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水产养殖基础与养殖技术

第二讲 水产养殖基础与养殖技术


增加底泥的透气性 絮凝作用:电荷作用
养殖水体溶解氧要求大于5㎎/升,当水中
的溶解氧低于3㎎/升时就容易造成鱼浮头
甚至泛塘。
较高的溶解氧对鱼的生存和鱼对饲料的消
化吸收非常有利。试验表明:鱼类在溶解氧3.0毫
克/升时饵料系数要比4.0毫克/升时增加一倍。
水体内有毒物质的代谢
氧化作用

鲤 鲫 白 鳙 草 罗 非 大 口 长 吻 团 鲮 头

鱼 鱼 鲢 鱼 鱼 鱼 鲶 桅 鲂 鱼
适 宜


开始浮头 1.5 1.0 1.75 1.55 1.6 1.5 1.4 2.8 1.7 1.6
窒息死亡 0.3 0.1 0.6 0.4 0.5 0.2 0.7 1.5 0.6 0.5
5--8 4—5 5 .5--8 4--8 5—8 6--9 5--8 5--7 5.5--8 4--8
不良水色
此类水色绿藻或微囊藻大量繁殖,透明度 低、水色浓浊。在池塘的下风处,水表层 有少量绿色漂浮的藻类。此类水色不稳定, 藻类易死亡,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藻类死 亡后在池塘表面漂浮一层黑色或灰色浮膜。
有害藻类浓度大,并开始死亡分解,水面 呈现浮油污状物。灰绿、灰蓝或暗绿色属 不良水色,水体中有害藻类浓度大,多数 藻类已死亡分解,水面漂浮片状物质,水 质浑浊,水带有粘性,开增氧机后泛起的 水花久久不散像洗衣粉的泡沫。
水质偏酸比较常见,是排泄和有机质分解结果


酸性水环境下,绝大部分致病细菌更容易繁殖
酸性水环境下,鱼的血红细胞载氧能力下降,
鱼更容易缺氧,对鱼体生长不利
酸性水环境下鱼的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加大,
在受到刺激时更容易发生出血症状,这可能是 高温季节拉网或冲新水、下肥时容易导致暴发 性出血病发生,并大量死鱼的原因之一。
日本 鳗 鱼
鳜 梭 对 鱼 鱼 虾
4--9
6--8 5—8 6—8 5—8
1.4
1.5 1.8 1.4 1.2
0.6
0.8 0.7 0.4 0.3
斑节 对 虾


氏 虾

7—9
>5
1.5
2.5
0.5
1.5

池塘内氧气来源:90%以上来自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水体上下层
对流不明显的时候,氧气主要分布在池塘的上层;其余的来自风浪或机械增氧
池水澄清见底,透明度很大,这种水色出现主要由以下几 种原因造成的:池底长青苔,大量消耗水体养料,使池水 变瘦,水体浮游生物繁殖不起来。
铁锈水
透明度即太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的程度。 大小决定于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浮游生 物、有机碎屑及泥沙微粒的含量多少。 养鱼池水的透明度往往直接反映水体的肥 瘦程度,即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多 少。一般而言,肥水中的浮游植物量多, 水瘦浮游植物量少或无。 正常情况下,养鱼池透明度在25—40厘米 。湖库等大水面沿岸带或浅水区透明度多 为80—100厘米,中心区透明度为100—300 厘米。 实际生产中一般用手臂探入水中测量
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


2、土质与环境 鱼塘的底质以壤土最好,沙质壤土和粘土次之 ,沙土最差。壤土底质优点是保水保肥,透水 性和透气性适度,有机物分解较快,营养物质 不易流失。 底质为沙土的池塘必须进行改造,其方法,可 在塘底和边坡上用三合土铺保水层,以防漏水 。池塘周围环境要好,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耸 立的房屋,以免挡着阳光照射,影响水中浮游 生物的繁殖和池塘溶解氧的提高。
嫩:颜色不是很深,浮游生物处于生长期,水 表无漂浮的水华 。 爽:指水质清爽、干净,水色不太浓,水中悬 浮杂质少,包括草渣、泥沙、死亡的藻类等。



常见养殖品种最适生长水温24-28℃。 在水温低于20℃时,水深1.2-1.5米即可,
便于水温的快速升高。 当水温达到22℃以上时,应逐渐增加到1.62.0米。 夏季高温季节,水位应保持在池塘的最高水 位。 “一寸水,一寸鱼”。池水深超过2.5米对增 加产量意义不大,除非有流水或长时间开增 氧机。
池水中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 或浮游动物繁殖过剩,藻类 被浮游动物吃后造成水体缺 氧,浮游动物过度活动引起 纤毛虫、轮虫等浮游生物。 此种水极易染病,存活力下 降,不适合养殖。
不良水色
不良水色
水体藻类较多,以硅藻、褐藻、黄丝藻、盘星藻、 绿球藻为主,有机悬浮颗粒也较多,这种水色一般 不缺氧,属于假浊。 用药过量、水位较浅或养殖动物生病后不断的搅动 水体引起的浑浊,属于真浊。
不良水色
主要是一些鞭毛藻类(如裸藻、隐藻等)形成。主要原因是投 饵量过大,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发黑。这种水色底质恶化, 极易发生水变而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和氨氮、亚硝酸盐中毒。 此类水色不适宜水产养殖,必须处理。
不良水色
黄色水:含甲藻、金藻等鞭 毛藻。 水体中积存大量有机物经细 菌分解,PH值下降时产生 此种水色,此种不适宜养殖。
一般是全塘泼洒生石灰
使用方法:
使用剂量:15-25公斤/亩*米
注意事项:
1、不要超剂量使用
腐蚀、黏液
2、过肥或过瘦的水体不建议使用 3、天气变化前后不要使用
1. 2. 3.
调节酸碱度
增强碱性
消毒杀菌、除杂(使蛋白质变性)
pH=12时,保持24小时杀死所有生物
4.
5. 6.
使有机物矿化
变成肥料

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连续阴雨或南转北
根据季节和水温变化进行预测
季节交替和霉雨季节
根据水色预测
水色浓、透明度小,或产生“水华”现象
从鱼的吃食情况和和其它水生动物活动情 况预测
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

1、水源与水质 水源充足和水质良好是池塘养鱼的一个先决条 件。养鱼的池塘需要定期加注水以保持一定的 水量,以调节池塘的水质,所以,养鱼池塘一 定要水源充足,不能只靠一塘死水养鱼。水质 良好,是指不含有毒物质,而且水中含氧较高 。只有具备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条件的池塘, 才能实行精养高产。

常用清塘药物及浓度
药物名称 生石灰 漂白粉 茶粕 巴豆 鱼藤精 氨水 池水深 5~10 厘米 带水 1 米 5~10 厘米 1米 1米 1米 1米 10 厘米 公斤/亩 50~70 125~150 5~10 13.5 40~50 3~5 1.35 50
淤泥过多
清除过多的淤泥
彻底暴晒
药物清塘,杀灭野杂鱼及细菌

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

5、注排水与交通

养鱼生产中经常要注水和排水,因此,池塘两 端需开设注排水沟,每口池应具备单独的注排 水管道,以杜绝串灌传染疾病,实行高灌低排 ,排灌分开,自成体系。池址应选择有电源和 交通方便之处,以有利于开展综合经营。
新建池塘,需在池塘的周围配有一定比例的饲 料地,种植青饲料养鱼。

氧气产生得太少
1、连续阴雨天,光照太差 2、水体内浮游植物太少 缺肥或浮游动物太多或沉淀作用强


氧气消耗得太多
1、池塘内负荷太重,及时拉网卖鱼 2、池塘内有机物太多,淤泥或草渣、浮游生物等,肥与过肥的问题 3、底层生物太多,螺蛳,蚌等

明浮头和暗浮头
减少耗氧措施——清塘、杀灭有害生物
第二讲 水产养殖基础
效 益
社会效益
养鱼基础知识——八字精养法
水、种、饵、密、混、轮、管、防
“八字精养法”,是在全面总结我国池塘高产养殖经验的基础 上,对成鱼饲养综合技术措施的高度概括。
“水”(水环境)、“种”(鱼种)、“饵”( 饵料),是成鱼高产养殖必备的基本条件; “密”(合理密养)、“混”(多品种混养) 、“轮”(轮捕轮放),反映了鱼种放养方式 ,是快速养鱼并获得高产稳产的技术措施; 至于“防”(防治鱼病)和“管”(精心管理 ),则是成鱼高产的根本保证。

1.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厘米,湖 泊、水库为30-60厘米。 2.肥水的营养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 有效磷:0.1-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 : 1。


3.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 色、嫩绿、亮绿、浓绿、豆绿、白清。
透明度过低,冲注新水或用杀藻药物处理,可

池塘内氧气的消耗:不到30%被鱼利用
其余的氧气被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螺蛳、蚌等以及一些沉积在池塘底部 的有机物分解消耗,所以大部分氧气的消耗集中在水体的下层。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氧气的产生和消耗的地方是
矛盾的 ,也就是产生了“氧债”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多余的氧气逸散进
入空气中

用明矾、漂白粉、三氯化铝等
透明度过高:补充肥料,缺磷较常见
1、首选生物肥,但一般只在高温季节用 2、渔业专用肥:针对性强,好比饲料配 方、增强肥料的溶解度 3、化肥:改堆肥为泼、撒;少量多次

由水体内CO2—和HCO3—根的缓冲体系决定

养鱼用水要求:水体呈微碱性,酸碱度在7.08.5之间比较合适。 正常情况下,水体酸碱度的测量值每时每刻都 在变化,一般早上低下午高,但全天变化不应 超过1.5个单位,否则就要下生石灰调节。

这里“水”是指“水环境”
包括:鱼池、水源、水质、水色等等。
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
养鱼如绣花,一针不能差 养鱼发财有,鱼池是基础
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越来越多 农民挖塘养鱼,但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科学养鱼知识,盲目开 挖鱼塘,有的新挖鱼塘既小又浅,选址不当、在生产中水量 供塘不足。有的塘保水力差,光照时间短、交通条件差等, 这些都不符合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 池塘是鱼类生活、生长的唯一场所,也是饵料生物滋生 的共同水体,池塘条件的好坏,对养鱼产量的高低,有着相 当大的影响。一个条件优良的鱼塘,产鱼往往比差的高出一 倍乃至数倍。为提高新建鱼塘和改造旧塘的科技含量,下面 我就高产鱼塘建设的要求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