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处理专业技术标准
三、污染的饮用水引起的疾病
水经口引起的疾病 接触水引起的疾病
㈠ 水经口引起的疾病
介水肠道传染病 介水传染病是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
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其主要原因是水源受 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或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被病原 体污染。地面水和浅井水都极易受病原体污染而导致 介水传染病的发生。 可经水传播的8种法定传染病:即甲类传染病中的 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指甲型肝炎和戊 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丙类传染病中 的感染性腹泻病。介水传播疾病中又以其他感染性腹 泻和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的发病人数最多。
㈡ 人体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水的平衡量
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及内生水三大部 分。通常每人每日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 1000mL,内生水约300mL。内生水主要来源于蛋白 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时产生的水。每克蛋自质 产生的代谢水为0.41克,脂肪为1.07克,碳水化合物 为0.6克。体内水的排出以经肾脏为主,约占60%, 其次是经皮肤、肺和粪便。成年人一日水的来源和排 出量维持在2500mL左右。
水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所必须,是生命之源。水的存 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了人类获得所需的食 物。
人类生活中除了饮用水外,在保障个人卫生,改善环 境卫生,绿化和改良环境气候等方面都需要水,工农 业生产需水量更大,水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 性的经济资源。
饮用水的需要量由于地区气候、卫生设施状况和科学 水平等有较大差异;饮用水的水质、用量、水资源的 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质量高低,卫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自来水的处理技术依然沿用一百年前的传统工艺 即“混凝沉淀一过滤一消毒一净化”,将江河水或地 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经过一百年的世纪洗礼, 当代的水质现状与一百年前的水已经截然不同了,传 统的水处理工艺对降低浑浊度,去除水中悬浮物有较 好的净化消毒作用,但对目前以有机污染为主的微污 染,则不能彻底去除有机污染物、农药、环境内分泌 干扰物和藻毒素,致使出厂水时有检出,甚至超标。
生活饮用水处理技术
安一、饮用水的重要性 二、饮用水存在卫生问题 三、水质处理技术 四、地面水除藻技术
一、饮用水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水的生理功能 与水相关疾病 优质充足的生活用水,既能防病,又提高
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太低致儿童龋齿,水氟浓度太高致人群患氟斑 牙、氟骨症(地氟病);水碘浓度太低或太高 致甲状腺疾病(地甲病);水砷浓度太高致皮 肤癌。
㈡ 接触水引起的疾病
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多发生于接 触该类病原体污染的水;游泳用水的污染 可致人感染眼结膜炎、中耳炎和咽炎。
四、充足优质的生活用水,既能防病, 又可提高生活质量
当前,微生物污染仍为农村饮用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加强饮用水 消毒工作是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有效措施。
二、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受到挑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 因为水污染,自来水屡屡受到影响,使人们对自来水 的安全性提出质疑。近年来许多地区自来水存在有异 味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和恐慌。
二、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微生物污染 自来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受到挑战 消毒副产物带来新的污染 自来水管网污染 二次供水污染 突发饮用水卫生事件
一、微生物污染
1993年在全国26个省的180个县全面展开的饮用水卫生监测网 的监测结果显示:饮用总大肠菌群超过3个/L水的人口数占总调 查人数的51.8%,部分省如贵州、海南、安徽、广西、湖北等 省的超标率(指超过I级水标准)均已超过6o%。饮用水细菌总 数超过1×105个/L(100个/mL)的人口数占总调查人数的 39.1%;部分省,如甘肃、广西、湖北、海南、浙江等省的超 标率也已超过60%。分散式供水的超标情况更为严重,总大肠 菌群和细菌总数的超标率分别达到69.22;和54.9%。此次调查 结果显示,我国仍有53%的人口使用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 中未经过任何处理的自来水也占到一半以上,由此造成了农村饮 用水微生物指标的严重超标,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肠道传染病 的流行。
㈠ 水经口引起的疾病
化学性污染急慢性中毒 依通过水摄入体内化学污染物浓度的高低和
时间,分为急性、慢性和远期(致癌、致畸、 致突变)危害。其中世界历史上由水受工业有 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引起的公害病,如甲基汞 引起的水俣病和由镉引起的痛痛病等,更是教 训深刻。
㈠ 水经口引起的疾病
地球性化学性疾病(水性地方病) 某些地区由于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水中氟浓度
二、水为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体内 水失衡将导致疾病
水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人体维持生理功能所需的水的平衡量 人体水失衡的症状
㈠ 水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水是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 水作为营养物质的载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水作为代谢产物的溶剂,直接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及
代谢产物的排泄,促进各种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 调节体温 润滑组织
优质的饮用水水量充足,取用方便,有利于个 人卫生习惯的形成,如洗手,若能坚持经常, 则对肠道传染病和肠寄生虫病的控制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经常沐浴和洗衣服可预防皮肤病和 体外寄生虫传播的疾病(如虱子传播的回归热 和斑疹伤寒)。良好的生活用水供应对预防沙 眼和结膜炎也有明显的作用。人们在享受优质 饮水的同时,充足的供水用于沐浴、洗衣、清 洗炊具,环境清扫,可提高个人卫生和生活质 量。
㈢ 人体水失衡的症状
水缺乏症 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缺水,重度
缺水可使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增加,形成高渗;细胞 内水分外流,引起脱水。失水超体重20%时,会引起 死亡。 水过多及中毒 如果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可引起体内水 过多或引起水中毒,这种情况多见于疾病,如肾脏疾 病、肝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用甘油作为保水剂 时,偶有发生。正常人中极少见水中毒。水中毒的临 床表现为渐进性精神迟钝、恍惚、昏迷、惊厥等,严 重者可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