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探究这篇课文敢于说真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皇帝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课文敢于说真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复习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有一个皇帝非常奇怪,他十分喜欢新衣服但是却赤身裸体上街游行,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堂。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篇童话故事的结构。
课文是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酷爱新装为引,以骗子做新装为开端,做了新装那么皇帝和大臣就去看新装,看完新装就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高潮,皇帝穿着新装去游行,最后的结局是这个骗局被一个小孩子揭开。
我们回顾了一下课文结构就是相当于再读了一次课文,那么现在你们能说说课文的情节是围绕哪个字写的,都写了哪些人吗?
二、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对那么我们说全文就是围绕(骗)这个字来写的,
故事里都有哪些人呢?(皇帝,骗子,官员,百姓,孩子)在这个故事里骗子是设骗骗人,那么皇帝呢?(受骗)官员是(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
1.分析皇帝性格
骗子设下的局最先是为了让谁相信,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吗?那么我们现在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找出皇帝三次心理活动。
指名学生回答。
(感到有些不大自然-无需害怕-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得出皇帝(昏庸、愚蠢)性格特点。
(心理、语言描写)
2.指导朗读
从这里看出皇帝期不期待他的新衣服?期待,是啊,他十分期待,所以前前后后派人去看了几次?三次,哪一次他自己也去了,(第三次)现在请同学们看到第21,22段,皇帝看到衣服后心理描写以及语言描写。
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今天老师想让你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演一演昏庸愚蠢的皇帝,读一读皇帝看到新装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说的话,也就是第21、22自然段。
先自由朗读一遍,老师再请几位同学为我们表演。
开始。
指导朗读第21、22自然段。
指名三个学生朗读。
(预设评价语:恩,不错,但是我觉得愚蠢的程度还不够,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表里不一的皇帝,哎呀,真是棒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
3.齐读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老师今天还想给一个十二分的满意,不知
道同学们想不想要。
那么准备好,书摆好,坐直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读。
4.分析人物
小组合作,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骗子、大臣、孩子、百姓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并说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骗子:狡猾、贪婪(语言、动作描写)
(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堵住了皇帝、大臣、百姓的嘴)
大臣:虚伪、阿谀奉承(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几次出现的大臣表现的一样,说明所有的大臣都是愚蠢的不诚实的)
百姓:胆小、虚伪(语言)
孩子:无私无畏(语言)
三、合作探究
你们说这件衣服到底存不存在?是啊,本来就不存在,但是由于他们的性格所以不敢说实话,那么当到了游行这天,皇帝就穿着这所谓的新装上街了,可实际上并没有穿衣服?到故事最后,皇帝也知道自己没有穿衣服,但是还是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了。
1.为什么皇帝知道自己没有穿衣服还要坚持举行完大典。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内心的恐慌,这恰
恰暴露了他的虚伪,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愚蠢的行为。
)2.为什么作者最后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
)保持稚子之心
3.讲解这篇童话的现实意义。
安徒生有一句话:“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那么请大家思考,这篇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作者想给我们什么启示?(人要无私无畏,保持儿童的纯真。
)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写写皇帝回到宫里会发生什么。
六、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