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对乡镇财政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基础,直接面对广大乡村和农民群众,在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期,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对有关乡镇财政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中发现,各乡镇都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督,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努力推动了镇域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调研情况1、乡镇基本情况竹行镇基本概况:全镇镇域平方公里,总人口31318人,XX年实现社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2元,增长%。

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达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农业总产值8120万元,完成农业增加值4226万元,同比增长%。

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新增个体工商户961户,新增注册资本4558万元,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436户。

XX年,全镇财政收入亿元。

其中:增值税完成8087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030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364万元,营业税完成138万元。

当年可用财力万元。

小海镇基本概况:全镇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XX年年末财政供养人口163人。

XX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农业生产总值5900万元,农业增加值3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6元。

预算内财政收入8650万元,预算内财政支出2682万元,预算内可用财力1658万元;预算外收入13万元,预算外支出13万元,预算内外年终赤字万元。

新开镇基本概况:新开镇是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镇,全镇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辖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外来人口6027人。

截止6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实现财政支出1760万元,同比增长%。

2、财政体制方面竹行镇所属开发区对乡镇实行的是"核定收支基数、增收分成"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小海镇从XX年3月区划调整以来,XX年区对镇财政的体制进行了改革,XX年教育体制上移,教育直接由区财政直接管理。

现行财政体制科学分解了财政收支任务,强化了财政管理,进一步理顺和明晰了区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财权、事权,充实了镇财力,做到了财权与事权的基本统一,调动了我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3、收入支出管理方面竹行镇企业法人单位共360家,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为钢丝绳行业,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达109家;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4家,五千万元以上企业17家,千万元以上企业59家。

其它行业为方向机、铁链、纺织服装、电器、医药、印铁制罐等。

全镇完成外贸出口亿元,同比增长%。

XX年1-6月份,完成财政收入5924万元。

小海镇预算收支矛盾比价突出,一方面预算内收入增加缓慢,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尖锐,镇财力已出现严重不足。

XX年预算内财政收入865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50万元,XX 年度预算内财政支出2682万元。

XX年镇预算外收入13万元,预算外支出13万元,空调入预算内万元,年终赤字万元。

这几年,因镇取消了预算外所有收费项目,已无收入,支出也是以收定支,收支已无可比因素。

新开镇由于开发区征地拆迁范围的不断扩大,一第 3 页共9 页大批企业被拆迁,这些企业或迁移到外地或关闭,严重影响镇财政收入,初步统计,仅XX年下半年沙家圩、近山两个村拆迁,就有192家企业被拆迁,影响我镇财政收入1215万元。

目前,整个新开镇基本上全部是开发区的地盘,财政收入不可能有长进。

支出方面,由于镇地处开发区中心镇,外来人口管理、保安联防、文明创建、小区的物业管理等新的支出项目越来越多,支出越来越庞大。

XX年新增支出项目达万元。

4、债权债务管理方面竹行镇于1999年3月-XX年1月清理整顿合作基金会时,分别向通州市财政局、通州市合作基金会借款,目前借入余额尚有63万元,拟在今年底清理结束。

XX年年终财力决算镇欠区2113万元。

小海镇对村、镇两级债务进行了进一步清理,按照事由、时期、原因、用途、债务到期时间、逐年偿还计划等相关内容逐笔进行了清理,建立了相应的台帐,并积级筹集资金,加大还债力度,努力化解债务,而且近几年没有新债发生。

XX年底村级债务余额为11万元;镇级债务余额万元。

5、土地出让金管理方面竹行镇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工业园区,目前镇土地出让金,经镇党委、政府决定由"南通开发区竹行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手收取后经镇长批准后定期上交镇财政。

6、财政资金管理方面竹行镇建立健全了财政资金收费票据领、销、存台帐,进行登记管理。

依据法规制度,加强对镇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

定期进行检查监督,保证资金规范管理,不予流失。

对违反镇财政资金规定的,追交违纪金额,上缴同级财政,按规定依法处以罚款,并依据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小海镇切实加大对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创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机制,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算好账、把好关。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坚持保稳定、保工资、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合理的调度资金,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财政支出。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办公用品实施集中购买,限额使用的办法,控制办公经费的增长。

压缩招待费开支,严格按标准招待。

新开镇对专项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增强资金使用管理的透明度。

对各项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方式。

7、财源建设方面第 5 页共9 页竹行镇加大零星小税的征收力度,配合税务部门对有关企业进行税务评估,开展有关税种的税源调查,对税款混库问题,逐个企业进行核对,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予以调整。

在组织财政收入发展税源经济的同时,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合理分流支出,统筹安排,有保有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行和促进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小海镇财源建设不容乐观,区划调整以来,基本上没有引进新的规模企业,非但不能引进,而且企业向外流失,税收增长难度很大。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区划调整以来,上级基本上没有给新增土地利用指标。

2、近几年省、市、区重大道路经过占用了镇土地3200亩,特别是通启高速小海立交和苏通大桥北接线就占用我镇土地2045亩,工程两侧1000米以内土地被控制,严禁建设,制约了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

新开镇主要打好"三大战役"。

打好载体建设"阵地战"。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开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在全镇经济发展中的示范作用、产业发展中的辐射作用。

打好转型升级"持久战"。

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鼓励企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打好招商选资"攻坚战"。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严把准入"门槛"。

不断创新招商模式,主动组织各种招商活动,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二、乡镇财政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一是乡镇财政、税收存在二张皮现象。

比如:发现少数企业有偷漏税情况,财政无稽查职能,只能协助税务部门做好工作。

同时,由于新农村建设需要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改造需要资金,构建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民政优抚、社会保障项目的增加和标准的提高也需要财政拨款,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外来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经费、社区物业管理经费等也需要财政支付,将使镇域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是乡镇财政监督职能相对薄弱。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强有力的惩戒手段和相应的监管能力,乡镇财政对非财政渠道下达的资金监管难,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监管难,对乡村的资产监管难,对报账单位的资金使用监管难,乡镇财政所对报账单位开支的真实性无法掌握,对专项资金发生转移用途、截第7 页共9 页留挪用时,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

三、对下一轮乡镇财政建设工作的建议一是充实和完善乡镇财政职能。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职能是县级财政职能的延伸,是乡镇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

其职能定位要结合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来展开,着重从规范的资金监督权、高效的会计集中核算、满意的公共服务和适度的预算管理权等方面予以细化。

二是调高分税制体制对乡镇的分配比例。

XX年镇预算内可用财力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为%,而XX年镇可用财力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只有%,而开发区要求乡镇的配套资金却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XX年度和XX年度我镇新增配套资金分别为1219万元、989万元,按照目前的体制凭乡镇自身财力已无法消化这部分支出。

希望市区二级财政继续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力度,在财力分成上给予倾斜,加大对镇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和财力补助力度,以加快城乡共建的步伐,缩小城郊之间的差距,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三农支出的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尽早实现小康目标。

三是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

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总结推广经验,对乡镇财政所的办公、人员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对惠民政策咨询、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等服务事项实行"一个窗口管理、一站式办结",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拓展财政服务经济的空间,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基层。

第9 页共9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