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船资料1定义:中文名称:挖泥船英文名称:dredger定义1:借机械或流体动力的挖泥设备,挖取、提升和输送水下地表层的泥土、沙、石块和珊瑚礁等沉积物的船。
所属学科:船舶工程(一级学科);船舶种类及船舶检验、国际公约和证书(二级学科)定义2:采用各种斗、铲或水枪等装置,挖掘并从水中提取泥沙的工程船舶。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水工建筑(二级学科)定义3:装有挖泥机械设备,专门用于挖取水下泥沙的船舶。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技术(二级学科);海洋工程(三级学科)定义4:装有专门设备、用以挖起水下泥、沙或卵石、软石的工程船。
所属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航道与港口(二级学科);疏浚(水利)(三级学科)工作方式挖泥船工作示意图有些挖泥船本身没有动力,它每换一处工作位置,总是靠拖船带动;从水底挖出的泥沙倾入在旁等待的驳船里拖走。
本身有动力的挖泥船在通行较大船舶的航道上施工,用粗大的软管抽吸淤泥。
挖泥船把泥沙存在舱中,装满后开往海外倒掉。
侧伸吊杆挖泥船是清理狭窄水道最有效的工具,它平稳地缓行,每小时约走3700米,在湖底铲出一条宽约35米的水道,泵将吸出的泥沙沿着长长的吊杆,喷回到离水道较远的水中。
吃水较深的大船尤其需要倚重这种挖泥船。
耙吸式挖泥船是吸扬式中的一种。
它通过置于船体两舷或尾部的耙头吸入泥浆,以边吸泥、边航行的方式工作。
耙吸式挖泥船机动灵活,效率高,抗风浪力强,适宜在沿海港口、宽阔的江面和船舶锚地作业。
挖泥船(浙江产)ν链斗式挖泥船是利用一连串带有挖斗的斗链,借上导轮的带动,在斗桥上连续转动,使泥斗在水下挖泥并提升至水面以上,同进收放前、后、左、右所抛的锚缆,使船体前移或左右摆动来进行挖泥工作。
挖取的泥土,提升至斗塔顶部,倒入泥阱,经溜泥槽卸入停靠在挖泥船旁的泥驳,然后用托轮将泥驳拖至卸泥地区卸掉。
链斗式挖泥船对土质的适应能力较强,可挖除岩石以外的各种泥土,且挖掘能力甚,挖槽截面规则,误差极小,最适用港口码头泊位,水工建筑物等规格是要求较严的工程施,因此有着一定的应用范围。
ν绞吸式挖泥船是目前在疏滩工程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船舶,它是利用吸水管前端围绕吸水管装设旋转绞刀装置,将河底泥沙进行切割和搅动,再经吸泥管将绞起的泥沙物料,借助强大的泵力,输送到泥沙物料堆积场,它的挖泥、运泥、卸泥等工作过程,可以一次连续完成,它是一种效率高、成本较低的挖泥船,是良好的水下挖掘机械。
ν铲斗式挖泥船是单斗挖泥船的一种,它可以集中全部功率在一个铲斗上,进行特硬挖掘。
它利用吊杆及斗柄将铲斗伸入水中,插入河底,海底进行挖掘,然后由绞车牵引将铲斗连同斗柄,吊杆一起提升,吊出水面,至适当高度,由旋回装置转至卸泥或泥驳上,拉开斗底将泥卸掉,再反转至挖泥地点。
如此循环作业。
铲斗挖泥船适用于挖掘珊瑚礁、孵石、砾石、大小块石和粘土、粗砂及混合物。
ν抓斗式挖泥船是利用旋转式挖泥机的吊杆及钢索来悬挂泥斗;在抓斗本身重量的作用下,放入海底抓取泥土。
然后开动斗索绞车,吊斗索即通过吊杆顶端的滑轮,将抓斗关闭,升起,再转动挖泥机到预定点(或泥驳)将泥卸掉。
挖泥机又转回挖掘地点,进行挖泥,如此循环作业。
抓斗式挖泥船主要用于挖取粘土、淤泥、孵石、宜抓取细砂、粉砂。
目前如火如荼的港口开发,围海造田等海上工程项目,目前国内对挖泥船的需求十分旺盛。
但由于我国对二手船舶的进口船龄限制,工程船舶海事部门规定其进口年限为二十年,而实际能够取得进口许可的船舶内部规定在十五年内;而国外发达国家港口开发,一般都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而国外建造的挖泥船一般都是这个年代建造的,所以从国外进口此种类型船舶的可能性就十分小。
针对目前的广大市场,国企和民营资本各显神通,获取更大的收益。
1.绞吸挖泥船:(以装机总功率和排泥流量为依据)以天津航道局为首的绞吸挖泥船船队,以及以浙江民间资本为主的挖泥船船东纷纷投入其中,发挥各自优势!比如:上海久和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由2005年底自行开发的在国外建造新的绞吸式挖泥船,利用国外的建造优势和技术能力,建造性价比都有优势的大型绞吸船。
在浙江和江苏等地的国内民营船厂,建造挖泥船的流量越来越大。
就目前国内建造的绞吸挖泥船,从1000CBM,1500CBM.2000CBM.2500CBM.3000CBM, 3500CBM.3800CBM.4500CBM.到目前浙江象山造的6500CBM 绞吸挖泥船,由于船级,性能的不同,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
国内目前在建的绞吸船,一、周期较长,二、设备国产率很高、易损耗,三、造价也不菲,排泥总量为4000立方/小时的大绞,国内的建造周期为14个月-18个月,建造成本1.5亿人民币。
但和欧洲传统的挖泥船价格比起来,性价比还是有优势的,笔者认为,今后几年,除了印度、印尼等东南亚市场,在北美和中东还应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耙吸挖泥船(以泥仓的容量为依据)以上海航道局为首的耙吸挖泥船船队,以及从2003年第一条2200CBM的耙吸挖泥船,由浙江的民企自行投资建造以后,由于2006和2007年度,国内本身的强大的疏浚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强大需求,有相当一部分船舶出口到印度,印尼等东南亚市场。
但受2008年下半年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中国已售国外的船舶施工情况的不理想等多方面因素,国外的需求有所降低。
而今年下半年由于国家对国内港口开发的力度加强,目前这部分船东的出售价格比上半年又上升了20%,比如,7000CBM的耙吸挖泥船,中国新造,ZC船级,带艏吹功能的,09年上半年,船东的报价是1.3亿左右,现在又上升到1.6亿。
通过对宁波和舟山等地民营企业的耙吸船的摸底调查,目前国内建造的耙吸挖泥船从1800CBM ,2200CBM,3500CBM,5500CBM,6000CBM,7000CBM,9000CBM ,到13500CBM,各个船东的心态不一,船舶施工情况好的话,出售的欲望不强烈;船舶施工情况不是太好且资金比较紧张的话,出售国外的欲望很强烈。
3.抓斗式挖泥船:(以抓斗的泥容量为依据)根据目前的国内工程现状及国内船东需求,大抓斗容量(10立方米以上)的抓斗挖泥船由于国外价格过高,国内船东承受能力相对不足,因而进口成交的空间相对小。
目前6立方和8立方的抓斗挖泥船,国内船东的心理承受价格分别在600万人民币与1000万人民币以内。
目前国外对6方或8方的日本抓斗船有一定的需求。
国内出售的意向较小,可以尝试做点转口贸易,比如把日本、韩国的船出售给另外的东南亚国家。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于上述3种挖泥船,作为船舶贸易的专业公司,关键是找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建立完善的挖泥船船东资源以及说服船东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旦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复苏,这方面的市场潜力将是无限的。
WD Fairway (奋威)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耙吸挖泥船(尽管现在已无法施工),建造于1997年的fairway 号是荷兰波斯卡里斯公司(boskalis)的旗舰船只,舱容20000方,装载量达到35000吨之多。
2003年1月,“奋威”号在新加坡完成了扩容改造,其船长增加了51米,舱容增加了近16000方,达到了惊人的35804方,相当于又造了一艘大型耙吸船,最大装载量也达到了60000吨,最大挖深也可达到120米。
不过该船现在已无法继续疏浚工作了,2007年3月8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奋威”号在天津港航道进行疏浚施工时(天航向波斯卡里斯租用的),被一艘可装载近一万标箱的大型集装箱货船——“地中海.乔安娜”号撞中左舷后部,集装箱船的球鼻艏完全撞入“奋威”号船体内,造成船体损毁严重,左侧船舱进水造成侧沉。
该船现已被成功救捞,保险公司进行了总价为1.65亿欧元的全额赔偿。
至于“奋威”号没有进一步消息。
97年的“奋威”号2003年完成扩容后的“奋威”在天津港发生撞船事故现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挖泥船建造水平突飞猛进,综合研制能力仅次于部分一流疏浚强国,新建挖泥船数量居世界前列,为国内疏浚事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装备。
然而,与挖泥船建造强国相比,我国在疏浚装备配套以及自动控制等高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差距明显,成为提升挖泥船建造水平的掣肘。
专家认为,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切实提高配套水平,使国产挖泥船更加先进、高效和可靠,为建设疏浚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挖泥船技术形态复杂、设备繁多,长期在水域作业,对配套设备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要求极高,而且一般挖泥船建造成本的70%以上来自配套设备,其先进性也主要体现在疏浚设备上。
可以说,谁主宰了配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谁就拥有挖泥船建造的主动权。
遗憾的是,虽然经过业界多年的努力,我国挖泥船及配套产品制造有了很大进步.但这些配套产品无论是技术含量还是可靠性,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性能泥泵、耙头、绞刀、液压元器件、自动化仪表等关键配套设备的差距更为突出。
因此,在选择关键配套设备时,大船东仍倾向于进口产品。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进口挖泥船配套产品价格昂贵,而且供货周期难以保证,造船企业及疏浚公司因此常常受制于人。
中国疏浚协会秘书长杨尊伟表示,中国疏浚业已经确定了2020年成为疏浚强国的宏伟目标.因此.这一局面必须改变,强大的挖泥船配套能力不可或缺。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挖泥船配套水平?708所研究员、挖泥船专家刘厚恕认为,影响挖泥船配套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资金。
国外著名挖泥船制造厂商为确保领先地位,都不惜投入巨资进行挖泥船配套设备的研发。
反观国内,只有几个科研院所涉足疏浚船舶和疏浚设备,势单力薄,而且其在挖泥船项目研发上很少能得到国家财政的资助,难有大的作为。
可见,要突破挖泥船配套的瓶颈,除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投入,政府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
尤其是在某些涉及行业发展的关键配套产品上,政府应在科研立项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另外,要突破配套瓶颈,产业链上的多方合作至关重要。
疏浚业是一个链条较长且相对专业的产业,而我国疏浚公司、船舶建造企业、配套企业、相关院所及实验室等分属不同系统,力量分散,缺乏紧密而有效的合作。
专家建议,疏浚行业产、学、研、用、教等相关单位应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合作,有计划地进行关键配套设备的研发,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一些顽固的配套堡垒。
对有一定基础并愿意制造挖泥船配套产品的民营企业,疏浚公司应积极支持。
另有专家认为,国内疏浚企业要改变偏重于船舶和船队管理的经营理念,加强对疏浚工程的精细化研究,在关键配套设备上与造船和配套企业一起,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
当然,挖泥船关键配套产品的技术进步难以一蹴而就。
专家建议,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来解决当前设备配套的供需矛盾。
中小型挖泥船设备配套以国内为主,大部分或全部采用国产配套产品;而对万立方米级以上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及15000千瓦以上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在主要系统装备成套引进或引进核心部件的同时,进行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积极推进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