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ppt

国际法.ppt


七、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
• 1、一元论 • (1)国内法优先说,代表人物有耶利内克 (Jellinek,1851—1911),其思想来源于黑格尔 的国家观。 • (2)国际法优先说,代表人物凯尔森(Kelsen)。 • (3)自然法基础上的一元论 • 2、 二元论,亦称平行说,提倡者有德国的特里佩 尔(Triepel)、安吉洛蒂(Anzilotti),英国的奥本 海(Oppenheim)也是二元论者。 • 3、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察、讨论:国家严重的违法行为是什么? 国际法如何应对? • 认识:国际法是为国际不法行为制定的。 • 领会:与国内公法一样,国际公法的最重 要的首要的目标是限制国家主权。
(二)国际法的名称
• 万民法 • 国际法——边沁于1789年在其所著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 论》中首次提出。 • 万国公法——1864年丁韪良将美国人惠顿(Wheaton)的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译为中文,称万国公法。 • 跨国法——杰赛普(Jessup)提出 • 世界法 • 世界人民法 • 人民法 —— Law of Peoples,由美国当代思想家罗尔斯 (John Rawls)提出。
国际法
一、国际法的概念和名称
(一)国际法的概念
• 国际法,或称国际公法,是指调整国际法 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 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如何理解国际法的本质?
• 国际法是拘束国家的法律规则,其目的在 于认识国际主权的有限,限制、规范国家 主权,防止国家主权被滥用,惩处国家违 反其国际义务的行为。
(三)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 宣告的国际法原则
• 1、避免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禁武原则) •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 3、不干涉内政原则 • 干涉的含义: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事物的 强制或专断的干预,旨在对该国强加某种行为或 后果。最明显的表现为是武力的干涉。至于通过 经济、外交、舆论等方式对它国的内政施加影响 能否称为干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 内政的含义:一般是指国家不受国际法约束而能 独立自主处理的事项,即宪章所说的纯属国内管 辖事项
• 国际法的不同名称展现了对国际法的本质 特征的实然和应然的不同概括和理解。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 (一)古代和中世纪国际法——国际法的 萌芽 • (二)近代国际法——国际法的起源 • (三)现代国际法——发展特征
研讨:决定国际法起源的因素
• 国家主义的发端(观念与事实) • 欧洲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宗教改革的 背景,宗教战争,信仰与领土主权,解决 争端的方式,战争与和平) • 《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思想界领袖的 重大作用) • 国家透过和平会议同意国家间的若干法律 规则(国家同意)
• (3)通过转化与并入的方式适用国际条约。 • (4)条约作为解释中国国内法律法规的手 段。 • 3、适用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不得违背中国 宪法。 • (2)在涉外民商事领域,直接且优先适用 国际条约,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八、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二)有关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法律文 献 • 1、1945年《联合国宪章》 • 2、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 之间的通商和交通的协定》序文中首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 • 4、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
(三)中国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 实践
• • • • • 1、国际习惯 中国承认国际习惯的法律拘束力。 2、国际条约 (1)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效力等级如何 从宪法关于缔结条约的程序看,条约的缔结与法 律的制定在程序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可以说, 条约和法律在中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然, 条约不能优于宪法是可以肯定的。
六、国际法的效力根据
• 所谓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指国际法为什么对国家 产生拘束力的问题。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 回答。 • 1、自然法学派——国际法来源于自然法,国际法 的拘束力来源于自然理性的命令。 • 2、实在法学派——国家的同意构成国际法拘束力 的基础 • 3、格老秀斯学派——万民法分为自然国际法和意 志国际法,自然国际法的效力来自人类理性,意 志国际法的效力来自国家的意志,自然国际法支 配意志国际法。
五、国际法的编纂
• (一)编纂的概念 • 狭义概念 • 广义概念
(二)联合国主持下的国际法编纂 工作
• 1、国际法委员会的编纂工作——编纂《外交关系 公约》、《条约法公约》等 • 2、联合国主持下的专门性国际法编纂会议如联合 国海洋法会议——编纂《海洋法公约》 • 3、人权委员会——起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国际公约》、《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 4、联大法律委员会(第六委员会) • 5、联合国外空委员会——制定了五个有关外空活 动的条约 • 6、联合国大会成立的特设委员会
观察:现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 1、禁武原则在国际法上得以确立 • 2、国际法的调整范围扩大 • 3、国际法的实施机制得以建立
预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 • 更注重保护人权 更有效地惩处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
• 参考文献: • 曾令良:《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 势》,《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 王逸舟等:《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探 索》,《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
• 1、国家尊重与履行国际法的义务,国家不 履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引起国家的法律 责任。 • 参见《联合国宪章》,《条约法公约》, 1930年国际常设法院在对但泽的波兰国民 的待遇案中的咨询意见。
2、国际法在国内适用的方式
• (1)国际习惯 普遍承认或至少为相关国家所承 认的国际习惯是国内法的组成部分,直接为国内 法院适用。该种处理方式由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 通(Blackstone)提出。(参见英国上诉法院1977 年的案例: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案。) • (2)国际条约 • 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包括两种主要的方式:转化 (transformation)与并入(incorporation)。 • (3)适用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不得违反相关国家 的宪法。
3、国际法在国际及国内适用的等级 问题
• • • • (1)适用国际习惯不得违反国内的成文法 (2)条约 a.高于国内立法,如法国。 b.与国内立法的效力等级相同,采后法优于 前法原则,如美国。 • c.在所有的条约中,《联合国宪章》的效力 优先,条约优于国际习惯,但构成国际强 行法的国际习惯的效力高于条约,条约不 得违反公认的国际强行法。
• 依宪章彼此合作原则 • 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principle of equal rights and self-determintation of peoples) • 民族自决适用于殖民地、非自治领土的人 民,但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仍然是个有争议 的问题。
• 6、主权(sovereignty)平等原则 •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 指国家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 利。国家主权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对内 的最高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 物及领土外的本国人享有属地优越权和属 人优越权;二是对外的独立权,即国家在 国际关系上是自主的和平等的。 • 7、善意履行国际法义务原则
三、国际法的主体
• • • • • • •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 (二)国际法主体的分类 1、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 2、国际组织在一定范围内是国际法的主体 3、个人是国际法的主体 4、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问题 5、人类整体作为国际法主体的问题
四、国际法的渊源
• (一)概念 • (二)分类 • 1、三个独立渊源:国际条约、国际习惯、 一般法律原则 • 2、三个确立国际法规则的辅助方法:司法 判决、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联 合国大会决议 • 3、“公允及善良”作为国际法渊源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