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1 工程概述1.1设计依据1.1.1 惠供电财[2015]5号关于下达2015年供电成本及投资预算的通知。
1.1.2 [广电生〔2015〕5号] 关于增补2015年防风加固技改项目的通知。
1.1.3 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配电设计的标准、规程及规范:GB 50060-2008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 5221-2005 《城市电力电缆设计行业标准》GB 50061-2010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227-2008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公用技术要求》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GB 50065-201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2005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2009年版《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2005年版《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2013年《中国南方电网标准设计V1.0》GB 5006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2005年版《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修订),2010年11月Q/CSG 1 0002-2004《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技术指导原则等。
1.2 设计范围10kV电缆线路及土建资料的设计。
1.3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10kV戴屋线F4青溪支线路改造架空线改造工程1.3.1 拆除部分:1、拆除原有10kV戴屋线F4青溪支线#4塔1座。
2、拆除原有10kV戴屋线F4青溪支线#4塔1座#2杆、#3杆2座。
3、拆除原有10kV戴屋线F4青溪支线#2杆至#4塔架空线250米。
1.3.2 新建部分:1、DN160PE管直埋敷设电缆:YJV22-8.7/15-3×300/375M;在公共草地部分按照单管埋管(行人)施工,其他部分按照单管埋管(行车)施工;B-C段、E-F段破路顶管敷设。
2、新立10K-H1-J-54-12单回路转角塔2座,制作700-300铁塔基础2座,安装M48A地脚螺栓2组,制作铁塔接地网2组;新建电缆井5个(2个为两管电缆工作井,3个为四管电缆工作井);3、施工现场:土质比例:普通土20%,坚土10%,松砂石50%,泥水20%,地形比例:平地30%,丘陵10%,一般山地60%;4、本工程从施工队仓库至施工现场的汽车运输距离为30km,施工现场人力运输距离为200m。
5、现场位置由甲方提供地形作为参考,如与现场不符请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进行调整,本工程不涉及计算10kV线路与0.4kV线路架设的土地青赔及维护通道建设的费用。
2 架空线路部分技术要求2.1 施工注意事项2.1.1 本工程设计包含单回路线路的三相导线。
2.1.2 本工程各杆塔基础埋深必须按《基础配置表》的要求,如复测分坑后发现埋深达不到要求的,应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处理。
2.1.3 本工程杆塔编号顺序是由变电站向用户方向递增,并以此方向区分线路的左右和前后。
2.1.4 铁塔塔腿编号如下图所示:Ⅲ Ⅳ前方Ⅱ Ⅰ2.1.5 杆塔螺栓在紧线前必须全部紧固一次,紧线后全面复紧一次。
2.1.6 基础型式、埋深和施工基面,见《杆塔基础明细表》及施工图。
2.1.7 施工前需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测量,并应对下列地形进行重点复核:1 导线对地距离有可能不够的地面标高;2 杆塔位间被跨越物的标高;3 相邻杆塔位的相对标高。
如复核设计勘测时的杆塔中心桩有左右偏差,档距、转角度数和被跨越物标高与设计勘测出入较大时,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如发现设计图纸中没有的交叉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商量处理。
2.1.8 转角塔的横担均布置在角平分线上,中心桩不必位移。
2.1.9 敷设接地体如地形复杂时,可适当调整埋设位置。
另外,为了避免接地体埋设于浮土上(雨水冲刷容易造成接地体外露),本工程所有铁塔的接地体应敷设在实土内,在需堆放余泥的地方,请施工单位先敷设好该部分接地体再行堆放余泥。
2.1.10 线路平行接近带电线路时应做好接地工作,以防止感应电压引起事故。
2.1.11 为使转角塔及终端塔有一定的预偏,转角塔内侧受压基础比外侧受拔基础顶面标高高出Δh 值,终端塔线路侧基础比构架侧基础顶面标高高出Δh 值,如下表:表2.1.11 转角塔内侧受压基础比外侧受拔基础顶面标高高出Δh 值(mm)B —基础根开值(mm )2.1.12 回填基础坑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回填土坑时,每填入300mm 毫米即夯实一次,夯实过程中应不使基础移动或倾斜。
土中可掺入石块,但树根、杂草必须清除;2 回填土坑时,应排出坑内积水;3 回填土坑时,应均匀掺土夯实,石与土的比例可按3:1,无土可掺时必须会同设计单位采取相应措施,以免石块松散影响抗拔力;4 基坑顶部应带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层,并要求上部面积和周边不小于坑口。
回填一般土壤时,防沉层应高出地面300mm ,回填软质土等不易夯实的土壤时,防沉层应高出地面500mm 。
2.1.13 为了尽量利用原土层的抗拔性能,在开挖阶梯式铁塔基础的最下一阶时,尽量不用模板,并将基坑挖成下图形状,以增加基础的抗上拔力。
2.1.14 基坑深度误差超过±100mm 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1 一般土壤的基坑,超深部份在300mm 及以内者以填土夯实处理,超过300mm 者,铺石灌浆处理。
2 填土难以夯实的水坑、流沙坑、淤泥坑以及石坑等,超深部份铺石灌浆处理。
3拉线基础坑,如超深后对拉线安装或基础施工无影响者可不处理,有影响者填土处理。
2.1.15 塔脚底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空隙处应垫铁片并灌以水泥砂浆。
直线塔可在组塔后浇制保护帽,耐张及转角塔在架线后浇制保护帽。
2.1.16 耐张转角及终端杆塔导线紧线前在挂线点附近均应打好顺线临时平衡拉线。
2.1.17 耐张转角及终端杆塔的紧线,不考虑三相同紧的施工方法,紧线顺序先紧中相,再紧边相或按组装图中要求顺序进行。
2.1.18 本工程所用杆塔型号需放样加工。
2.1.19 其它杆塔、基础、架线等有关要求见设计资料的各有关说明。
2.1.20 热轧无缝电缆保护钢管对接处内侧圆弧部分表面要求光滑,防止磨损电缆;电缆穿越钢管前应套入PVC塑料管防止磨损电缆。
2.1.21 本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质量标准,除设计有要求外,均以《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3—1992)为准。
2.1.22 工程竣工投产前,施工单位需测量线路各有关参数与竣工资料一并提交给建设单位。
2.2 导线、杆塔及金具的选择要求2.2.1 导线的选择导线一般应选用钢芯铝绞线。
主干线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结合各地10kV配电网的发展规划,主要采用LGJ-240/30;分支线导线截面按安全载流量和电压降选择,主要有LGJ-70/10、LGJ-120/20等几种。
2.2.2 导线的安全系数1广东省角钢组装塔、砼杆及钢管杆安装导线的安全系数见下表:表2.2.2 导线的安全系数取值表2如果导线的平均运行应力上限超过导线拉断力的22%,要考虑防振措施。
2.2.3 导线的排列单回路导线采用三角形及垂直排列两种方式,多回路采用垂直排列方式。
铁塔部分垂直排列横担间距离为1000mm,双回路铁塔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为1800mm,四回路铁塔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为1000~1600mm。
直线砼杆垂直排列横担间距离基本为800mm,单回路耐张砼杆垂直排列横担间距离为1000mm。
2.2.4 档距及线间距离1档距城镇地区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取40~50m,郊区及农村地区配电线路的档距一般取60~100 m,高差较大的地区取60~200m,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市区及县城的配电线路供电半径一般控制在3km以内,近郊地区控制在 5km以内。
2线间距离10kV配电线路最小线间距离详见下表:表2.2.4 10kV配电线路最小线间距离对于上表,应注意以下几点:1)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
2)为满足变电所出口短路时的要求,在变电所的出口处的终端杆塔线间距离一般增加到0.85米。
3)当变电所出口短路容量较大时,应采用综合措施。
4)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m,如为双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为0.45m,距下排主干线横担为0.6m。
2.2.5 杆塔杆塔有铁塔、砼杆及钢管杆三种。
1铁塔采用角钢螺栓组装塔,若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也可采用焊接塔。
焊接塔部分详见《广东省10kV配网工程典型设计架空线路(裸导线)焊接塔部分》。
角钢螺栓组装铁塔按导线截面分两个系列:LGJ-120~LGJ-150为小导线系列,LGJ-185~LGJ-240为大导线系列。
双回路直线塔呼称高为9.6m、11.1m、12.6m;四回路直线塔呼称高为10.5m、13.5m、16.5m;双回、四回转角铁塔呼称高为10.5m、13.5m、16.5m;双回路单分歧铁塔呼称高为10.5m、13.5m、16.5m;双回路双分歧铁塔呼称高为10.3m、13.3m、16.3m;单、双回单边挂线铁塔称高为10.5m、13.5m、16.5m;六回路直线塔呼称高为12.3m、16.3m,六回路铁塔一般不宜采用。
铁塔钢材选用Q235及Q345两种,铁塔加工后需热镀锌防腐,所有铁塔均按沿海气象条件设计,经验算可适用于珠三角及山区Ⅰ、Ⅱ类气象条件。
2砼杆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及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其强度安全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8和1.7,砼杆稍径采用190mm (必要时也可采用230mm),砼杆全高分12m、15m、18m三种,锥度为1/75,横担有瓷横担及角钢担两种,所有铁件均采用Q235钢材,加工后需热镀锌防腐。
连续的直线砼杆线路,每五基宜打一组防风拉线,无条件打拉线的砼杆应按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铁塔。
3钢管杆主要用于不能打拉线的多回路、大转角且路径受限制的城市配电主干线,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