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途、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选项】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A【解析】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并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方式。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2.【题干】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
【选项】A.军事民主制度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商朝虽然确立了王子王位继承制,但并未完全解决王位继承的顺序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3.【题干】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
【选项】A.令B.曹C.卿D.丞【答案】C【解析】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卿。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4.【题干】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
【选项】A.属国B.侯国C.郡国D.王国【答案】B【解析】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候,其食封的领地称为侯国。
【考点】秦汉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5.【题干】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
【选项】A.治书侍御史B.御史大夫C.御史中丞D.殿中侍御史【答案】C【解析】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6.【题干】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
【选项】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内史省【答案】A【解析】在隋朝三省制度中,由于尚书省为“政本之地”,实际成为行政运转的轴心所在。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7.【题干】中晚唐朝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宦官籍以控制军队的官职是()。
【选项】A.司隶校尉B.都督军事C.太尉D.神策左右军中尉【答案】D【解析】中晚唐朝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同时通过充任神策左右军中尉而控制了京城的军权。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8.【题干】唐朝依法制定,以诏制形式颁布的行政规则称为()。
【选项】A.律B.令C.格D.式【答案】B【解析】A律是国家的基本法;B令是依法制定的行政规则,以诏制的形式颁布;C格是以敕的形式颁布的具体行政法规,涉及范围较为具体,是对律、令的补充;D式是包含行政细则的文秘程式的办事章程,行政执行中须依式而行。
【考点】隋唐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9.【题干】宋朝路一级行政机构中俗称“宪司”的是()。
【选项】A.转运使司B.提举常平司C.提点刑狱司D.经略安抚司【答案】C【解析】路仅是一个遣使级的的行政层级。
分设四司各司其职:(1)经略安抚司,俗称“帅司”,主持一路之军务,其主官名称在路之四监司中变更最多。
(2)转运使司,俗称“漕司”,主管本路财赋,主官为转运使。
(3)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主管一路司法工作,主官称提点某路。
(4)提举常平司,俗称“仓司”,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神宗时还负责推行新法。
【考点】五代、宋的行政管理——宋朝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0.【题干】金朝负责从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
【选项】A.吏部B.尚书省C.枢密院D.礼部【答案】A【解析】金朝对官员升迁是按官员品级分段管理的。
从七品以下官员由吏部负责任免,但其中正八品以上官员任免需呈报尚书省,正八品以下则由吏部全权处理,称为部选。
正七品以上官员由尚书省统一管理,称省选。
【考点】辽金元的行政管理——金的行政管理11.【题干】明朝最高审判机关是()。
【选项】A.刑部B.大理寺C.都察皖D.御史台【答案】B【解析】明朝大理寺和唐宋时期的大理寺不同,它在最高审判机关。
【考点】明的行政管理——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2.【题干】淸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
【选项】A.道B.郡C.省D.州【答案】C【解析】省是淸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
【考点】清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3.【题干】近代中国行政体制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是()。
【选项】A.增设学部B.增设巡警部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D.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答案】D【解析】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成为近代中国行政体制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考点】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与改革14.【题干】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宜布变法的是()。
【选项】A.同治里帝B.光绪皇帝C.溥仪里帝D.慈禧太后【答案】B【解析】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发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考点】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与改革15.【题干】辛亥革命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湖北军政府基本上属于()。
【选项】A.总统制类型B.内阁制类型C.议会制类D.委员会制类型【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亦称都督府。
各省行政体制极不统一,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湖北类型,属于总统制类型;二是福建类型,是一种典型的内阁制类型的省政府。
【考点】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6.【题干】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
【选项】A.简任制B.委任制C.荐任制D.聘任制【答案】B【解析】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委任制。
【考点】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17.【题干】袁世凯政府建立后,对外蒙古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选项】A.行省制度B.伯克制度C.盟旗制度D.谋克制度【答案】C【解析】袁世凯政府建立后,对外蒙古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盟旗制度。
【考点】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18.【题干】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
【选项】A.国民政府委员会B.国民政府主席C.五院院长D.国民党中政会【答案】D【解析】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国民党中政会。
中政会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工具,其中心任务是保证国民党对国民政府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全国的的专制统治。
同时,它又是国民政府行使决策的发源机关。
【考点】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9.【题干】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
【选项】A.总裁制B.总统制C.议会制D.委员会制【答案】A【解析】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确定了抗战救国的总方针;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总裁制,选举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
【考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20.【题干】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管理所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是()。
【选项】A.委员长侍从室B.中央设计局C.军事参议院D.中央审议会【答案】B【解析】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管理所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是中央设计局,其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考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21.【题干】“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南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所变化,其中考试院院长的产生程序是()。
【选项】A.由总统直接任命B.由考试院选举产生C.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D.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后任命【答案】C【解析】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
考试院院长、副院长以及考试委员若干人均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
【考点】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22.【题干】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选项】A.广州B.瑞金C.上海D.嘉兴【答案】B【解析】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考点】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体制23.【题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均实行()。
【选项】A.议行合一制B.委员会制C.合议制D.首长负责制【答案】B【解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均实行委员会制。
【考点】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24.【题干】在多数抗日根据地,区公署是县政府的()。
【选项】A.助理机关B.派出机关C.执行机关D.代表机关【答案】A【解析】在多数抗日根据地,区公署是县政府的助理机关。
【考点】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体制25.【题干】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
【选项】A.贫民大会B.各界座谈会C.各界代表会D.临时参议会【答案】C【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各界代表会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只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对政府无约束权。
【考点】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二、多项选择(本大共5小题,毎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题干】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
【选项】B.楚国C.齐国D.韩国E.各国【答案】AB【解析】春秋时期,县郡最先在晋国和楚国设立。
【考点】夏商周的行政管理——春秋时期向君主专制体制过渡27.【题干】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选项】A.九卿议B.大臣廷议C.例行常朝D.便殿议政E.临时朝议【答案】BCD【解析】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例行常朝、偏殿议政、临时朝议三大类。
【考点】五代、宋的行政管理——宋朝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28.【题干】清朝在官员选拔任用上被视为入仕正途的是()。
【选项】B.荐举C.捐纳D.举贡E.吏道【答案】AD【解析】清朝在官员选拔任用上被视为入仕正途的是科举、举贡。
【考点】清的行政管理——行政官员的管理29.【题干】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对旧的官吏制度进行了革新,文官大致分为()。
【选项】A.简任官B.荐任官C.委任官D.特任官E.聘任官【答案】ABC【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委任制。
文官大致分为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