子真情(现代文阅读一);有的体现人文关怀(现代文阅读二)。
这些材料有的是文学表述, 有的是议论阐发,有的是说明介绍,大都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容易引起考生情感的共鸣,渗透看较强的人文精神。
作文话题深入灵魂深处,引导学生敬畏自然,感悟生活,感受亲情,认识自我,探求哲理,这对学生把握自我、走向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4、凸显灵活开放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也显示“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所以灵活性、开放性是本套试题的又一显著特征。
现代文阅读中两篇文章和作文修改的材料均来自课外,考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阅读文章,修改文章,表达见解的能力,这种作法既体现了“得法课内,得益课外”的原则,又会进一步放开教师的手脚,让他们能够在教学中对教材大胆取舍,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必将大大促进语文课程
改革步伐。
除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之外,答案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试卷中这类例子信手拈来。
如第2题、第4题,第5题中第(4)小题,第17题、第21-22题的答案,均具有灵活、开放特点。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既很好地区分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而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更是为学生展示个人写作才能拓展了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今年中考语文试题有着鲜明的课改特色,而那蕴含在试卷背后的语文思想值得好好关注,因为它将引导着将来语文教学的走向和趋势。
二、试题分析
试题分三大块,包括知识的积累运用、阅读与欣赏,写作实践三个部分。
积累运用部分共设5道试题,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词义理解、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古诗文默写等内容,注意考杏的能力梯度,旦侧重在理解和应用的层面设题。
例如第 1 题考查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两方面内容,涉及了常见汉字的正确、规范的书写。
第2题考查了伺语的理解,所送材料均来自于教材、重点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
以文寓言、以言解文、言文综合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加强伺语(言)的理解,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切不可轻视。
第3题是口语交际题,考查了学生在具体语言情景中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体味交际语言在特定环境、所表达的特殊意义。
第4题考查了名著导读与综合性学习,考题既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的阅读,又告诉学生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两个小题, 截取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两个环节:同时还有意识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在确定研究专题时,注意利用教材资源,这是一-个信号,也是语文教学必须关注的地方,比如说:语文知识专题、作家专题等研究,考试尽管涉及的是综合性学习内容,试题在内容的取舍和试题的设计上,山于考虑到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实际,只触及到综合性学习的皮毛,但绝不是完整意义的综合性学习,需要老师的高度注意。
第5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设有三种类型,即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归类性默写,设题既有规定性,又有灵活性。
诗歌欣赏两道试题分别从内容、炼字、写法、作品情感四个角度设题,注重抓住诗歌的特色, 真正从理解、鉴赏的角度考杏学生的品鉴能力。
文言文阅读所选材料源自教材,与以往不同的是,分别取自两篇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在试题设计上,注重词义的理解、句意的把握、内容的分析,艺术特色方面的评价等,应该说,今年的文言文考查比往年有所拔高,一则是文本资源所限, 二则是阅读发展的需要。
现代文阅读淡化文体,选文典范、文质兼美,体现人文性,具有很强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
《等待录取通知的那个夏天》是父爱表现的另一种形式。
试题从文题理解、整体感知入手,加强了语言和句子的理解,尤其是将选文与有关课文勾连起来,进行比较,增强了教材与教材间的联系。
拓展延伸题,也•改以前就某一话题阐发自己的观点,而是选取等待这种现象,让揭示等待这种现象所蕴含的哲学意义,难度有所提高。
《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既是一篇社论,又是一篇饱含深情的优美散文。
文中传达出的情感浓烈而真挚,表现的精神博大而永恒。
读这样的文章,思想接受洗礼,情感得到熏陶,毅志得到磨砺。
两篇文章所设计的11道试题难易安排有序,点面结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和拓展迁移能力,符合学生阅读认知心理和规律。
试题力求从信息筛选、要点概括、语义理解、文意把握、艺术欣赏等方面,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消化文本,进而将文本衍化成活生生的生活“文本”。
写作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短义评价与修改所选文段有较明显的优缺点,有一•定鉴赏能力的学生能准确地作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并能提出自」的修改意见。
作文命题,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虽然难度较大,但作文提示语能启发学生讲述自2的故事, 倾诉心中情感,八年级的《敬畏自然》一文给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启示,应该说学生还是有自己的生活
内容可写,写作的空间并不狭窄。
总之,今年的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较之以往的中考试题,有较大的突破,首先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从语文学科的五大任务入手,更点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次是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再次是体现了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最后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综合性、人文性和多元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