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秦统一中国》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市XX第X中学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统一中国》。

一、教材分析:
(一)说地位:本课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一课,“统一”是贯穿历史新教材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主旋律,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基时期,在整个中国古代史起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解局面,是中国大一统的开端。

“统一”是秦汉时期重要的特征,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秦朝时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措施,不仅是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且对理解隋唐元明清的统一及其作用奠定了基础,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说内容:秦统一中国这课主要有三目知识组成: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这三目知识共同围绕的也是“统一”这一主题,秦灭六国,初步建立统一国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都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说课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现的影响。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的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习这课之前经过了两个单元的学习,特别是有了“春秋战国纷争”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分裂造成战争,战争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沉重灾难的道理,并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毕竟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学习历史的时间还比较短,还不具备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能力。

再加上学生家长对所谓历史这个小学科的边缘化,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2)通过探讨归纳“秦统一的原因、意义及秦巩固统一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2)、通过小组讨论,表演情景剧《秦囧》,讲故事等方法,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理解本课的历史知识。

(这些活动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的高效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
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并使学生自觉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统一”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对于重点的教学设计是:1、通过让学生阅读课件展示的文字材料和课文44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分组讨论秦灭六国的原因。

通过课件演示秦灭六国的动态过程,学生合作探究秦统一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展示后,根据展示的情况做适当总结。

2、通过学生表演情景剧《秦囧》,让学生体会到秦灭六国只是军事上的统一,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只是政治上巩固统一,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还极为不便,影响到国家政治统一的巩固。

为此秦始皇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一系列措施。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课重点知识。


(对于难点我采用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展示《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的层级关系图,并播放提前录制的微课,之后让学生填充《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秦朝的郡县制与周朝分封制的不同,并提问学生:秦朝推行郡县制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做适当补充并总结,以此加强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资料、文字材料、微课、图表等大量资料让教学内容活起来,拉进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依据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启发法、合作探究法等,以阅读归纳、学生表演为主。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发现问题,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学法上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先让学生依据学案中的提纲进行自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并归纳本课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导入之前学生已有课前3分钟学案的自主学习,对本课内容已经有了大致了解。


师生齐读李白《古风》诗句,并提问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人物是谁呢?“六合”的意思是?“扫”字又体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
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课来探个究竟吧。

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秦灭六国:(插入幻灯片)
这目知识主要讲三个问题: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完成统一的过程
是怎样的?完成统一有什么意义?
讲原因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组材料,结合教材及前一主题的学习内容。

如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把原因讲透彻。

第2个问题:过程,用课件演示统一的动态地图,强调秦统一的方式:战争,统一战争开始、结束的情况,交代秦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在第2个问题完成统一的讲解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引入谐音记忆法,“喊赵薇出演妻”。

使学生很快记住六国先后被灭的顺序。

也增强了课堂的幽默感。

第3个问题:意义,补充一点,统一从此成为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接着引导学生看屏幕,秦朝疆域图。

强调秦朝疆域的四至及都城。

(插入动态图)
过渡语: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如何治理疆域如此辽阔的国家?为下面讲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做好铺垫。

2、秦巩固统一。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治国方略,学生讨论完后,教师做出点评和积极评价,并逐条板书秦的措施,作出必要的讲解。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比较抽象。

我先让学生观看提前录制的微课,之后强调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然后让学生填充《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以加深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的特
点。

(中央集权的特点讲解完毕,引入故事篇——《秦囧》。

(插入表演视频)。

故事讲述了某秦国人到临淄、邯郸等地旅行,由于货币、度量衡、文字的不统一,导致旅途麻烦重重,假如你是秦始皇,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为下一步讲解经济,文化方面的治国措施做好铺垫和过渡,学生表演故事可以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对于这一内容,我引导学生分析措施的由来,并讨论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文化上:统一文字。

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创设情境:原来六国的官吏分别用各自的文字向你呈上奏章,作为秦始皇的你看不懂该怎么办?让学生思考:统一文字有何意义?
3、最后,鉴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件)设问:秦的统一,对当前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现实有何启示?我们要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台独,积极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努力推进两岸交往,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

4、课堂小结,课件展示:(插入课件)带领学生重新梳理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

七、课后反思::
1、学生能较好的掌握重点知识:
(1)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的了解。

(2)能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并体会到了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3)知道了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不足之处:学生没有掌握历史地图的识读技巧。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各项教学目标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关主题